你願意為「自由」付出多少代價?

你願意為「自由」付出多少代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現在能有這個平台讓大家能在這裡自由發表、創作,是件多麼得來不易的事情!

在過去的二二八及白色恐怖的台灣史(如果想了解更多學校不會考的內容的話,推薦可以看臺大開放式課程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之一系列課影片)中,大多是以「誤抓」、「誤殺」等角度訴說威權體制的惡。

但當我看完《無法送達的遺書 增訂版》再找相關資料後,對此產生了新的想法。

除了「誤抓」、「誤殺」外,還抓到「真的共產黨」。只是,那個「共產黨」或許與大部分人所想的可能略有不同。

在二戰後,中國隨即進入國共內戰,戰敗的國民黨就這樣撤回台灣。而長期受日本教育的台灣人,看到戰敗樣的祖國的模樣...當初的期待多大,失望就有多大。在文化思想背景不同的情況下,不斷摩擦,不斷排斥,不斷累積不滿,直到二二八,直到白色恐怖。在對當時政府如此不滿的情況下,若想要革命,最有效率的辦法,我想就是加入敵人的陣營吧(所謂的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

但無論如何,從最一開始的「投共」,到後來的「台獨」,思想不曾停止...

在閱讀本書過程中,氣憤、悲傷、惋惜的情緒不停地相互交織,眼睛數度被眼淚模糊了視線,以致無法閱讀。氣憤多少未來國家的棟樑就這樣葬送了?悲傷為什麼他們會生在這樣極權的時代?惋惜若是沒有白色恐怖,台灣會由多少高知識份子帶領著往前?

圖書封面

圖書封面

對我來說,感觸最深的莫過於書中介紹的第二位-黃溫恭先生/醫師。他的第三個孩子還未出世,父親就先走了。並且,他在獄中寫給每位家人各一封信,包含未出世的孩子。也是下面影片的受訪者。

我是眼淚擦了又擦,深呼吸後緩了又緩,才看完這篇書中的遺書。遺書內容不是對時代的怨懟,不是對政府的憤怒,就僅僅是關心著孩子與他們的未來、訴說著對妻子的抱歉與思念,還在信中寫到希望自己的遺體能為醫學院學生所使用。這些溫暖的文字對照清晨的子彈,要有怎樣的人生體悟才能如此?(題外話:這些遺書中有些人的字真的超級漂亮,自嘆不如。)

就只是想要閱讀,就只是想要發言,所有一舉一動,都要冒著被消失的風險...

「囡仔人有耳沒嘴」

「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

「黑名單」(或稱列註人員名單)

這些詞句,現在看似沒什麼,在當時,大概就是死神對你的問候語吧。

白色恐怖對之後的台灣有多少影響?孩子出生就沒有父親、在班上被指點霸凌、妻子的窘境(死刑犯家中財物會被沒收)、警察時常給予特殊關照、求職受阻、無法到公家機關工作...等,更別說那些因為白髮人送黑髮人,心理無法負荷導致精神疾病的家屬,這些後遺症是無法想像的。

寫這篇不是要來拉仇恨值,也不是要製造對立。是希望更多人知道「這件事」。永遠不要忘了極權的恐怖,並引以為戒。想要的很簡單卻也最困難,僅是自由

最後,很想知道當時的政府不把最後一封信(遺書)寄出的理由?審訊時不讓人與外界聯絡;在判決後卻開放一周兩次的書信往來,並且審閱每封書信內容,當談及「敏感」話題時可能會被禁止寄出,甚至只有中文字才可通行,日文字是被禁止的(因為審閱的人看不懂日文字,無法確定內容);在上刑場後,那最後一封的信(遺書)卻選擇擱置,不是寄出或是銷毀,用意何在?

若是要在書信中抓出更多「匪諜」,那為什麼書信內容除了審閱還會因為內容「敏感」而被禁止?若是不要讓家屬知道死訊,又為何要通知,並讓家屬出錢贖回遺體?又或者不寄出只是當政者的心虛逃避?

avatar-img
紀漁弦的沙龍
24會員
118內容數
做為一名運動防護員,將職場上的各種大小事、甘苦談、未來趨勢以寫作文章方式分享給大家也分享給自己。如果對運動傷害防護有興趣的人快點進來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紀漁弦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面講了一大推體育班學生的難處、學校端的想法及世俗的觀感....但還是沒回答 「能不能讀體育班?」這個問題就像在問「運動彩券能不能買?」能,也不能。(小賭怡情大賭敗家..)體育班所擁有資源(高中端)不僅在授課時數上與普通班不同,科目上也有所不同。多了選修:基礎運動按摩、運動防護...
來自JAT期刊2020年的文章:針對青少年運動員的踝關節不穩定進行四週踝穩定度訓練效果。利用四種復健課表,利用身邊就可取得的器材,進行四周的腳踝穩定度訓練,每個訓練週期循序漸進的增加強度,課表示如何安排的呢?數據是如何檢測的呢?實驗結果會是如何呢?
在東方社會的成長背景下,大多家長常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想法。先不論對錯(雖說世間本就少有非黑即白的正確答案),但我想流傳多年的金句,或多或少也是有道理在的。在我的成長過程中,身邊永遠不缺恨不得將這句用跑馬燈的方式黏在衣服上的家中長輩或是學校師長,而叛逆的我必定不從大人所願,導致家人曾數度考
終於來到最終章,也是最重要的本:自信。 如果前幾篇還沒看的可以先去看,累積到這篇才會融會貫通前面內容。 https://vocus.cc/article/63ff55befd89780001da73d0 要進入最佳狀態,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就是相信自己。 自信,其實與自己的實際能力沒有太大關係,與我
延續之前三篇,有沒有聽過有人說 「自從教練叮嚀我『這場比賽應該會咬很緊,要我加油』後,我就不對勁了...」 「噢...都是因為我的腳突然很痛,所以才會輸比賽。」 「都是隊友誰誰誰在雷,不然早就贏比賽了...」 看似袂生牽拖厝邊(自己不能生育竟怪罪鄰居)的藉口,實則與心理狀態有關。
之前談到前兩項運動心理技巧,建議先看過前篇再看這篇,會比較連貫。 是否常被說注意力不集中?為什麼總是在關鍵時刻掉鍊子?教練常罵我態度不佳,但我都不知道到底錯在哪裡?或是在比賽關鍵球時覺得全身緊繃,整個狀態都不對了?每次領先很多卻還是被打到逆轉?每次遇到這個比數就會狂流手汗... 若有上述或是類似上述
前面講了一大推體育班學生的難處、學校端的想法及世俗的觀感....但還是沒回答 「能不能讀體育班?」這個問題就像在問「運動彩券能不能買?」能,也不能。(小賭怡情大賭敗家..)體育班所擁有資源(高中端)不僅在授課時數上與普通班不同,科目上也有所不同。多了選修:基礎運動按摩、運動防護...
來自JAT期刊2020年的文章:針對青少年運動員的踝關節不穩定進行四週踝穩定度訓練效果。利用四種復健課表,利用身邊就可取得的器材,進行四周的腳踝穩定度訓練,每個訓練週期循序漸進的增加強度,課表示如何安排的呢?數據是如何檢測的呢?實驗結果會是如何呢?
在東方社會的成長背景下,大多家長常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想法。先不論對錯(雖說世間本就少有非黑即白的正確答案),但我想流傳多年的金句,或多或少也是有道理在的。在我的成長過程中,身邊永遠不缺恨不得將這句用跑馬燈的方式黏在衣服上的家中長輩或是學校師長,而叛逆的我必定不從大人所願,導致家人曾數度考
終於來到最終章,也是最重要的本:自信。 如果前幾篇還沒看的可以先去看,累積到這篇才會融會貫通前面內容。 https://vocus.cc/article/63ff55befd89780001da73d0 要進入最佳狀態,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就是相信自己。 自信,其實與自己的實際能力沒有太大關係,與我
延續之前三篇,有沒有聽過有人說 「自從教練叮嚀我『這場比賽應該會咬很緊,要我加油』後,我就不對勁了...」 「噢...都是因為我的腳突然很痛,所以才會輸比賽。」 「都是隊友誰誰誰在雷,不然早就贏比賽了...」 看似袂生牽拖厝邊(自己不能生育竟怪罪鄰居)的藉口,實則與心理狀態有關。
之前談到前兩項運動心理技巧,建議先看過前篇再看這篇,會比較連貫。 是否常被說注意力不集中?為什麼總是在關鍵時刻掉鍊子?教練常罵我態度不佳,但我都不知道到底錯在哪裡?或是在比賽關鍵球時覺得全身緊繃,整個狀態都不對了?每次領先很多卻還是被打到逆轉?每次遇到這個比數就會狂流手汗... 若有上述或是類似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