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別太認真 認真怎可放開自在
付費限定

別太認真 認真怎可放開自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大學學籍失效了,意味著我已不能再去見那陪伴過我四年間走過不少情緒低谷的大學輔導員。每次見面前,我總期待是否能在隱蔽於廣場大樓某一角,佈置舒適、溫馨的素色房間裡,把內心中壓得我寸步難行、透不過氣來的厭世陰暗面卸下一小塊,換回一點點對未來前路盼望的火花。然後人模狗樣的,走回這個異常沉悶,卻又驚喜十足的世界。


生活有時候還是很神奇的。有一次我剛推開大門走到廣場,就看到了張敬軒和謝安琪。他們在參與一個突擊的大學巡迴頒獎禮。我饒有趣味的看了一會兒迅速聚集的人群,拍了幾張模糊的照片放上IG打卡,就走了。


至少我現在還記得我那天下午見過他們,而不是那個學期上了些什麼課。


————————————————————————


我曾想像過,我和輔導的最後一次見面會是怎樣。


「我的大學是過得渾渾噩噩的。」


「沒有記憶了嗎?」


「沒有。」


我們繼續在靜謐中對視。


「空白一片,只記得幾個Python library names, 幾個Consulting models,幾個Accounting terms,所以當程序員、銀行家,還是會計師都不太夠專業。還記得躺到下午三點才勉強翻身下床,去吃個下午茶,再去『摺』圖書館,趕deadlines。」


「想想如果是換了另外一條路的你,現在會怎麼樣?」


我捲起早已駝著背的身子,低頭沉思時,腦海無法控制的跑過幻想的走馬燈。過了十數秒後,我才徐徐回答:「幹著一樣的事,衹是,換了地方。浪費更多金錢去交學費和生活費,罪咎感更大。但好像那時我是更想去走外國那條路,因為想證明自己,也想逃避面對自己對香港的失望和灰心。」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時燼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時燼的沙龍
1會員
35內容數
🚬 時間的灰燼 ✍️ Columnist&guest editor at 電笠 🤝 歡迎合作/邀約/約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時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回到香港後,我並沒有太感知到一切有沒有變,因為好像我也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離開前的香港曾是怎樣,即便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年。 其實好像我也沒有說離了哪個地方不能生活,離開前雖預想了會呼天搶地的思鄉,而事實上也的確無時無刻在批評宜居的移居地沉悶乏味,但卻一直沒什麼要必定要回去一趟的衝動。
1997年5月17日,《春光乍洩》於康城上映。
係我。 係你唔係度嘅時候,我每分每秒都係度諗緊你。 我食飯嘅時候,會諗你食左飯未,定係瘋狂煲煙麻醉自己就算。
自結識你的那天起,我便失去控制自己流淚的能力。 還是會哭,但只限在我跟別人吵架得忿忿不平時,會不可抑制的崩潰,並發出不屈的哀號。在這殘酷的社會裡,淚水不能為我帶來半點同情。我只會屈辱的想到,自己此時淪為一個說不動理,因此只好靠慟哭來情緒綁架的無賴。
最近學到一個耐人尋味的新詞:「近鄉情怯」 ──遊子離家鄉越近,心情反越不平靜。不單擔憂家鄉發生了什麼不幸的事,又懷有半分惟恐愧對親朋的意味。就如當初自己要在IG上出post說要回到香港常住時,總有份逃兵要回營自首的不安蠕動至脊髓。
我曾經在北韓旅遊時,遇見過來自秘魯的王家衛粉絲,以及北韓本地的梁朝偉粉絲,然後我們一起偶然闖入當地的電影院裡,與北韓大眾一起觀看了一套梁朝偉的喜劇。 這件事時至今日對我而言,甚至仍然比觀看萬人的阿里郎匯演還深刻,
回到香港後,我並沒有太感知到一切有沒有變,因為好像我也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離開前的香港曾是怎樣,即便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年。 其實好像我也沒有說離了哪個地方不能生活,離開前雖預想了會呼天搶地的思鄉,而事實上也的確無時無刻在批評宜居的移居地沉悶乏味,但卻一直沒什麼要必定要回去一趟的衝動。
1997年5月17日,《春光乍洩》於康城上映。
係我。 係你唔係度嘅時候,我每分每秒都係度諗緊你。 我食飯嘅時候,會諗你食左飯未,定係瘋狂煲煙麻醉自己就算。
自結識你的那天起,我便失去控制自己流淚的能力。 還是會哭,但只限在我跟別人吵架得忿忿不平時,會不可抑制的崩潰,並發出不屈的哀號。在這殘酷的社會裡,淚水不能為我帶來半點同情。我只會屈辱的想到,自己此時淪為一個說不動理,因此只好靠慟哭來情緒綁架的無賴。
最近學到一個耐人尋味的新詞:「近鄉情怯」 ──遊子離家鄉越近,心情反越不平靜。不單擔憂家鄉發生了什麼不幸的事,又懷有半分惟恐愧對親朋的意味。就如當初自己要在IG上出post說要回到香港常住時,總有份逃兵要回營自首的不安蠕動至脊髓。
我曾經在北韓旅遊時,遇見過來自秘魯的王家衛粉絲,以及北韓本地的梁朝偉粉絲,然後我們一起偶然闖入當地的電影院裡,與北韓大眾一起觀看了一套梁朝偉的喜劇。 這件事時至今日對我而言,甚至仍然比觀看萬人的阿里郎匯演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