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我心相印
付費限定

我心相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自我懂事以來,我心底總帶著一種人生不應只該如此的失落。我時刻意識到,我和現在身處的空間其實是可以抽離的。我這秒跟我母親說我愛吃炸魚薯條,其實大多並不是因為我真的喜歡吃,而是因為我實在想不到,我此刻想吃的是什麼,但她居然往往就這樣信了。


內心跟表象居然可以完全毫無關聯,所以我就想,這是代表我永遠也無法真正了解別人的內心想法嗎?這樣的推論下去的話,我所看見的事物是否都是虛無縹緲的?那又何必去抓緊它呢?


不要誤會,這不是什麼少年悟道的故事。我也不是什麼清高的人,我可十分世俗和功利。或許這樣說,我嘗試透過把自己變得功利來去面對這個世界,因為這是我所理解的現實遊戲玩法,但功利永遠只能是手段,它並不能去我內心裡永遠缺失的那一塊。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時燼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時燼的沙龍
1會員
35內容數
🚬 時間的灰燼 ✍️ Columnist&guest editor at 電笠 🤝 歡迎合作/邀約/約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時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人都很喜愛用雨作浪漫和淒美的聯想。 一覺醒來,瞟到窗外下雨後,視聽的意象落到名家筆下,會揮灑成以下句子 : 「生鏽的感情又逢落雨天,思想在煙圈裡捉迷藏。 推開窗,雨滴在窗外的樹枝上霎眼。 雨,似舞蹈者的腳步,從葉瓣上滑落。 扭開收音機,忽然傳來上帝的聲音。 我知道我應該出去走走了。」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 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
離開以後,才覺原來我比想像中更懷念香港。出走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你將會發覺你和你本土的根,比想像中牽纏得更深。 在私人的IG裡,我會裝作不在乎,「扮無野」。每天在story裡,假裝自己在異地過得逍遙快活,貼滿旅行、美食,醉生夢死。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記得我應徵過一間旅遊公司,面試題目是選一個曾經到過最沉悶的地方寫推薦稿。我選了新加坡,因為即便只是去旅行,我也深感這城市的一切太可預測太實在,毫無刺激可言。 那為什麼之後我會到了新加坡呢?一當然為謀生,二也為想放逐自己到他鄉,不想再理香港的那些愛恨情仇糟心事。但即使避世如我,也是不可能孤獨一人
文人都很喜愛用雨作浪漫和淒美的聯想。 一覺醒來,瞟到窗外下雨後,視聽的意象落到名家筆下,會揮灑成以下句子 : 「生鏽的感情又逢落雨天,思想在煙圈裡捉迷藏。 推開窗,雨滴在窗外的樹枝上霎眼。 雨,似舞蹈者的腳步,從葉瓣上滑落。 扭開收音機,忽然傳來上帝的聲音。 我知道我應該出去走走了。」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 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
離開以後,才覺原來我比想像中更懷念香港。出走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你將會發覺你和你本土的根,比想像中牽纏得更深。 在私人的IG裡,我會裝作不在乎,「扮無野」。每天在story裡,假裝自己在異地過得逍遙快活,貼滿旅行、美食,醉生夢死。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記得我應徵過一間旅遊公司,面試題目是選一個曾經到過最沉悶的地方寫推薦稿。我選了新加坡,因為即便只是去旅行,我也深感這城市的一切太可預測太實在,毫無刺激可言。 那為什麼之後我會到了新加坡呢?一當然為謀生,二也為想放逐自己到他鄉,不想再理香港的那些愛恨情仇糟心事。但即使避世如我,也是不可能孤獨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