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為「他人」,或者為「我」。

在努力去做很多事情的時候,是為了自我認同還是為了他人認同?

為「他人」並不意味著要無視「我」的感受,反之亦然。
這二者從來不相互衝突,我相信。

有很多想做但沒有做的事,其中肯定有確實該為自己做但還沒做的事、也有部分是為了想要獲取他人的肯定與認同而想去做的事。
渴望獲取他人認同並沒有什麼不好,那是群體動物生來很正常的本能。

然而對我來說那最好是自然而然、在心靈健全的狀況下所發生的。
是先貫徹了自己使命、好好活出健康的自己、出點不至於感到心累的力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自然與志同道合的同伴相互認同,而非僅為了獲取無差別的關注、認同,而刻意用力去做很多自己並不那麼想做的、甚至是有違道德良善的事情。

有關用力的哲學,並不是說用力就是強求、就是不健康的作法,但用力在非屬命之事便是糾結與自我疏離的開始,用錯方向的力道越大,將來所受到的反作用力就會越大、最終會摔得越重、甚至粉身碎骨。

用力去做些什麼時會感到辛苦很正常,因為人本是懶散安逸的。
用錯力的話容易感到力不從心、情緒大起大落、對於得失與結果耿耿於懷;
用對力則感覺心裡感覺舒暢、情緒穩定,並且無論結果如何都不會留有懸念。

因為是真正自己想做的事情,就算不為人知也無所謂。
就是因為喜歡且想做、所以才做,因此無論獲得了怎麼樣的際遇都是美好的禮物,都會為有努力去實踐想做的事情的自己而感到開心。

為了誰、為了什麼而去做一件事很重要嗎?很重要。
很多時候縱使行為完全相同,僅差在一念之間,將會導向截然不同的結果,所以為了自己的同時也請為他人; 為了他人時也請別忘了為自己,我們都是活在這顆星球上值得受善待的美好存在。

avatar-img
365天的思考空間
5會員
61內容數
為自己每天的思考框出一個小小的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365天的思考空間 的其他內容
喜歡開啟新嘗試的感覺,無論自己體驗或看著他人的體驗。 比如說原本不畫畫的人第一次拿起了筆畫了些什麼、不會樂器或不唱歌的人開始接觸了音樂、對打扮沒興趣的人開始注重著裝,於是我得以看到屬於他的畫風、演奏歌唱的風格、穿搭的風格與氣質。 還有很多很多,那些都是如果不去做做看就無法顯現的個人專屬特色。
相信自己很難嗎?其實超級難。應該說,需要長時間慢慢練習、無法立即見效。 與直覺培養的原理相同,必須透過一次次驗證慢慢將自己導向想要的樣子。 「我不相信自己,因為我的籤運總是很差,每次什麼衰的事情肯定都有我的份,所以最好是安分守己,不要有任何輕舉妄動為上策。」 「別人總說有萬一,那些萬一彷彿..
邊塗鴉時思考的一些事情,僅限個人想法。 一直在思索是什麼讓文字與人變得平面、變得冰冷,又是什麼讓創作的意義變得單一而扭曲。最近在盯著「AI建議」這個按鈕看時稍微理出一些頭緒。 文章發布前頁面頂端有個「AI建議」的SEO優化按鈕,按下之後會出現AI自動生成的標題、分類、摘要等內容,我覺得很有趣。
我的微笑是為了什麼? 連續假期不論去到何處往往伴隨著人潮與一股瀰漫在空氣中難以排解的躁動情緒。 「剛剛店員臉那麼臭你幹麻好聲好氣還謝謝他?」 如果那個人今天都收到很糟的回應,那麼至少我可以當今天他遇到的第一個回應不是很糟的人;如果那個人總是被無禮對待以至於他認為有必要以臭臉為自己扳回一城,那麼..
與Y聊到有關「愛」的話題。 一句話說「被愛是幸福的」,另一句則是「愛人是幸福的」。然而是真的嗎? 這肯定不是二元就能定論的。 在談論愛與被愛究竟幸福與否之前有關「你我對愛的認知」還有數不盡的定義需要被釐清。 若要將二句話當作真諦並強加自己的價值觀於他人之上,那麼自私的愛、控制的愛、產生義務感與
有時候、其實很常有這種時候,幾乎每天都有同事都來問說某天要請假,能不能麻煩我掛職務代理,我會打從心底感覺到有些疲倦。 為什麼很多人可以時不時就開開心心地請假去,每周都請假、每隔幾個月就請長假出遠門一次、一個月請個2-3天或甚至更多呢? 這不是抱怨也沒有所謂受害者的存在,就只是純粹對自己感到疑惑
喜歡開啟新嘗試的感覺,無論自己體驗或看著他人的體驗。 比如說原本不畫畫的人第一次拿起了筆畫了些什麼、不會樂器或不唱歌的人開始接觸了音樂、對打扮沒興趣的人開始注重著裝,於是我得以看到屬於他的畫風、演奏歌唱的風格、穿搭的風格與氣質。 還有很多很多,那些都是如果不去做做看就無法顯現的個人專屬特色。
相信自己很難嗎?其實超級難。應該說,需要長時間慢慢練習、無法立即見效。 與直覺培養的原理相同,必須透過一次次驗證慢慢將自己導向想要的樣子。 「我不相信自己,因為我的籤運總是很差,每次什麼衰的事情肯定都有我的份,所以最好是安分守己,不要有任何輕舉妄動為上策。」 「別人總說有萬一,那些萬一彷彿..
邊塗鴉時思考的一些事情,僅限個人想法。 一直在思索是什麼讓文字與人變得平面、變得冰冷,又是什麼讓創作的意義變得單一而扭曲。最近在盯著「AI建議」這個按鈕看時稍微理出一些頭緒。 文章發布前頁面頂端有個「AI建議」的SEO優化按鈕,按下之後會出現AI自動生成的標題、分類、摘要等內容,我覺得很有趣。
我的微笑是為了什麼? 連續假期不論去到何處往往伴隨著人潮與一股瀰漫在空氣中難以排解的躁動情緒。 「剛剛店員臉那麼臭你幹麻好聲好氣還謝謝他?」 如果那個人今天都收到很糟的回應,那麼至少我可以當今天他遇到的第一個回應不是很糟的人;如果那個人總是被無禮對待以至於他認為有必要以臭臉為自己扳回一城,那麼..
與Y聊到有關「愛」的話題。 一句話說「被愛是幸福的」,另一句則是「愛人是幸福的」。然而是真的嗎? 這肯定不是二元就能定論的。 在談論愛與被愛究竟幸福與否之前有關「你我對愛的認知」還有數不盡的定義需要被釐清。 若要將二句話當作真諦並強加自己的價值觀於他人之上,那麼自私的愛、控制的愛、產生義務感與
有時候、其實很常有這種時候,幾乎每天都有同事都來問說某天要請假,能不能麻煩我掛職務代理,我會打從心底感覺到有些疲倦。 為什麼很多人可以時不時就開開心心地請假去,每周都請假、每隔幾個月就請長假出遠門一次、一個月請個2-3天或甚至更多呢? 這不是抱怨也沒有所謂受害者的存在,就只是純粹對自己感到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