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心理帳戶的損益平衡

注重心理帳戶的損益平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幾乎每個人都會管理自己的銀行帳戶,如果入不敷出,我們會對生活感到焦慮;有了盈餘,我們就會拿來儲蓄、投資或消費


但很少人會關注自己的「心理帳戶」,每天在日常瑣事裡消耗精力而不自知


每個人都有他的柴米油鹽跟一地雞毛的日常要面對,所以要更記得提醒自己隨時看一下心理帳戶是否超支:

今天有人找我們發了頓牢騷—心理帳戶-1

今天因為老闆臨時開會所以要加班—心理帳戶-2

今天朋友請我喝了杯奶茶—心理帳戶+1

今天孩子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心理帳戶+3


人最稀缺的資源其實就是自己的時間跟心力,所以更應該投資在讓「心理帳戶」增加盈餘的地方,讓生活具有價值,一點一滴累積出我們的幸福感


這麼說並不是要大家不理會生活瑣事,而是不被這些瑣碎拖垮


如果今天察覺到了心理帳戶的支出較多,就多做一些讓自己開心起來的小事,也許不是每天都能做到損益兩平,但能開始注意到支出就是存下盈餘的第一步!

avatar-img
親閱誠福的沙龍
8會員
187內容數
世界再紛擾 有你就很好 創業過、失敗過、當過上市公司高管,現在最重要的角色是「父親」 一個中年老爸的生活感受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親閱誠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多人把商業上的價值跟自己的價值劃上等號,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盲點 如果是商業上的價值很好衡量,就是有多少人願意為了你提供的「價值」付出多高的費用,這個「價值」就會轉換成為「價格」 越多人願意付費或者他們願意付出的費用越高,這個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就越高
那天跟朋友在討論一些未來可能的計畫時,雖然事情都尚未發生,也不知道會不會發生,但說著說著我們倆竟然不約而同地笑了出來,感到很興奮,或者說「覺得很爽」! 稍稍冷靜下來後,我突然體悟到一件事,平日裡我們絕大部分的焦慮都是來自尚未發生的事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在逛街或坐車時,如果從音響中傳來自己喜愛的歌曲,會覺得心情特別愉快,明明是同一首歌,它就是變得比平常好聽! 這就是「被動獲得的快樂」> 「主動索取的快樂」 這個現象其實是因為被動快樂來自於未知,也就是我們預期之外的,所以大部分的「surprise」會給人更強烈的快樂感
最近有一個很大的體悟,就是「面子」這件事可能是我們人生中最大的絆腳石! 以前有很多想做的事,想認識的人,想說的話,可是後來沒有做的原因現在回想起來,都是「恐懼」,害怕做了的結果不好;害怕開口被人拒絕;也害怕說了觀點不被接受甚至被批評 這些「害怕」如果用一個詞總結就是「面子」……
有些人的工作在別人的眼中很辛苦,錢也少(相對於其他行業的「時薪」),但總有人能堅持下去,並且越做越好 如果只用金錢衡量,你可能無法理解他們的堅持是為了什麼,為了錢嗎?還是因為沒有辦法? 我發現他們最大的動力其實是來自對於自己做的事在作成了以後,那個想望的畫面
我們常常在做很多事遇到挫折,或發現同樣的事有人做得比我們好時,產生一種自我懷疑的心態,懷疑自己是否不具備這個能力或是不適合做這件事 自我懷疑其實是好的,因為這會讓我們知道自己還有不足的地方,但要小心的是,不要從自我懷疑陷入到自我否定
很多人把商業上的價值跟自己的價值劃上等號,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盲點 如果是商業上的價值很好衡量,就是有多少人願意為了你提供的「價值」付出多高的費用,這個「價值」就會轉換成為「價格」 越多人願意付費或者他們願意付出的費用越高,這個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就越高
那天跟朋友在討論一些未來可能的計畫時,雖然事情都尚未發生,也不知道會不會發生,但說著說著我們倆竟然不約而同地笑了出來,感到很興奮,或者說「覺得很爽」! 稍稍冷靜下來後,我突然體悟到一件事,平日裡我們絕大部分的焦慮都是來自尚未發生的事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在逛街或坐車時,如果從音響中傳來自己喜愛的歌曲,會覺得心情特別愉快,明明是同一首歌,它就是變得比平常好聽! 這就是「被動獲得的快樂」> 「主動索取的快樂」 這個現象其實是因為被動快樂來自於未知,也就是我們預期之外的,所以大部分的「surprise」會給人更強烈的快樂感
最近有一個很大的體悟,就是「面子」這件事可能是我們人生中最大的絆腳石! 以前有很多想做的事,想認識的人,想說的話,可是後來沒有做的原因現在回想起來,都是「恐懼」,害怕做了的結果不好;害怕開口被人拒絕;也害怕說了觀點不被接受甚至被批評 這些「害怕」如果用一個詞總結就是「面子」……
有些人的工作在別人的眼中很辛苦,錢也少(相對於其他行業的「時薪」),但總有人能堅持下去,並且越做越好 如果只用金錢衡量,你可能無法理解他們的堅持是為了什麼,為了錢嗎?還是因為沒有辦法? 我發現他們最大的動力其實是來自對於自己做的事在作成了以後,那個想望的畫面
我們常常在做很多事遇到挫折,或發現同樣的事有人做得比我們好時,產生一種自我懷疑的心態,懷疑自己是否不具備這個能力或是不適合做這件事 自我懷疑其實是好的,因為這會讓我們知道自己還有不足的地方,但要小心的是,不要從自我懷疑陷入到自我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