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股價下跌之前風險已經存在
付費限定

股價下跌之前風險已經存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除非特殊事件衝擊(例如疫情),不論漲或跌,股市行情的轉變都是漸進調整,在相對高低檔區震盪一段時間,技術面形成頭部或底部之後才出現明顯的趨勢,在技術分析角度認為等待型態完成,確認突破或跌破之後再決定買進或賣出,不預設是否突破的立場,也就不須提前冒險或錯失可能的行情,是相對安全的做法。


即使覺得行情有泡沫化的跡象,也無法事前確認,必須等泡沫破了才知道,這個觀點和技術分析角度等待型態完成再決定的觀點是一致的,不過,這是理性邏輯之下的想法,市場的運作常有許多理性邏輯無法掌握的部分。


市場是由群眾組成,正常情況下會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或預期,有人看好也有人看壞才使得交易順利進行,如果大家觀點一致,在同時間採取同樣的行動,瞬間市場會缺乏買方(或賣方)而使市場(暫時)失靈,當大家都要等型態完成,破線確認後再行動,破線的瞬間會集中出現賣壓,讓股價急速墜落,成交價格會比預期低,尤其對大戶或法人而言,很難賣在較好的價位,必須提早調整才有機會以較好的價格出脫股票,因此理論是可以等型態確認再行動即可,現實情況是早在型態完成前就已經開始調整,甚至可以說是先有大戶或法人的調整,才使技術面形成頭部或底部型態,等型態完成才確認的想法,其實是因果錯置。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00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給小股民的思考解析課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王俊忠的沙龍
132會員
1.5K內容數
<p>在這裡,你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吸收我的畢生精華,找到正確的理財關鍵字。</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俊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正面樂觀的預期之下,認為上漲才是常態,下跌只是暫時休息,休息之後就會回歸(上漲)常態,在漲勢過程這樣的心態不會有問題,萬一漲勢結束還維持這樣的想法就有問題了。
股票可以達到甚麼價位,必須買賣雙方都同意,可以完成交易才會成立,喊價並無實質意義,但實際市場裡還是有很多喊價的現象,其實想繼續持有股票的人不需要喊價,只有想賣股票的人才會喊價,賣方喊出一個較高的目標價,吸引買方進場才能順利交易,價位不是重點,準備出脫持股才是真正的想法
樂觀前景可能是真的,但要花多少代價?用多少時間?是否符合預期效益?這些才是現實中要仔細評估的事項,想像總是比較快,股價也能很快跟上想像的腳步,不過現實的發展沒辦法跟上想像的速度,股價調整是必然。
行情在絕望中誕生,在希望中毀滅。行情創高時一定是有人認為前景樂觀才推升股價,但同時也有人擔心行情在希望中毀滅而賣出股票,各自不同的解讀,其間的差異是在時間,回顧過去及想像未來的時間長度不一樣
偏向樂觀時可以接受較高的本益比,悲觀時則只能接受較低的本益比,所謂物美價廉,其中的計算價格的合理本益比隨時會改變,只有納入風險、考量安全邊際之後的價格,才可能會是物美價廉
持續波動調整的現象才是價格常態,維持新高價並非常態,蛋價是如此,股價或其他資產價格也是如此,只是調整的時間週期各有長短差異,沒有回不去的價格,只要供需關係改變,價格就會隨之調整。
在正面樂觀的預期之下,認為上漲才是常態,下跌只是暫時休息,休息之後就會回歸(上漲)常態,在漲勢過程這樣的心態不會有問題,萬一漲勢結束還維持這樣的想法就有問題了。
股票可以達到甚麼價位,必須買賣雙方都同意,可以完成交易才會成立,喊價並無實質意義,但實際市場裡還是有很多喊價的現象,其實想繼續持有股票的人不需要喊價,只有想賣股票的人才會喊價,賣方喊出一個較高的目標價,吸引買方進場才能順利交易,價位不是重點,準備出脫持股才是真正的想法
樂觀前景可能是真的,但要花多少代價?用多少時間?是否符合預期效益?這些才是現實中要仔細評估的事項,想像總是比較快,股價也能很快跟上想像的腳步,不過現實的發展沒辦法跟上想像的速度,股價調整是必然。
行情在絕望中誕生,在希望中毀滅。行情創高時一定是有人認為前景樂觀才推升股價,但同時也有人擔心行情在希望中毀滅而賣出股票,各自不同的解讀,其間的差異是在時間,回顧過去及想像未來的時間長度不一樣
偏向樂觀時可以接受較高的本益比,悲觀時則只能接受較低的本益比,所謂物美價廉,其中的計算價格的合理本益比隨時會改變,只有納入風險、考量安全邊際之後的價格,才可能會是物美價廉
持續波動調整的現象才是價格常態,維持新高價並非常態,蛋價是如此,股價或其他資產價格也是如此,只是調整的時間週期各有長短差異,沒有回不去的價格,只要供需關係改變,價格就會隨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