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藍歷史】擊不倒的戰艦 - 西維吉尼亞號戰列艦

【碧藍歷史】擊不倒的戰艦 - 西維吉尼亞號戰列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拍攝於1944年,改造後煥然一新的西維吉尼亞號戰艦

拍攝於1944年,改造後煥然一新的西維吉尼亞號戰艦


西維吉尼亞號戰艦(USS West Virginia BB-48)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戰艦,為科羅拉多級戰艦的三號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西維吉尼亞州為名的軍艦,亦是美國在1934年文森 - 特里梅法案(Vinson-Trammell Act)通過前最後一艘建成的戰艦。



1934年的西維吉尼亞號

1934年的西維吉尼亞號


西維吉尼亞號參加了硫磺島沖繩島的兩棲作戰,其主要的敵人來自於神風自殺飛機,1945年4月,沖繩海域中曾被神風擊中。在戰爭結束的前三天,1945年8月12日西維吉尼亞號還被自殺魚雷擊中,但損傷並不嚴重。戰爭結束後,西維吉尼亞號進入了東京灣,隨後參加了運送士兵回國的任務。西維吉尼亞號1947年1月退居預備役,在1959年3月公佈報廢前,她沒有再返回現役,儘管在珍珠港受到的致命打擊使西維吉尼亞號錯過了許多戰爭,但太平洋戰爭中,它仍然獲得了5枚戰鬥之星勳章。


拍攝於1927年航行中的西維吉尼亞號戰艦

拍攝於1927年航行中的西維吉尼亞號戰艦


艦史發展

西維吉尼亞號(bb-48)於1920年4月開工,1923年12月開始服役,儘管採用了一些先進設計,但西維吉尼亞號運行之初遇到了一些挫折,在1924年最初的航行中,西維吉尼亞號就由於動力失效以及航圖繪製錯誤而擱淺,但這並沒有影響西維吉尼亞號在隨後的演習和訓練中的出色表現,西維吉尼亞號曾在1925、1927、1932、1933贏得海軍的斯波肯杯,該獎項授予當年訓練或演習中戰績最佳的戰艦。

碧藍航線 西維吉尼亞號

碧藍航線 西維吉尼亞號


1940年,西維吉尼亞號隨太平洋艦隊的其他艦隻移師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西維吉尼亞號停在福特島田納西號的外側。當日軍來襲時,西維吉尼亞號左弦共中了7條18英寸的魚雷和數顆炸彈,幸好其水密性較好以及指揮官及時打開了右側的注水閥,使她免於像奧克拉荷馬號一樣傾覆,但海水已淹沒了甲板,上層建築還在燃燒,艦長已宣佈棄艦,艦上的大火到第二天才撲滅。


改造後 西維吉尼亞號

改造後 西維吉尼亞號


1942年5月,西維吉尼亞號才重見天日,在維修中發現艦中有70名水兵的屍體,並且這些水兵所留的標記表明,他們在水下堅持到了12月23日。西維吉尼亞號在西海岸進行了徹底的改裝,改裝後西維吉尼亞號已面貌一新,但再次回到珍珠港時,已是1944年9月了,所以趕上的第一場戰鬥就是收復菲律賓,除了火力支援和護航外,西維吉尼亞號也參加了萊特灣的戰鬥,也算為珍珠港報了一箭之仇。

西維吉尼亞號1947年1月退居預備役,在1959年3月宣佈報廢前,她沒有再返回現役,儘管在珍珠港受到的致命打擊使西維吉尼亞號錯過了許多戰役,但太平洋戰爭中,她仍然獲得了5枚戰鬥之星勳章。


raw-image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32500噸

長度:624英尺

主炮:4座雙聯裝16英寸主炮

副炮:26座5英寸火炮

防空火炮:40座40mm火炮,64座20mm高射炮

主機設計功率:28900馬力

設計航速:21節

設計艦員:1500人



(部分內容來自於網路資訊)



avatar-img
異世界冒險者 傑洛斯
7.7K會員
953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聖地牙哥號輕巡洋艦(英文:CL53 San Diego),是美國海軍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的3號艦,聖地牙哥號及其姊妹艦聖胡安號都由伯利恆昆西昆船廠負責建造,由於1936年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美國海軍自1936年10月開工建造聖路易斯號後,直到1940年4月沒有開建一艘巡洋艦,這個時期長達40個月。
一艘配備強大火砲和魚雷武器的高速戰艦。該艦以 1910 年代製定的項目為基礎,繼承了許多古老的特徵,包括在砲台中安裝反水雷砲,這艘戰艦的特點是其數量不多但精確的主砲,她擁有四座410毫米主炮及射程優良的魚雷發射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尚有未完工的Pr.23蘇維埃聯盟級戰艦艦身。由於在原計畫下繼續建造已無意義,蘇聯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其中一個解決方案是將其改造為航空母艦,此擬議計畫的代號是 23AV。蘇聯有可能會在 1940 年代末至 1950 年代初執行這個方案。
1930年代中期,安薩爾多義大利公司設計了一個重型巡洋艦項目,該計劃提供給蘇聯,在20世紀上半葉,義大利造船公司為其他有需求的國家設計計畫是很普遍的做法,而蘇聯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就開始籌備組建蘇維埃聯盟級戰艦。
勒馬爾號驅逐艦(Le Mars)是法國海軍靈巧級驅逐艦12號艦,於1928年完工,在1942年11月27日的法國艦隊土倫自沉事件中為防止落入納粹德國手中自行鑿沉。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英文:USS Indianapolis cruiser ,舷號:CA-35)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艘重型巡洋艦,也是二戰期間被日本潛艇擊沉的最後一艘大型軍艦。
聖地牙哥號輕巡洋艦(英文:CL53 San Diego),是美國海軍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的3號艦,聖地牙哥號及其姊妹艦聖胡安號都由伯利恆昆西昆船廠負責建造,由於1936年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美國海軍自1936年10月開工建造聖路易斯號後,直到1940年4月沒有開建一艘巡洋艦,這個時期長達40個月。
一艘配備強大火砲和魚雷武器的高速戰艦。該艦以 1910 年代製定的項目為基礎,繼承了許多古老的特徵,包括在砲台中安裝反水雷砲,這艘戰艦的特點是其數量不多但精確的主砲,她擁有四座410毫米主炮及射程優良的魚雷發射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尚有未完工的Pr.23蘇維埃聯盟級戰艦艦身。由於在原計畫下繼續建造已無意義,蘇聯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其中一個解決方案是將其改造為航空母艦,此擬議計畫的代號是 23AV。蘇聯有可能會在 1940 年代末至 1950 年代初執行這個方案。
1930年代中期,安薩爾多義大利公司設計了一個重型巡洋艦項目,該計劃提供給蘇聯,在20世紀上半葉,義大利造船公司為其他有需求的國家設計計畫是很普遍的做法,而蘇聯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就開始籌備組建蘇維埃聯盟級戰艦。
勒馬爾號驅逐艦(Le Mars)是法國海軍靈巧級驅逐艦12號艦,於1928年完工,在1942年11月27日的法國艦隊土倫自沉事件中為防止落入納粹德國手中自行鑿沉。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英文:USS Indianapolis cruiser ,舷號:CA-35)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艘重型巡洋艦,也是二戰期間被日本潛艇擊沉的最後一艘大型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