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藍歷史】來不及完成就被擊沉 - 克里蒙梭號戰列艦

【碧藍歷史】來不及完成就被擊沉 - 克里蒙梭號戰列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克里蒙梭號設計圖

克里蒙梭號設計圖


克里蒙梭號戰艦(MNF Clemenceau)是法國海軍黎塞留級戰艦3號艦,命名來自法國前總理、近代史上最負盛名的政治家-喬治 • 克里蒙梭(Georges Clemenceau,1841.9.28~1929.11.24)。

雖然同樣劃分為黎塞留級,但作為根據1938年海軍計劃開建的第二批次,克里蒙梭號加斯科涅號分別採用了不同的改進型設計。其中克里蒙梭號採用改動較小的A方案開建,加斯科涅則採用改動更大的B方案開建,C方案則在日後演變為阿爾薩斯級


碧藍航線 克里蒙梭號

碧藍航線 克里蒙梭號


克里蒙梭號最終決定基於A2方案發展。1939年1月17日,緊跟著黎塞留號下水,克里蒙梭號在布列斯特兵工廠薩洛4號船塢(同黎塞留船塢)開工,由於與德國的緊張關係加劇,建造工作加快,計劃於1943年下水。但隨著二戰爆發,法國開始動員,人力被集中到快完工的黎塞留號上,克里蒙梭號的建造工作則被暫時中止。


raw-image


1940年6月,法國戰敗,德軍佔領了布列斯特並控制了仍在建造的克里蒙梭號,此時只有10%的船體(長約130公尺)組裝完畢,隨後德國人將其重新命名為Schlachtschiff R(戰艦 R),打算繼續建造,但實際上並不可行。1944年8月27日,盟軍空襲擊沉了克里蒙梭號的船體。戰後,法國海軍於1948年2月23日將沉船出售,但由於沒有買家,法國海軍將船體重新浮起以清理港口底部,在拖曳過程中,該船斷成兩半並再次沉沒,一番波折後,殘骸最終於1951年8月1日售出解體。


待建中的克里蒙梭號

待建中的克里蒙梭號


效能數據

排水量:35000噸(標準);44438噸(滿載)

:247.8米

:33米

吃水:9.82米

動力:150000匹

裝置:6 x 英德萊特蘇拉特蒸氣鍋爐;4 x 帕森齒輪傳動汽輪機;4 x 推進器

航速:32節

編制:1670人

武器:2 x 四聯裝380mm/45 Mle 1935主砲;4 x 三聯裝152 mm/55 Mle 1936;6x 雙聯裝100 mm/45 Mle 1933(CAD 1937砲座);6 x 雙聯裝37 mm/70 ACAD Mle 1936;9 x 四聯裝13.2mm機槍

裝甲:320mm

艦載機:3 x 水上飛機


raw-image



部分資料來自《French Battleships 1922-1956》





avatar-img
異世界冒險者 傑洛斯
7.7K會員
954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企業號輕巡洋艦(英語:HMS Enterprise D52),是綠寶石級輕巡洋艦的二號艦,所屬英國皇家海軍,由約翰布朗造船廠建造,龍骨於1918年6月28日鋪設,她於1919年12月23日下水,並於1926年4月7日服役,是皇家海軍中第14艘以「企業」為名的艦船,企業號輕巡洋艦於1946年退役拆。
襲擊凱比爾港(又稱凱比爾之戰、凱比爾海戰 英語:Attack on Mers-el-Kébir)指英國海軍於1940年7月3日對法屬阿爾及利亞沿海凱比爾港基地內的法國海軍戰艦發動的襲擊,此次攻擊是英國策劃的彈弓計劃(Operation Catapult)的一部分。
陛下之艦(英語:Her or His Majesty's Ship,縮寫為HMS) 是一些君主制國家的海軍艦船所使用的船舶前綴(Ship prefix)。其衍生的諸如HMAS以及在不同語言中所使用的諸如SMS等術語均具有同等含義。
大膽級驅逐艦(Le Hardi-class destroyer)是法國海軍的一型驅逐艦,計畫建造同型艦12艘,完工8艘,其餘未完工。該級艦是靈敏級(L'Adroit-class)的後續艦,因此在法國海軍編制中同樣屬於Torpilleur d'Escadre,即「艦隊雷擊艦」。
杓鷸號(HMS Curlew D42)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英國皇家海軍建造的 C 級輕型巡洋艦。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倖存下來,不過在1940年的挪威戰役中被德國飛機擊沉。
塔蘭托戰役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1940年11月11日晚上至11月12日,英國皇家海軍進行了在歷史上首次航空母艦艦載機對海軍艦隻的進攻,從地中海上的航空母艦派出少量飛機攻擊在塔蘭托港內的義大利王國艦隊,其預示大艦巨炮主義的終結及航空母艦之興起。
企業號輕巡洋艦(英語:HMS Enterprise D52),是綠寶石級輕巡洋艦的二號艦,所屬英國皇家海軍,由約翰布朗造船廠建造,龍骨於1918年6月28日鋪設,她於1919年12月23日下水,並於1926年4月7日服役,是皇家海軍中第14艘以「企業」為名的艦船,企業號輕巡洋艦於1946年退役拆。
襲擊凱比爾港(又稱凱比爾之戰、凱比爾海戰 英語:Attack on Mers-el-Kébir)指英國海軍於1940年7月3日對法屬阿爾及利亞沿海凱比爾港基地內的法國海軍戰艦發動的襲擊,此次攻擊是英國策劃的彈弓計劃(Operation Catapult)的一部分。
陛下之艦(英語:Her or His Majesty's Ship,縮寫為HMS) 是一些君主制國家的海軍艦船所使用的船舶前綴(Ship prefix)。其衍生的諸如HMAS以及在不同語言中所使用的諸如SMS等術語均具有同等含義。
大膽級驅逐艦(Le Hardi-class destroyer)是法國海軍的一型驅逐艦,計畫建造同型艦12艘,完工8艘,其餘未完工。該級艦是靈敏級(L'Adroit-class)的後續艦,因此在法國海軍編制中同樣屬於Torpilleur d'Escadre,即「艦隊雷擊艦」。
杓鷸號(HMS Curlew D42)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英國皇家海軍建造的 C 級輕型巡洋艦。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倖存下來,不過在1940年的挪威戰役中被德國飛機擊沉。
塔蘭托戰役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1940年11月11日晚上至11月12日,英國皇家海軍進行了在歷史上首次航空母艦艦載機對海軍艦隻的進攻,從地中海上的航空母艦派出少量飛機攻擊在塔蘭托港內的義大利王國艦隊,其預示大艦巨炮主義的終結及航空母艦之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