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傳送門:[AI線上應用實戰] 如何快速建立你的AI線上應用 使用Bubble.io #Bubble.io教學
想要讓網頁動起來、具有某些動作邏輯(e.g. 當使用者點擊按鈕,就將使用者登入),就必須依靠撰寫Workflow。在[AI線上應用實戰] Bubble.io Workflow以及Backend Workflow中,我們介紹了Workflow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項。對於完全沒接觸過程式的小白來說,Bubble.io的workflow在操作上可能會覺得有點繁瑣或是不知道如何撰寫邏輯,但這其實都是小問題,畢竟摸熟就好。
但對於有一定程式基礎的開發者就不是這麼一回事。
作為合格的工程師,建構function避免程式重複擊冗餘、劃分程式職責是刻在DNA裡的,如果你在接觸bubble.io沒有感覺到建立function來call的需求,那趕緊去進修🩵
在bubble.io中要建立可重複使用的funciton、流程,可以靠以下方法達成
- 每次需要用到某個function時,就在該workflow中重複撰寫: 這個做法非常糟糕,小白常見做法,人工inline (笑)。當此功能大量被使用,你很難維護。尤其bubble.io不支援workflow的歸類。而且bubble沒辦法複製多個step,重複建真的很累
- 使用Custom Event: 最常見作法之一,可以設定input parameter、return value來讓Custom Event像一個function。然後在要呼叫的workflow中,使用Trigger Custom Event

- 使用Backend Workflow API (+bubble API connector): Bubble.io最荒謬的沒有之一: 自己的Backend workflow竟然要使用plugin API connector才能在前端,而不能直接在前端workflow頁面中直接使用。詳細見[AI線上應用實戰] Bubble.io Backend Workflow 製作API
- 直接搭配toolbox plugin寫JS code: 見[AI線上應用實戰] ToolBox Plugin 在Bubble.io前後端寫JS。有時候簡單的邏輯還是這樣實作最快。
到頭來發現幹嘛不從頭都用JS寫網頁
想要更有系統的學習嗎?
歡迎至Google Books、Readmoo購買《零基礎開發AI應用: Bubble實戰指南》。在本書中我們深入淺出的教您使用Bubble平台,並結合最新最潮的AI技術,讓你輕鬆完成你的創業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