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不思議》第三十九章

《澳洲不思議》第三十九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電影結束後我才發現手機好幾通未接來電,電話那頭是董事長。他看了我給他的USB,認為妮娜的品行確實有瑕疵,如果留下她遲早會變成公司的不定時炸彈。他說影片的事情他太太隻字未提,同時希望能慰留我。


「不,我鐵了心要休假,慰留的事情我會再考慮。」我暫時婉拒董事長的好意並表示隔天會進公司交接,不用算薪水。


久違的假期第一週,我每天舒舒服服地窩在家裡不是吃就是睡,把前一個月消耗的元氣通通補回來。在陽光燦爛的午後,L還親手為我做了蔥油餅,我才意識到這樣的平凡有多麼奢侈和美好。


第二週我和L趁天氣晴朗出門走走,我已經好久沒有跟他出遊。


我們在街道上漫無目的地散步,路過老教堂時正好遇到有人在演奏管風琴,那莊嚴肅穆的琴聲迴盪在空氣中,閉著眼睛聽著聽著,靈魂彷彿被淨化一般,淚滴不由自主地從眼角滑落。


街道盡頭是一個小漁港,幾艘停靠的漁船販賣著海鮮小吃,我們走過去點了份炸魚薯條,坐在沿岸的長凳上看海鷗飛翔,還有一隻貪吃的海狗徘徊在港邊淺水區不肯離開。


我們也去了我最喜歡的植物公園還有特色博物館,甚至一時興起沿路開車北上,來趟臨時的兩天一夜小旅行。


我們沒有目的地、隨意停靠,專注欣賞沿途的海岸風光,夜裡下榻一間青年旅社。隔天我們隨興登山,在山上的大石塊上野餐後才輕鬆返家。


有一個外島我們一直想去,趁著假期也安排了這趟旅程,順便報名了搭快艇出航的行程。


出發前船家特地給每個旅客發了一件全長的保暖防水羽絨衣,我還想著會不會太誇張?結果海上強勁的寒風加上快艇馳騁的速度,把我倆凍得嘴唇不住顫抖、話都沒辦法好好說!


快艇在海上乘風破浪,衝到浪尖上再瞬間下墜,非常過癮刺激!第一站船長帶我們去參觀海狗島。


什麼都還看不清楚前就先聞到一陣濃濃的狗味,很久沒有洗澡的那種。距離夠近時定睛一看,眼前大概幾百隻海狗同時趴在一塊大大的岩石上曬太陽,整個畫面擠得滿滿的幾乎沒有任何空隙、十分壯觀!當然味道也是排山倒海般撲鼻而來。


在大家對氣味感到不舒服之前船長加速揚長而去。蔚藍深邃的海面一望無際,遠處幾座高聳陡峭的斷崖邊有好幾道相連的彩虹,船長一個掉頭朝著彩虹的方向開去。


接近時船長放慢速度,讓我們近距離欣賞彩虹的光影,船身緩緩地隨著海浪上下漂晃,一道道彩虹也慢慢地從我們身上拂過。船長說,「有機會穿越彩虹腳的人都會特別好運!」


我以為這輩子能看見彩虹腳已經夠幸運,沒想到竟然還有機會可以站在彩虹腳下。


平時看見彩虹是七個顏色,可身在其中時,那奇幻的光影變化幾乎沒有詞彙可以形容,眼前看見的景物全蒙上一層微微的光暈,閃閃發亮的細緻光塵形成片狀不停波動,真要說,那大概是天使下凡前的樣子。


這兩周我比以往更加珍惜和L在一起的每分每秒,每天醒來時都會好好看看他的臉,也會不時抱抱他、拉拉他的手,因為距離他離開的日子越來越近…。


充電兩周後我再度踏進公司但沒有看見妮娜。羅傑爺爺說,我交接給她之後她立刻去找董事長談調薪,董事長表示先看看她兩週的表現再決定,誰知道隔天發薪日一過她就再也沒出現了。


回到公司後我成天只掛記L要離開的事根本已經無心上班。我不關心自己是否還是不是代理經理;和董事長談話時消極冷漠、和客人同事的互動馬虎敷衍;辦公室的事務我不再處理,塔諾雅似是順理成章攬下,無所謂,隨她去吧。


每天下班回家看著L收拾中的行李,我好幾次想要他別走,但我沒有,尤其我在公司裡的處境又搖搖欲墜,我更不敢開口留他。


他預訂啟程那天我早就事先排好假,但我多希望那天不要到來…。


待續…

avatar-img
遊牧貴婦旅居人森
5會員
217內容數
嗨,我是黃珼帝,旅居海外邁入第十年了,這裡記錄了關於旅居的點點滴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遊牧貴婦旅居人森 的其他內容
L手上的觀光合作計畫因為入冬進行得非常緩慢,澳洲老闆甚至縮減他的工作時數。他好幾次帶著履歷,一個人搭公車到市中心,進入商辦大樓的公司裡一間一間地去應徵,可他們看他是背包客也就隨口將他打發,根本連履歷都沒仔細看過。 每次看他垂頭喪氣地回來,我安慰他也不是、鼓勵他也不是。其實以我當時的薪水要養活兩
妮娜到任的第一週大家相安無事,她也看似安分守己。 接著,她開始有意無意地拉攏和她搭班的同事,上班時總是嘻嘻哈哈、竊竊私語;我在群組內發布訊息時,她漸漸在底下回覆一些不相干的玩笑,偶爾幾句低俗不雅的雙關語,逗得少女同事們哈哈大笑;還有那些共同制訂的規章,大家也越來越馬虎敷衍。我一問,同事們就推託
接下來我利用幾天的時間,親自和每一個同事簡短會面,我打算善用每個人不同的個性和能力,指派專屬的小任務。 有人應對進退得宜,適合第一線面對家長及小孩,便擔任主要的客服人員;有人組織邏輯能力突出,擅長安排派對與活動,更能勝任策劃職務;有人細心謹慎,負責追蹤庫存盤點及叫貨相關,是潛在的採購人員;還有
隔天上班,同事們看我的眼神有點不一樣,大概是已經聽說什麼了。 女孩們的表情寫著淡淡的不以為然和懷疑,似乎等著看我這全公司唯一的亞洲女孩有什麼能耐?只有塔諾雅表現出早就知道的樣子。我對同事們簡單說明一下現況,便進辦公室準備面對接下來的一切。 辦公室裡已有一位集團內部的老會計師等著我,他每天
隔天我一上班,法國老主廚見到我立刻狠狠地臭罵我一頓,他一長串噼哩啪啦的口音又重,我被罵得一頭霧水,只知道最後一句他指著我鼻子說:「你下次再敢加班試試看!」 接著換經理,我包包都還沒放下就被叫進辦公室,她也責怪我不應該獨自加班,這樣違反公司規定會面臨什麼懲處她也不敢保證。 當時公司有個機制
跟在老主廚身邊學習確實讓我認識不少當時剛崛起的超級食材,例如藜麥、樹蕃茄或是山羊起司。但他做菜時的衛生觀念不是太好,他會回收客人沒吃完的水果拼盤,切成小丁、澆上優格做成沙拉;不小心沒拿好掉在地上的薯條,還是撿起來丟進油鍋炸,「高溫能殺菌!」他說得理直氣壯。 或許是年紀大了不太能注重細節,也可能
L手上的觀光合作計畫因為入冬進行得非常緩慢,澳洲老闆甚至縮減他的工作時數。他好幾次帶著履歷,一個人搭公車到市中心,進入商辦大樓的公司裡一間一間地去應徵,可他們看他是背包客也就隨口將他打發,根本連履歷都沒仔細看過。 每次看他垂頭喪氣地回來,我安慰他也不是、鼓勵他也不是。其實以我當時的薪水要養活兩
妮娜到任的第一週大家相安無事,她也看似安分守己。 接著,她開始有意無意地拉攏和她搭班的同事,上班時總是嘻嘻哈哈、竊竊私語;我在群組內發布訊息時,她漸漸在底下回覆一些不相干的玩笑,偶爾幾句低俗不雅的雙關語,逗得少女同事們哈哈大笑;還有那些共同制訂的規章,大家也越來越馬虎敷衍。我一問,同事們就推託
接下來我利用幾天的時間,親自和每一個同事簡短會面,我打算善用每個人不同的個性和能力,指派專屬的小任務。 有人應對進退得宜,適合第一線面對家長及小孩,便擔任主要的客服人員;有人組織邏輯能力突出,擅長安排派對與活動,更能勝任策劃職務;有人細心謹慎,負責追蹤庫存盤點及叫貨相關,是潛在的採購人員;還有
隔天上班,同事們看我的眼神有點不一樣,大概是已經聽說什麼了。 女孩們的表情寫著淡淡的不以為然和懷疑,似乎等著看我這全公司唯一的亞洲女孩有什麼能耐?只有塔諾雅表現出早就知道的樣子。我對同事們簡單說明一下現況,便進辦公室準備面對接下來的一切。 辦公室裡已有一位集團內部的老會計師等著我,他每天
隔天我一上班,法國老主廚見到我立刻狠狠地臭罵我一頓,他一長串噼哩啪啦的口音又重,我被罵得一頭霧水,只知道最後一句他指著我鼻子說:「你下次再敢加班試試看!」 接著換經理,我包包都還沒放下就被叫進辦公室,她也責怪我不應該獨自加班,這樣違反公司規定會面臨什麼懲處她也不敢保證。 當時公司有個機制
跟在老主廚身邊學習確實讓我認識不少當時剛崛起的超級食材,例如藜麥、樹蕃茄或是山羊起司。但他做菜時的衛生觀念不是太好,他會回收客人沒吃完的水果拼盤,切成小丁、澆上優格做成沙拉;不小心沒拿好掉在地上的薯條,還是撿起來丟進油鍋炸,「高溫能殺菌!」他說得理直氣壯。 或許是年紀大了不太能注重細節,也可能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中東地區的家庭也有包餃子活動?長得像餃子,吃起來像鬆餅,裡面卻又包起司?有些人叫它黃金起司餃,香甜的餅皮包入滿滿起司,炸得酥脆之後泡到糖漿裡,最後在撒些開心果碎,真的不愧被稱作中東的少女夢幻逸品,吃一口就難忘。但你知道嗎,即將結束的不只是齋戒月,有些食物竟然也會跟著從店家的櫥窗消失,只能明年再見。
心理學博班申請心得分享的文章數量相當少(申請英國博士班的又更少)。我很幸運處在一個資源豐沛又支持的環境當中,我有機會第一手認識與詢問曾經走過這一遭的人們,但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好運。我希望將自己的經歷寫下來,並將我在這一路上搜尋到的資源做一個統整,讓之後相關領域的申請者有更多參考案例。
這幾年在日本,媒體上時常會出現「小朋友食堂(子ども食堂)」的介紹,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小朋友食堂成為不少人尋求溫飽的重要場所。但你知道嗎?小朋友並不是只限「小朋友」才能參加,小朋友食堂也不是公機關或是連鎖店,各地方的有志之士都可以自己開辦小朋友食堂,到底這個小朋友食堂是什麼?
中東地區的家庭也有包餃子活動?長得像餃子,吃起來像鬆餅,裡面卻又包起司?有些人叫它黃金起司餃,香甜的餅皮包入滿滿起司,炸得酥脆之後泡到糖漿裡,最後在撒些開心果碎,真的不愧被稱作中東的少女夢幻逸品,吃一口就難忘。但你知道嗎,即將結束的不只是齋戒月,有些食物竟然也會跟著從店家的櫥窗消失,只能明年再見。
心理學博班申請心得分享的文章數量相當少(申請英國博士班的又更少)。我很幸運處在一個資源豐沛又支持的環境當中,我有機會第一手認識與詢問曾經走過這一遭的人們,但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好運。我希望將自己的經歷寫下來,並將我在這一路上搜尋到的資源做一個統整,讓之後相關領域的申請者有更多參考案例。
這幾年在日本,媒體上時常會出現「小朋友食堂(子ども食堂)」的介紹,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小朋友食堂成為不少人尋求溫飽的重要場所。但你知道嗎?小朋友並不是只限「小朋友」才能參加,小朋友食堂也不是公機關或是連鎖店,各地方的有志之士都可以自己開辦小朋友食堂,到底這個小朋友食堂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