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奧運,謝謝每一位努力不懈的運動員!

謝謝奧運,謝謝每一位努力不懈的運動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奧運比賽剛結束不久,相信所有的台灣人對我們選手的拼搏精神都記憶猶新,因為我們的「麟洋配」達成羽球史上第一對男雙衛冕金牌成功的隊伍,不僅如此,他們也創下了跨屆奧運十二連勝的紀錄


在看這場比賽前,下午其實跟孩子先看了一場令人心碎的女單四強比賽,由術後復出的西班牙一姐「嘶吼天后」瑪琳對上東京奧運四強唯一存留的中國隊何冰嬌


瑪琳率先拿下第一局,第二局依然佔有領先優勢,卻在一個簡單的跳躍動作中,一落地就倒在地上,痛苦地捂著右膝,久久無法動彈,瑪琳的左右膝蓋都動過前十字韌帶手術,今年以復出之姿,一路從世錦賽打到奧運,每場表現都攻勢凌厲,順利過關


受傷倒地後,瑪琳一度想靠著穿上護膝繼續比賽,但堅持了兩球後,發現真的無法繼續,只好棄賽,看著瑪琳跪地懊惱的模樣,很難想像一個努力這麼久的目標,瞬間在眼前化為泡影時,那種失落與不甘


瑪琳不是不努力,也絕非技不如人,但人生就是會在某個時刻跟我們開個大玩笑,猝不及防卻也只能黯然接受,她給自己留下的最後尊嚴是當工作人員推著輪椅進到球場時,她拒絕了,她要自己走下賽場,即使是一跛一跛地⋯⋯


晚上看著我們的麟洋配對上世界排名第一的強勁對手,雖然主播和球評說著對方因為稍微欠缺經驗所以顯得緊張,但從「麟洋」的臉上也看不到一絲放鬆,因為每個球、每一步、每一拍都可能會讓結果不同


以前看奧運,只覺得精彩,今年的奧運讓我感受到人生。年紀輕輕被宣判罹癌,卻又在短時間內回到奧運賽場的周天成和陳念琴;因腳傷只能坐在椅子上練手感的戴資穎,拼戰到底卻夢碎球場的瑪琳,被酸「只為了奧運獎金才認真打」的麟洋,扛住性別議題攻擊的林郁婷,每一位都是獨一無二的勇者。與獎牌無關,是他們為了自己心中熱愛而拚盡全力的姿態讓我感到人生還可以繼續再努力一下,再一下、第二下、第三下⋯⋯


謝謝每位努力付出的運動員,帶給我們感動和力量,是金牌很棒,輸了也很棒,因為汗水不會白流,努力不會白費,對我們自己也要時刻記得這麼提醒著

avatar-img
親閱誠福的沙龍
8會員
187內容數
世界再紛擾 有你就很好 創業過、失敗過、當過上市公司高管,現在最重要的角色是「父親」 一個中年老爸的生活感受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親閱誠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之前的文章裡聊到,如果我們把做每一件事的心態都轉變為是「為自己好」,在做事時就能少了「委屈」、「犧牲」的感覺,因為即使我們做某件事看起來是在幫助別人,事實上也是因為在付出的過程裡我們自己會得到心靈上的滿足 今天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聊聊,很久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句話:「別把自己太當人,也別把自己不當人。」
網上總是流行一些心靈雞湯,例如「犧牲現在才能換取更好的未來」、「延遲滿足才是一流人才的必備條件」或者是「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等等 這些話其實都沒有錯,但是否感覺照著這些「指南」做事時,心裡總有一種或多或少的「怨懟」情緒,也許不大,但就是在一個角落裡隱隱刺痛⋯⋯
之前看劉潤老師的書「底層邏輯」,裡面提到所有的事情都有四個層次:「事實、觀點、立場跟信仰」 事實:今天的氣溫攝氏30,相對濕度65%,晴天 觀點:我覺得今天很悶熱 立場:我為了省冷氣的電費,跟孩子說這樣其實不熱,打開窗戶吹吹風也挺舒服的 信仰:我覺得天氣的冷熱是大自然的變化⋯⋯
最近在看2023年最火爆的大陸電視劇「繁花」,導演監製是大名鼎鼎的王家衛,年輕時其實看不懂王家衛導演拍的電影,一直到「一代宗師」才真正感受到導演獨特的視角和魅力 繁花以90年代的上海灘為背景,講述大陸地區從封閉走向開放改革,從「大家都窮」的共產主義到「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的市場經濟 在那
真我是什麼呢?不是別人眼中的我們,也不是自己眼中看到的我們,而是我們看到別人的樣子,因為世界就是我們對外的投射 如果我們一天到晚都在抱怨,很容易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似乎對我們充滿了惡意,不論我們做什麼都不順,所有事情看起來也沒有好起來的跡象 相反地,如果我們選擇對這個世界抱以善意,溫柔對待⋯⋯
最近看了李開復先生接受微信公眾號「晚點」的獨家專訪,談到他創立「零一萬物」的AI大模型公司 今年62歲的李開復在1983年開始於卡耐基梅隆大學攻讀計算機博士,是業界享有盛名的機器學習專家,先後在微軟、Google等大公司擔任過要職,後來投身創投業成立「創新工坊」,支持許多新創公司⋯⋯
之前的文章裡聊到,如果我們把做每一件事的心態都轉變為是「為自己好」,在做事時就能少了「委屈」、「犧牲」的感覺,因為即使我們做某件事看起來是在幫助別人,事實上也是因為在付出的過程裡我們自己會得到心靈上的滿足 今天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聊聊,很久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句話:「別把自己太當人,也別把自己不當人。」
網上總是流行一些心靈雞湯,例如「犧牲現在才能換取更好的未來」、「延遲滿足才是一流人才的必備條件」或者是「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等等 這些話其實都沒有錯,但是否感覺照著這些「指南」做事時,心裡總有一種或多或少的「怨懟」情緒,也許不大,但就是在一個角落裡隱隱刺痛⋯⋯
之前看劉潤老師的書「底層邏輯」,裡面提到所有的事情都有四個層次:「事實、觀點、立場跟信仰」 事實:今天的氣溫攝氏30,相對濕度65%,晴天 觀點:我覺得今天很悶熱 立場:我為了省冷氣的電費,跟孩子說這樣其實不熱,打開窗戶吹吹風也挺舒服的 信仰:我覺得天氣的冷熱是大自然的變化⋯⋯
最近在看2023年最火爆的大陸電視劇「繁花」,導演監製是大名鼎鼎的王家衛,年輕時其實看不懂王家衛導演拍的電影,一直到「一代宗師」才真正感受到導演獨特的視角和魅力 繁花以90年代的上海灘為背景,講述大陸地區從封閉走向開放改革,從「大家都窮」的共產主義到「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的市場經濟 在那
真我是什麼呢?不是別人眼中的我們,也不是自己眼中看到的我們,而是我們看到別人的樣子,因為世界就是我們對外的投射 如果我們一天到晚都在抱怨,很容易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似乎對我們充滿了惡意,不論我們做什麼都不順,所有事情看起來也沒有好起來的跡象 相反地,如果我們選擇對這個世界抱以善意,溫柔對待⋯⋯
最近看了李開復先生接受微信公眾號「晚點」的獨家專訪,談到他創立「零一萬物」的AI大模型公司 今年62歲的李開復在1983年開始於卡耐基梅隆大學攻讀計算機博士,是業界享有盛名的機器學習專家,先後在微軟、Google等大公司擔任過要職,後來投身創投業成立「創新工坊」,支持許多新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