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天,該不該放假?每年颱風來臨時,這個話題總是引發熱烈的討論。有人認為,放假是為了保護生命安全,有人則擔心經濟損失,甚至有不少企業主認為,颱風假只是讓員工有藉口偷懶的一天。我們就來從不同的角度看,放假的合理性。
身命安全的角度:
放假好的部分:
- 保護身命安全,颱風天總是強風+大雨,有些地區還會出現土石流,落石,我們有時有所聞因為颱風天出門而喪命的人
- 減少壓力:員工在颱風天出門不用擔心是否要提早出門,小孩怎麼辦,不夠早出門可能還會因為交通堵塞因此遲到。
- 情境一:在車站等兩個小時後,電車恢復行使,到公司
- 情境二:電車不斷延長停駛時間從 2 小時,變成 4 小時,這時候已經在車站等了快兩個小時,跟上司回報,今天可能去不了公司了,回家
- 假如公司沒有去成,有些公司是用當月的應填工時算月薪的,所以還要另外找時間把時數補齊
放假不好的部分:
颱風天政府機關和銀行也會停止運作,民眾無法處理平時的業務。此外,留在家中行動不便,也增加了生活上的不便。
經濟角度
- 工廠不營業,還要支付給員工薪水,有些地方甚至是不能停工的,需要加派人手避免在颱風天遇到緊急災害無法及時應對。
- 如果按照新聞所寫,放颱風假一天的經濟損失,根據台灣2023年GDP23兆計算,除以365天的話,每天產值約630億元,扣掉內需市場、颱風天出勤上班的勞工,以及包含台股休市千分之3手續費,一天損失至少315億元。
法律與政策角度
放假合理的部分:
是否符合人道主義:保障員工的安全與健康,確保颱風等極端天氣下不必因上班而危及生命,體現企業和政府對公民權益的重視。
放假不合理的部分:
政策不透明或不統一:不同地區或行業的放假標準不一致,可能引發員工或企業的不滿,特別是一些企業即便在惡劣天氣下也不放假,影響社會公平性。
我們可以看到,停止上班上課參考標準是有明文規定的,到了地方首長,就會要多方考量最終決定是否放行,這也是大家比較容易發生爭議的部分。
年度假期角度
我們來比較看看其他國家放假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日本幾乎是每個月都會有一天國定假日,另外還有沒有寫在國定假日上面的「寒假」,「暑假」。
寒假通常 (3~5 天,不含週休),暑假通常(2~4天,不含週休),其實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出來,台灣的國定假日幾乎是敬陪末座,因此也不難想像勞工會期待颱風天放假了。
以上觀點提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能夠謹慎思考。
很常看到颱風天放假,某些企業主出來喊話,某些名嘴出來喊話,他們或許知道,或許不知道。
但希望我們在聽到他們講話的時候,不要盲目的相信而是找更多的資料作證他們出來說的話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