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貴人

做自己的貴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幾天看到這張圖,想起過去在困境的自己,總會想哪個貴人可以協助我走出困境,但好像永遠都等不到,一直到後來受過挫折的自己長出力量之後,才發現原來我的貴人是我自己啊!


還記得從小受到傳統封建迷信文化薰陶的我,常常聽到大人們聊天說歹命不好沒有貴人相助,或著怨嘆他們不是那麼順心的人生。我也因此帶著這個概念成長,盼望著有貴人能在我於苦難時出手相救。我曾以為貴人就是那個會幫助我大大小小事情的人,但卻未曾思考過人要有自救的能力,自我救贖是少有被提到概念。而被動的等待人伸手相救是典型的苦命思想觀,在華人社會普遍有這種觀念,求神拜佛消災解難,偏偏求越多的人,似乎苦難越多,自認命苦的人似乎也容易遇到波折


是波折與苦難選擇了我們?還是我們選擇了波折與苦難呢?


人的命運與際遇是自身思想的投射,人的生活好壞掌握在自己的價值觀裡,你認為自己是苦命的人就不自覺的找尋苦難;你認為自己是命好的人,你就會去尋得命好的人生。可能有貴人莫名從天降像哆啦A夢幫助你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嗎?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的,對於思想被動且不內省的人來說,哪怕是一千位貴人都無法解決他生活的所有不順心!一個人如果不能自覺自己觀點是苦難的主因,哪恐怕這輩子都等不到那位心心念念的貴人啊!

只有在這個風風雨雨的世界裡,不斷成長自己及不斷教育自己,充分理解世間本來就是晴時多雲偶陣雨,生命本來就是來體驗來感受的,沒有永遠的苦難跟喜悅,只有悲情主義的人會怨嘆自己的一生,卻不知自己一生的悲情都是自己創造的,又盲目的盼望哪個貴人相助!但你知道這位貴人其實就藏在你心裡嗎?


你的思想升級了,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找到解決方法!哪怕不見得完美,但你願意積極的找尋解決方案;哪怕是遇到什麼挫折,你願意安慰並建立自己的信心,渡過心理動盪的低潮期,找尋自己生命的主動性!相信自己有能力幫助自己,透過學習調整心態,願意接納新的觀點與想法,就能喚醒自己心中的貴人

avatar-img
盧西恩的沙龍
22會員
37內容數
自認為是世界公民到各國訪視風土民情,熱於分享不同國家文化之間的差別,透過不斷學習探索,讓自己與社會不斷進步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盧西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能不能不要跟我說話,可不可以學習閱讀空氣的本事來理解我的禮貌並不是我熱愛跟你談話,我善意友好的回應是因為我家教好,不是因為我多喜歡跟你聊天南地北。 不知你也是否曾經有這種經驗,還是是現在進行式,在日常或在職場上,真的就是會有這些閒聊狂人很喜歡鎖定你,特別喜歡跟你聊天,專門講一些消耗你精神的瑣事
最近又在社群媒體上面看到台男們在討論亞洲男性在西方國家不吃香,底下留言有很多男生表示認同,不管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的台灣男性都提到自己在西方國家居住時有類似的感覺,但這是真的嗎? 首先必須先說明審美觀沒有絕對標準(但小呆瓜瀏海是人類公敵),各花入各眼是相當常見的現象,但因為這裡我們只討論是否亞洲
秋颱過後,滿滿的新聞報導都是各種違建的鐵皮飛到街上,也有許多民眾上傳別人屋頂的鐵皮加蓋及陽台外推被吹走的圖片,可幸的是只有看到車子被這些違建鐵皮砸毀,尚未聽聞有人這次被鐵皮砸傷的事故。 違建搭鐵皮+陽台鐵窗外推,幾乎已經是台灣市容的基本配備,除了不說有多醜之外,還有一點就是非常不安全!隨著氣候變遷
有沒有聽過你身邊最親近的六個人平均起來就是你的程度?我忘了我在哪讀到這段話,仔細想想確實要其道理,畢竟跟我們親近的人必定都是思想上我們能認可的人,認知程度基本上也都是差不多的,可是你有特別想過什麼樣的人特別容易被你吸引嗎? 先舉我自身的經驗,過去我曾是一個憤青看什麼都不順眼,那時我特別容易吸引
身爲醜感霸權主義的受害者,我相信我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後一個,只要台灣還盛行堪用的功能主義思維,美感永遠不會有機會萌芽。 從小我記得在學校的時候,就能注意到許多老師的穿著打扮或著造型相當不修邊幅,或許在是因為在知識的殿堂上,只有裝在腦袋的知識是重要的,腦袋以外的東西都視為無物。不修邊幅的當然也是男
本篇文章探討了父權社會如何影響男性,指出他們除了作為加害者之外,也面臨巨大的心理與社會壓力。文章分析了儒家文化對男性的束縛,討論了追求社會成功標準對男性個人自由的壓制,以及在當前社會中對於父權框架的反思與挑戰。希望喚起對男性在父權體制下的受害者身份的關注,並促進對男女平等的討論與理解。
能不能不要跟我說話,可不可以學習閱讀空氣的本事來理解我的禮貌並不是我熱愛跟你談話,我善意友好的回應是因為我家教好,不是因為我多喜歡跟你聊天南地北。 不知你也是否曾經有這種經驗,還是是現在進行式,在日常或在職場上,真的就是會有這些閒聊狂人很喜歡鎖定你,特別喜歡跟你聊天,專門講一些消耗你精神的瑣事
最近又在社群媒體上面看到台男們在討論亞洲男性在西方國家不吃香,底下留言有很多男生表示認同,不管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的台灣男性都提到自己在西方國家居住時有類似的感覺,但這是真的嗎? 首先必須先說明審美觀沒有絕對標準(但小呆瓜瀏海是人類公敵),各花入各眼是相當常見的現象,但因為這裡我們只討論是否亞洲
秋颱過後,滿滿的新聞報導都是各種違建的鐵皮飛到街上,也有許多民眾上傳別人屋頂的鐵皮加蓋及陽台外推被吹走的圖片,可幸的是只有看到車子被這些違建鐵皮砸毀,尚未聽聞有人這次被鐵皮砸傷的事故。 違建搭鐵皮+陽台鐵窗外推,幾乎已經是台灣市容的基本配備,除了不說有多醜之外,還有一點就是非常不安全!隨著氣候變遷
有沒有聽過你身邊最親近的六個人平均起來就是你的程度?我忘了我在哪讀到這段話,仔細想想確實要其道理,畢竟跟我們親近的人必定都是思想上我們能認可的人,認知程度基本上也都是差不多的,可是你有特別想過什麼樣的人特別容易被你吸引嗎? 先舉我自身的經驗,過去我曾是一個憤青看什麼都不順眼,那時我特別容易吸引
身爲醜感霸權主義的受害者,我相信我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後一個,只要台灣還盛行堪用的功能主義思維,美感永遠不會有機會萌芽。 從小我記得在學校的時候,就能注意到許多老師的穿著打扮或著造型相當不修邊幅,或許在是因為在知識的殿堂上,只有裝在腦袋的知識是重要的,腦袋以外的東西都視為無物。不修邊幅的當然也是男
本篇文章探討了父權社會如何影響男性,指出他們除了作為加害者之外,也面臨巨大的心理與社會壓力。文章分析了儒家文化對男性的束縛,討論了追求社會成功標準對男性個人自由的壓制,以及在當前社會中對於父權框架的反思與挑戰。希望喚起對男性在父權體制下的受害者身份的關注,並促進對男女平等的討論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