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經濟學」正在俄羅斯真實上演⋯

「死亡經濟學」正在俄羅斯真實上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參戰一年後陣亡,在經濟上比一個男人繼續活下去獲得的錢更多,」經濟學家伊諾澤姆采夫稱這種現象為「死亡經濟學」。


由於面臨俄烏戰爭帶來的慘重損失,俄羅斯正持續加碼高薪和獎金來吸引新兵自願簽約入伍,數學題如下:


1️⃣ 「在烏克蘭作戰的軍人最低月薪約21萬盧布,相當於2,140美元,遠高於全國平均薪資75,000盧布。」


2️⃣ 「假設一名35歲的男子在參戰一年後陣亡,他的家人將可從其薪資和死亡撫卹金中獲得約1,450萬盧布,換算高達相當於約15萬美元。」


在俄羅斯某些貧困地區,上述這些費用比他作為平民工作到60歲為止的累計收入還要多,而且其家庭還有資格獲得其他獎金和保險賠償。


死在前線比在俄羅斯貧困城鎮過著悲慘的一生更值得。-普丁


俄羅斯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後,境內一度有反戰情緒,但現在幾乎消弭。原因除了政治打壓外,也因為參軍成為貧困民眾獲得豐富報酬的機會,甚至達到「一人陣亡,全村致富」的程度,消除俄羅斯嚴重貧富差距,讓貧困率下降到30年來未見的低點,堪稱是以鮮血換取經濟振興的「死亡經濟學」。


越來越多數據表明,俄羅斯正因為青壯年男丁陣亡而富裕起來,尤其是貧困地區,目前俄羅斯的貧困率是1995年有數據以來的最低點,截至今年8月,俄羅斯銀行存款總額是2022年1月開戰前的149.7%,而在相鄰蒙古的貧困地區圖瓦共和國(Tuva),此數字高達250.8%。


由於圖瓦民眾愈發富裕,當地城鎮正興起創紀錄的營建熱潮,準備住進新屋,報導說,這種景象就好像是在外有成的遊子把大筆財富匯回家鄉;而與圖瓦相鄰的貧困地區阿爾泰共和國(Altai),今年餐飲業收入成長56%,俄羅斯全國則僅9%⋯


願戰爭永遠不要發生,天佑台灣。


#全民瘋聚匯

歡迎大家跟我在線上一起學習一起努力💪🏻


👉🏻免費線上課程

我們的實戰專業講師團隊聯手提供每日外匯教學分享,幫助您了解線上交易的精髓。


👉🏻每週一至週五免費學習,盡在全民瘋聚匯。奠基您線上投資基礎知識,逐步提升您的技能水平。


👉🏻開始學習:全民瘋聚匯


⚠️進群後 「名字」後面+🐂



avatar-img
跟著Yellow!學外匯!!的沙龍專區
123會員
108內容數
投資、理財是每個人一生必修的第二技能,而財富自由是每個人都期待能實現的夢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以前從未聽過向銀行申請房貸要排隊的事...
紐約帝國大廈,爬到頂樓要一個半鐘頭,從頂樓跳下來,只要八點八秒。
ALFRED WALLET 阿福冷錢包,號稱安全的冷錢包,實際卻是出事後被人發現非去中心化的冷錢包... 🌟 何謂冷錢包 🌟 冷錢包又被稱作「離線錢包」,通常
臺灣賽鴿運動發展蓬勃,產業年產值高達700億元,但其合法性長期處於灰色地帶。本文探討臺灣賽鴿的文化、賽制以及賽鴿文化的光與恥,呼籲政府應與產業界人士討論,在動物福利前提下思辨賽鴿合法化。
農曆年將至,亞洲各國經濟哀號遍野,全年亮點除了台灣台積電、中國電動車、日本觀光業,難道沒有其他亮點了嗎?
以前從未聽過向銀行申請房貸要排隊的事...
紐約帝國大廈,爬到頂樓要一個半鐘頭,從頂樓跳下來,只要八點八秒。
ALFRED WALLET 阿福冷錢包,號稱安全的冷錢包,實際卻是出事後被人發現非去中心化的冷錢包... 🌟 何謂冷錢包 🌟 冷錢包又被稱作「離線錢包」,通常
臺灣賽鴿運動發展蓬勃,產業年產值高達700億元,但其合法性長期處於灰色地帶。本文探討臺灣賽鴿的文化、賽制以及賽鴿文化的光與恥,呼籲政府應與產業界人士討論,在動物福利前提下思辨賽鴿合法化。
農曆年將至,亞洲各國經濟哀號遍野,全年亮點除了台灣台積電、中國電動車、日本觀光業,難道沒有其他亮點了嗎?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