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遊戲 2》爆冷,擁有超高觀看數,卻熱度不再的致命原因

《魷魚遊戲 2》爆冷,擁有超高觀看數,卻熱度不再的致命原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儘管《魷魚遊戲 2》在2024年底上映,仍舊在全球掀起熱潮,在92 個國家排名第一,迅速登上Netflix 全球前十排行榜冠軍,首播觀看更達到數驚人的6800 萬次。

但是,《魷魚遊戲 2》的熱度明顯不如第一季。

《紐約時報》以「第二季遭遇紅燈」為題,指出劇情過於拖沓。《華盛頓郵報》則稱,這部續作「在風格上保持延續性,但在主題表達上疲軟無力。」這些冷評也導致了相關股票Artist United重挫30%跌停

是什麼導致《魷魚遊戲 2》熱度下降?



《魷魚遊戲》的風起,疫情功不可沒

《魷魚遊戲》主軸是殘酷的生存遊戲,每個參賽者皆認為生命已經沒有太多希望,需要放手一搏的狀態。2021年許多人因為疫情陷入生存危機,也需要被迫待在家中聽政府的指令,工作娛樂改以遠端進行。

此時《魷魚遊戲》的殘酷生存遊戲就能引起大眾的共鳴,再加上遊戲的全粉色連身衣的工作人員與全身白的隔離連身衣有相似之處。

自中央廣播電台

自中央廣播電台


第一季的成功部分來自於疫情期間的特殊社會環境,人們面臨失業、不安等壓力,容易對生存競賽主題產生共鳴。遊戲參賽者有各種背景,像是高知識分子、移民打工、被裁員後長期失業等,與多數觀眾的狀況相似,容易進入劇情狀況。

然而,到2024年,社會已逐漸恢復正常,觀眾的心理狀態和關注點發生了變化,可能更偏好希望或啟發性的內容,而非再次回到悲觀殘酷的設定中。


《魷魚遊戲 2》做錯甚麼?

其實《魷魚遊戲 2》讓人最不滿的點,應該就是劇情直接卡在衝突點上就嘎然而止,主角奇勛招集了一群人要來停止這個遊戲,但整齣劇在劇情上卻沒有明顯的推進,只有滿滿為第三季鋪排的安排,這只會讓人覺得《魷魚遊戲 2》只是一個過渡期的劇,這種拖沓的敘事方式削弱了觀眾對續集的耐心與期待。

raw-image


第一季中,每個角色都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目標驅動,但在第二季,像T.O.P嗑藥橋段、兒子背叛母親又尋求原諒、懷孕的前女友與前男友恨相見等。


這些人物的表現好像都只是為了填充劇情需要而存在,或是為了在社群平台炒熱度做的安排,那種窮困到極致,想奮力一搏的狠勁的人物幾乎消失殆盡,加上扁平化的情節安排顯然無法引起觀眾共鳴,自然難以維持熱度。

沒有共鳴的影視作品要怎麼將熱度延續到第三季?


口碑與宣傳的落差

在《魷魚遊戲 2》上映前,Netflix大動作的在巴黎、倫敦、威尼斯、高雄、首爾、曼谷,各大城市做大型木頭人和粉紅兵的宣傳公仔,在台灣還與全聯聯名打造「魷戲中心」在松菸,為全支付做宣傳


《魷魚遊戲》爆紅靠的是口碑而不是宣傳,但《魷魚遊戲 2》因劇情並沒有明顯的突破,因此會讓人感受到是行銷宣傳大於口碑。第二季中的新遊戲也只是延續第一季的結構,已知的劇情並不會再帶給觀眾驚喜。過度依賴商業聯名和大規模行銷的策略,反而讓觀眾感受到「形式大於內容」的落差。

口碑與宣傳之間的落差成為《魷魚遊戲 2》最大的致命傷。當劇情深度不足以支撐觀眾的期待,依賴於行銷轟炸的熱度終究只是曇花一現。反觀第一季,靠著口耳相傳的影響力在全球掀起話題,這種原生的熱度無法被單純的宣傳策略所取代,也進一步暴露了第二季在內容本身的不足。


avatar-img
Salon de l'Ordinary Space
4會員
51內容數
服裝設計→海外打工人→產品開發→品牌行銷→走向心理諮商 一路轉型,一路學會拆解自己和世界 寫些關於職涯探索、心理學、還有人在中途轉彎的故事 小知識+小感悟+小幹話,一起當個有點迷茫但不無聊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Hamilton Helmer 提出了七大市場力量,點出企業建立持久優勢的關鍵。這七大力量分別是規模經濟、網路效應、反向定位、轉換成本、堅實品牌、壟斷性資源與流程效能。從不同角度理解《7大市場力量:商業策略的基礎》,讓概念更能應用到現實中。
從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節目構成的三大核心元素:「衝突點」、「共鳴」和「效益」。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解析這三個核心目標是如何透過節目設計展現出來的。
5/5鬧劇荒?Netflix片單推薦
《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在上架後迅速引發了廣泛的社群討論,其熱度不僅在節目播出期間持續高漲,更帶動了後續的商業聯名商品,體現了「長尾效應」。這種現象顯示了節目的成功,不僅依靠其內容吸引觀眾,也依靠強大的話題性維持了長期的關注度。 本文從產品開發的角度,探討《黑白大廚》是如何通過其核心架構,塑造出
5/5鬧劇荒?Netflix片單推薦
Netflix的《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不僅是料理實境秀,它更像是一次全球性的品牌行銷實驗。這場節目成功將參賽主廚、韓國美食文化以及參與的品牌全部融合,形成一個引人注目的品牌生態系,並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商業價值。 這裡將從品牌經營的角度,分析這個節目是如何成功塑造多方品牌效應的。 1. 品牌
《短影音聖經》它幫助我更新了行銷的漏斗理論上的觀念, 短影音固然對品牌忠誠經營沒有幫助, 但短影音卻有短時間帶動爆款,將受眾引到漏斗底部,並購買商品的魅力。 NIKE的SNKRS帶動的GOT'EM風潮可見一班。 書中內容還包含操作短影音的做法訣竅, 其中「內容設計」六階段對於正想操作短
5/5文字簡單好讀,能快速讀完。
Hamilton Helmer 提出了七大市場力量,點出企業建立持久優勢的關鍵。這七大力量分別是規模經濟、網路效應、反向定位、轉換成本、堅實品牌、壟斷性資源與流程效能。從不同角度理解《7大市場力量:商業策略的基礎》,讓概念更能應用到現實中。
從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節目構成的三大核心元素:「衝突點」、「共鳴」和「效益」。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解析這三個核心目標是如何透過節目設計展現出來的。
5/5鬧劇荒?Netflix片單推薦
《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在上架後迅速引發了廣泛的社群討論,其熱度不僅在節目播出期間持續高漲,更帶動了後續的商業聯名商品,體現了「長尾效應」。這種現象顯示了節目的成功,不僅依靠其內容吸引觀眾,也依靠強大的話題性維持了長期的關注度。 本文從產品開發的角度,探討《黑白大廚》是如何通過其核心架構,塑造出
5/5鬧劇荒?Netflix片單推薦
Netflix的《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不僅是料理實境秀,它更像是一次全球性的品牌行銷實驗。這場節目成功將參賽主廚、韓國美食文化以及參與的品牌全部融合,形成一個引人注目的品牌生態系,並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商業價值。 這裡將從品牌經營的角度,分析這個節目是如何成功塑造多方品牌效應的。 1. 品牌
《短影音聖經》它幫助我更新了行銷的漏斗理論上的觀念, 短影音固然對品牌忠誠經營沒有幫助, 但短影音卻有短時間帶動爆款,將受眾引到漏斗底部,並購買商品的魅力。 NIKE的SNKRS帶動的GOT'EM風潮可見一班。 書中內容還包含操作短影音的做法訣竅, 其中「內容設計」六階段對於正想操作短
5/5文字簡單好讀,能快速讀完。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離線找真愛》是Netflix 2025年初推出的日本戀愛實境節目,節目找來個性和氛圍不同的5位男女,記錄他們在法國尼斯度過的10天旅程,呈現人與人相會、邂逅,認識彼此和留下深刻印記的美好過程。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離線找真愛》是Netflix 2025年初推出的日本戀愛實境節目,節目找來個性和氛圍不同的5位男女,記錄他們在法國尼斯度過的10天旅程,呈現人與人相會、邂逅,認識彼此和留下深刻印記的美好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