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成癮與手機成癮:你掉進了多巴胺陷阱嗎?

購物成癮與手機成癮:你掉進了多巴胺陷阱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發現自己在某些情況會有上癮的症頭,而且不止一個。


免運與大量商品的陷阱,不自覺讓我們覺得省到了

平時我很少有購物慾,但一旦購物慾被撩起,我不只會購買在網路上看到的喜歡的商品,同時會因為要湊運費開始看同一個商家的其他商品,而這個品牌其實也不會只有在這個商城販售,還有其他店,我就會陷入比價,看哪一家有優惠券的深淵,我把時間丟在這個黑洞,而且莫名的在這些我原本根本不需要的東西浪費時間。

默默地購物車加入了不少商品,刪了幾樣商品後還以為自己已經「節省」許多,因為有「控制」在只買到「免運的條件」,從加入了八項商品刪減成三項商品,還覺得是自己聰明購物,殊不知還是中了商人的圈套,因為我根本不需要這些東西。

我在想如果我每次都乖乖的付了運費,會不會整年度加起來其實也沒多少。

我聽說也有很多媽媽們也會因為團購的優惠,陷入相同處境,到最後東西就是送給親戚朋友,再不然同事也一起分一杯羹。其實根本不需要那麼多,但是大概看到便宜的數字,你如果買下了只打了九五折的,明明就有七折的這樣不就虧了嗎,於是你就默默地從買一袋加碼成五袋了。

大部分的時候其實我都會察覺得自己的狀態,有時候能當機立斷憤,清空購物車,因為不買還好,一買反而痛苦了起來,怕自己買貴,怕自己連這麼簡單的交易都能吃虧。

如果可以,選擇越少越好

我在想如果真的有一個購物顧問,你能請他下單買東西,他直接幫你比較適合你的商品,就不會有太痛苦的比較過程,會不會這未來是一個新興的職業與好的解法呢?

 

raw-image


停不下來的確認手機狀態,我犧牲了什麼?

你有沒有在排隊、等人、或是任何短暫空閑時刻就會忍不住檢查LINE, 信箱, FB或是IG呢。空閒時間做這些事情應該是沒問題的吧?

但因為長期習慣,看手機成為一種制約,導致可能有人在講話但你無法專心,你就會去看一下手機,如果有通知按下去就會產出多巴,這比聽對面有人講著你可能需要花心思處理的事情還快得到快樂。這也可以套用在任何地方,只要有任何一處有困難,無法立即得到成效,我們就會想要靠手機給我們立即性的快樂。是不是浮現了自己身邊的人似乎也會這麼做的想法呢?

快思慢想說人類的兩種思考方式,但我們大腦最喜歡的是直覺(第一思維),不用太花腦筋。除了社群讓我們容易資訊爆炸、注意力渙散以外,我想不斷確認手機還會有一個缺點是,我們越來越「喜歡」靠直覺做事。第二思維在這樣長期的習慣下,只會越來越弱化。書籍「失控的焦慮時代」告訴我們Z世代正在面臨這樣的危機,非Z世代的人何嘗不是也面臨同樣的處境嗎。

未來,我們會越來越承受不了學習的過程的痛苦,承受不了成長中必須承受的沒成果、找不到方向的那些感覺。

我知道這不會讓我進步,更糟的是,這有可能讓我退化,我在想,我會不會需要一隻無上網手機來幫助我偶爾訓練自覺力呢?

 

不只是我,大家都一樣上癮了但很多理由

資訊太多,我必須要隨時掌握,所以我要看手機。

等待時間很無聊,我不如看手機吸收知識。

看朋友在幹嘛,回應一下也是一種關心。

我想要看有沒有人訊息我,或是留言可以回應。

                                                                                 」

但我到底掌握了什麼呢?

我似乎也沒有多得到什麼知識、按按讚也不是實質友誼、訊息也不急著立刻回應。

我現在怪罪給大腦想得到多巴胺,感覺到立即性的「不同」,或是成就感,但這就是我的上癮,跟抽菸喝酒沒什麼兩樣。

因為也無法立刻戒斷這樣的症頭,但我需要寫下來給予自己警惕。

avatar-img
我是凱莉的沙龍
59會員
81內容數
出社會後,跟書越來越有交集,熱愛埋沒在書海裡,跟書越靠近越覺得心很平靜,似乎稍微跟世界接軌,從外往內,希望能寫更多心得分享給大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是凱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經常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 腦袋總出飄出這句話,所以花更多時間去想著「我什麼時候會準備好呢」,但什麼是準備好呢?
經常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 腦袋總出飄出這句話,所以花更多時間去想著「我什麼時候會準備好呢」,但什麼是準備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