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經營部門的卓越成績 經理人的管理學
付費限定

經營部門的卓越成績 經理人的管理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9 分鐘
本文整理自〈卓越經理人的績效展現〉陳致瑋老師 納帝思商學課程講記
raw-image


企業策略與部門經理人的格局——從當責到績效經營


企業經營中,公司往往會制定整體的經營策略,明確組織的方向與發展目標。然而,決定這些策略是否能成功落地並取得成果的關鍵,在於部門經理人的格局與管理方法。企業的願景必須透過各部門的有效執行才能實現,而部門經理人正是將公司策略轉化為具體行動、落實到日常業務中的關鍵角色。

具有格局的部門經理人,不僅僅是任務的執行者,更是「部門經營者」。他們必須從「公司經營策略」的高度出發,思考如何將部門目標與企業願景對齊,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最大化產出,並在組織內部協同合作,創造更高的整體效益。真正具備格局的經理人,關注的不僅僅是眼前的業績數字,而是如何持續經營部門,讓部門成為企業中持續創造價值的動力引擎。

部門績效是企業整體績效的重要組成部分,經理人必須對部門成績全權負責,具備當責精神(Ownership & Accountability),並以成果為導向經營業務。當責意味著不將失敗歸因於資源不足或市場不利,而是從自身開始檢討並尋求改進方案。

首先,經理人必須設定清晰且具體的目標,確保部門的 OKR(目標與關鍵結果)或 KPI(關鍵績效指標)與公司的經營策略高度對齊。沒有方向的績效管理就如同無圖航行,終將迷失方向。例如,若企業策略是提升市場佔有率,業務部門的經理人就應將目標明確設定為「提升區域市場新客戶數 20%」,並將任務分解到每位業務員的季度目標中。

其次,經理人必須擁抱當責文化,真正對結果負責。這不僅僅是對目標結果的承擔,更是對過程與行動的負責。如果業務團隊未達標,經理人首先應反思是否目標設定合理、資源是否分配得當、團隊是否充分賦能,而非僅僅將未達標的責任歸咎於市場環境或團隊能力不足。

在績效經營中,量化管理是不可或缺的管理方法。經理人必須建立有效的績效管理系統,定期追蹤和分析部門的關鍵指標,並在出現偏差時迅速調整行動方案。例如,行銷部門經理可透過追蹤廣告活動的轉換率,及早發現問題,若點擊率高但轉換率低,立即調整廣告素材或投放受眾設定,而不是等到整個季度結束後才發現問題。

績效經營應以「結果」為導向,建立與成果掛鉤的考核和獎勵機制。部門經理人需要推動「目標導向(Result-Oriented)」的績效文化,將「成果(Output)」作為考核團隊成員的核心標準。例如,業務經理除了考核業務員的拜訪量與提案數,更需重視最終的簽約轉換率,並將高績效表現與獎金、升遷直接掛鉤,使績效文化深植於團隊之中。在這堂課程中,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些重要的觀點。

之前我們討論過部門的531策略轉目標再轉執行計畫的過程。本次,我們將討論的重點是,當目標設定、計劃也準備好後,績效的重點在哪裡?我們如何展現我們的績效重點,這將是我們今天討論的核心。

學習的重點將放在角色設定上,假設你是一位經理人,你可能帶領著一個部門,有團隊,甚至是多層級的單位。作為部門經理,你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有多重身份、不同的角色和職責。這就是經理人面臨的現實問題。

身為部門的經理人,需要面對來自總經理、協理等不同層級的期待和工作要求。如何面對老闆、總經理、協理以及整個組織的倫理,是經理人需要理解和接受的挑戰。我們將從經理人的角度出發,探討每位經理人如何在自己的角色中展現績效。


raw-image


首先,我們將探討總經理與部門經理之間的協同關系。其次,經理人對公司負責的項目是什麼?如何展示成績?業績是大家都關注的話題,但僅有業績真的足夠嗎?我們將深入討論這些問題。此外,我們還會探討可持續性收入的發展模式以及如何從經營策略的角度維持可持續性。

 

最後,我們將討論激勵團隊的方法和對策。理論上的方法很多,但實際上要能夠在我們的環境中有效運用。我會分享我的方法並與大家進行交流。



總經理與部門經理的協同關係


從目標共識到經營共創


在企業的組織架構中,總經理與部門經理之間的協同關係是策略得以落地、資源得以高效運用、組織績效得以提升的關鍵。總經理負責企業整體的經營決策與資源調度,而部門經理則承擔公司功能部門的經營任務,需獨立負責部門的績效結果,並在企業大方向下推動部門成長。兩者之間的協作,既是分工,更是合力,唯有建立緊密的目標共識與互補性的管理機制,才能實現「整體優化」而非僅僅是「局部成功」。


部門經理的角色定位與經營責任


部門經理不僅僅是「任務管理者」,而是「部門經營者」。作為公司經營策略的執行者和推動者,部門經理承擔的是「部門小型公司」的經營任務,其責任涵蓋了部門內的資源管理、績效目標、人才培養與橫向協同。

部門經理必須具備「經營思維」,獨立負責部門的盈虧與資源配置,並對部門的績效結果全權負責。這意味著,部門經理需要不僅關注短期業績達標,更需長期思考如何讓部門成為公司價值鏈中的核心動力單元**,持續為企業創造競爭優勢。


總經理的主要角色


總經理作為企業經營的「掌舵人」,主要職責在於制定企業的策略發展531總體戰略、資源配置及文化建設,同時賦能各部門,讓企業戰略順利落地。總經理的視角是「全局思維」,需平衡各部門之間的資源與利益,確保整體業績最大化,而非僅僅某一部門的成功。

總經理對部門經理的協同,重點在四個維度:

  1. 方向對齊:確保部門經理充分理解企業的經營策略與關鍵目標,建立「目標共識」而非僅是「任務下達」。
  2. 資源賦能:提供部門必要的資源(人力、資金、數據)和決策支持,協助部門突破資源瓶頸。
  3. 協調協作:打通跨部門壁壘,幫助部門經理在組織內部獲得橫向支持,實現跨部門協同。
  4. 績效管理:通過目標管理 (OKR/KPI) 與定期會議,協助部門經理檢視經營狀況,給予反饋與策略調整建議。



部門經理是總經理的協同關係人


1. 共同設定目標,建立「上下同欲」的經營共識

總經理與部門經理之間,首先必須建立「目標對齊」的共識。企業的經營目標從公司層面分解到部門層面,若僅僅是指標下達而缺乏共同討論,將導致部門經理僅專注於部門內部的數字,而忽視企業全局目標。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542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高績效經理人的進修寶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商學邏輯 | 納帝思 商學院
7會員
41內容數
商學邏輯是納帝思商學院的課程講記發表專區。 納帝思商學院由 創辦人 陳致瑋 所創立,宗旨在推廣實戰商學邏輯,把個人的超過20年的企業經營管理和營運輔導的經驗整理成閱讀版的進修課程講記,提供給有需要的學習者閱讀研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課程探討部門營運計劃的四大支柱:業務發展、人資發展、營運資源規劃與供應鏈發展。重點在於如何設計具體的戰略目標,並將其拆解成可執行的計劃。學員將學習如何通過OGSM框架(目標、戰略、策略、衡量)來制定和管理部門目標,並確保與整體公司策略一致。
本課程介紹如何制定部門營運計劃,聚焦於從公司方針到具體執行的過程。以531策略為基礎部門營運計劃,幫助部門確定發展方向,明確目標並有效分配資源。課程將深入探討策略選擇、專案管理、人力配置與預算編制,並強調業務擴張、精實或轉型的策略選擇。學員將學會如何清晰規劃部門發展,並應對市場變化及挑戰
本文紹如何使用工作職掌表來提升管理效能,特別是在確立工作責任和協調團隊合作方面。工作職掌表作為管理工具,幫助經理人清晰劃分各項職責,確保團隊成員明確自身責任並有效合作。通過清晰的職責劃分、有效的授權和目標設定,團隊能夠達成共識並提高整體效率​
有效授權是管理者的關鍵能力。本文探討授權的基礎,包括管理系統的完善、適合的授權對象評估、權責一致性及九大授權條件。授權不僅能提高效率、釋放壓力,更能培養人才。文章也解析組織層級設計與八大功能分支,強調建立清晰授權結構的重要性,以避免混亂並促進企業穩定發展。
本文介紹了員工激勵的核心概念及其應用,強調經理人在員工激勵中的關鍵角色。您將學會如何根據員工的成就、態度和訓練進行激勳,並學會利用不同授權模式來提升員工的動機與工作績效。文中還探討了授權過程中的平衡與挑戰,並根據員工的需求設計合適的激勵方案,確保員工能在不同環境下充分發揮潛力,達成組織目標。
課程探討部門營運計劃的四大支柱:業務發展、人資發展、營運資源規劃與供應鏈發展。重點在於如何設計具體的戰略目標,並將其拆解成可執行的計劃。學員將學習如何通過OGSM框架(目標、戰略、策略、衡量)來制定和管理部門目標,並確保與整體公司策略一致。
本課程介紹如何制定部門營運計劃,聚焦於從公司方針到具體執行的過程。以531策略為基礎部門營運計劃,幫助部門確定發展方向,明確目標並有效分配資源。課程將深入探討策略選擇、專案管理、人力配置與預算編制,並強調業務擴張、精實或轉型的策略選擇。學員將學會如何清晰規劃部門發展,並應對市場變化及挑戰
本文紹如何使用工作職掌表來提升管理效能,特別是在確立工作責任和協調團隊合作方面。工作職掌表作為管理工具,幫助經理人清晰劃分各項職責,確保團隊成員明確自身責任並有效合作。通過清晰的職責劃分、有效的授權和目標設定,團隊能夠達成共識並提高整體效率​
有效授權是管理者的關鍵能力。本文探討授權的基礎,包括管理系統的完善、適合的授權對象評估、權責一致性及九大授權條件。授權不僅能提高效率、釋放壓力,更能培養人才。文章也解析組織層級設計與八大功能分支,強調建立清晰授權結構的重要性,以避免混亂並促進企業穩定發展。
本文介紹了員工激勵的核心概念及其應用,強調經理人在員工激勵中的關鍵角色。您將學會如何根據員工的成就、態度和訓練進行激勳,並學會利用不同授權模式來提升員工的動機與工作績效。文中還探討了授權過程中的平衡與挑戰,並根據員工的需求設計合適的激勵方案,確保員工能在不同環境下充分發揮潛力,達成組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