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安全依附關係:三個關鍵溝通技巧,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建立安全依附關係:三個關鍵溝通技巧,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接受義務張老師訓練之後,我有一個很大的收穫就是學到了許多諮商技巧。對我來說,這些諮商技巧不僅僅是用在服務個案,也彷彿是重新學習「說話」這件事。上兩篇文章我提到了「依附關係」,也提到了讓孩子對自己是「安全依附關係」的重要性,於是今天就再來聊聊如何讓孩子建立對自己的「安全依附關係」。


安全依附關係來自溝通


安全型依附與主要照顧者對孩子的良好溝通息息相關!良好的溝通方式,如

  • 引導式溝通
  • 情感反映
  • 初級與高層次同理心

能夠幫助孩子發展穩定的情緒調節能力、信任感與安全感,這些都是建立安全依附的關鍵因素。


安全依附如何形成


安全依附的孩子之所以能夠信任世界,來自於主要照顧者的穩定回應與有效溝通。當孩子表達需求時,家長能夠理解、回應並引導孩子調節情緒,孩子就會學到:

「我的需求是被看見的,我值得被愛」

「當我有困難時,我可以求助,我不是孤單的」

「我能信任別人,因為他們是可預測且可靠的」

這些信念,來自於早期及時提供物質照顧(如餵食、換尿布)和親子溝通。


促進安全依附的溝通技巧

引導式溝通(Guided Communication)

讓孩子學習如何理解與表達情緒,並透過對話解決問題。

✅ 讓孩子參與討論,而不是單向指令或強硬控制

✅ 幫助孩子發展內在思考能力,而不是被動服從

📝 錯誤示範(指令式)

👶「我不要收玩具!」

👩「馬上收!不然我就幫你收起來,讓你以後都不能玩!」

(孩子學到:規則是透過威脅來建立的)

📝 正確示範(引導式)

👶「我不要收玩具!」

👩「玩具玩完後要收起來,這樣下次才找得到。你想先收積木,還是先收娃娃?」

(孩子學到:規則可以透過對話來理解與選擇)

🔹 如何幫助安全依附

✔ 讓孩子知道「大人是可以溝通的,不是威權式的存在」

✔ 讓孩子發展問題解決能力,增強自主感


根據我個人經驗,當孩子知道這個大人是可以溝通的時候,孩子反而更願意為這個大人做出改變,然後這個大人就不需要再用威權式的要求,孩子自然就會往中規中矩地道路發展。孩子輕鬆,大人也輕鬆,愛自然就在關係裡流動。


情感反映(Emotional Mirroring)


透過「映射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理解,並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

✅ 家長用語言與表情反映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感受到「我的情緒是被接受的」

✅ 幫助孩子識別自己的情緒,發展情緒調節能力


我最喜歡這個技巧,面對孩子讓我理智線斷裂的時候,我都會選擇把重心回到試著反映他當下的情緒,當成溝通的開頭,也讓我的思緒回到現實。這個技巧不會困難,只是需要多了解一些情緒詞彙。


📝 錯誤示範(忽視情緒)

👶「我害怕黑暗!」

👩「有什麼好怕的!你這麼大了,不可以這麼膽小!」(孩子學到:害怕是錯的,我不應該表達情緒)

📝 正確示範(情感反映)

👶「我害怕黑暗!」

👩「你覺得黑黑的讓你不舒服,對嗎?我陪著你,你可以抱抱我的手。」(孩子學到:害怕是正常的,我可以尋求支持)

🔹 如何幫助安全依附

✔ 讓孩子知道「我的情緒是被允許的,我可以自由表達」

✔ 孩子學會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壓抑或逃避


怕孩子在其他地方被同儕霸凌,回家卻不敢說嗎?用這個溝通技巧,讓孩子形成安全依附,相信當孩子在學校遇到任何困難,一定會想立刻回家跟信任的大人尋求解決方法!


初級與高層次同理心(Primary & Advanced Empathy)

初級同理心(Primary Empathy):「辨識並承認孩子的情緒,但不進一步分析」

📝 例子:

👶(生氣地摔玩具)

👩「你現在很生氣,因為玩具沒有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動,對不對?」

高層次同理心(Advanced Empathy):「不僅承認孩子的情緒,還進一步幫助孩子理解行為背後的感受與需求」

📝 例子:

👶(生氣地摔玩具)

👩「你現在很生氣,因為積木倒了,這讓你覺得自己好像甚麼都做不好對嗎?沒關係,我們可以試試不同的疊法。」

🔹 如何幫助安全依附

✔ 讓孩子不只知道自己有情緒,還能理解情緒的來源與解決方式

✔ 幫助孩子發展自我覺察與自尊心


「初級和高層次同理心」是稍微困難的技巧,大家千萬不要看到「同理心技巧」就卯起來用。因為正確的同理是療癒,錯誤的同理是悲劇。要做到正確的同理療癒,就必須先用前兩個技巧來探索和搜集孩子的想法,等到對孩子的內心世界有一定的掌握程度,同理才能比較到位,就能有療癒的效果。


結語

1. 引導式溝通➡ 讓孩子學會表達與選擇,不是被動服從

2. 情感反映➡ 讓孩子感覺到「我被理解,我的情緒是正常的」

3. 初級與高層次同理心➡ 幫助孩子深入理解情緒,學會調節與應對

✅ 這些溝通方式,讓孩子感受到:

💡 「我的需求是重要的,我的聲音會被聆聽,我的世界是安全的。」

這就是安全依附的核心基礎!


這些溝通技巧是來自於基本的諮商技巧,但我覺得在一般的人際溝通上也非常好用。用在親子溝通上,最好的結果就是,孩子淺移默化之下,也會用這種溝通方法跟同學交流,會讓孩子擁有好人緣(畢竟大部分的人都是用錯誤的溝通技巧來溝通。)

雖然跟孩子說話還需要學習這些新的說話技巧,會讓人覺得有些麻煩,但是是非常值得付出的。大人對孩子的言語溝通,塑造了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如果你是一個對孩子的教育很有想法的家長,那麼花點時間學習親子溝通技巧,讓自己成為孩子安全依附的對象,絕對會讓你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事半功倍。


avatar-img
育兒哲學家
5會員
25內容數
一個曾任NGO輔導志工的兒科醫師,分享心理學相關的親子教養與兒科專業的醫學知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育兒哲學家 的其他內容
依附類型並非一成不變,會因關係對象、個人經驗和壓力等因素而改變。本文探討依附類型適應性,說明內在工作模式、不同關係中依附模式的差異、壓力和環境因素的影響,以及透過健康的關係修復來改變依附類型。文章強調,成為孩子安全依附的存在,提供穩定、可預測且充滿愛的照顧,就能有效建立教養主導權。
依附理論探討幼兒與主要照顧者間的情感聯繫,如何影響其一生的情感發展、人際關係與心理健康。文中介紹依附理論的定義、依附關係的四種類型以及陌生情境實驗。並說明如何透過觀察孩子在父母離開和回歸時的反應,判斷其依附類型,以及不同依附類型對孩子發展的影響。最後也強調及時回應寶寶的需求是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關鍵。
本文探討高敏感人如何提升自我價值感,分享了八個有效的方法,包括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特質、設定健康的界限、培養自我同理、尋求支持、培養興趣愛好等。這些方法旨在幫助高敏感人更好地應對生活挑戰和壓力,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和內心平靜。希望能幫助更多高敏感人瞭解自我並提升自我價值。
「高敏感族」(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是一個由心理學家艾琳·艾倫(Elaine Aron)在1990年代提出的概念,用來描述那些具有高敏感性特徵的人群。這些人通常對外界刺激反應更強烈,對環境中的細微變化和情感訊號非常敏感。
Chess和Thomas的先天氣質(Temperament)理論發展心理學中的重要概念,對兒童行為和情緒反應模式進行研究。本文介紹他們的氣質定義、九個維度和按照氣質特徵分類的易養型、難養型和慢熟型孩子。並著重強調氣質與環境互動的影響,最後融入迪士尼動畫,以便更直觀瞭解氣質和個性之間的關係。
依附類型並非一成不變,會因關係對象、個人經驗和壓力等因素而改變。本文探討依附類型適應性,說明內在工作模式、不同關係中依附模式的差異、壓力和環境因素的影響,以及透過健康的關係修復來改變依附類型。文章強調,成為孩子安全依附的存在,提供穩定、可預測且充滿愛的照顧,就能有效建立教養主導權。
依附理論探討幼兒與主要照顧者間的情感聯繫,如何影響其一生的情感發展、人際關係與心理健康。文中介紹依附理論的定義、依附關係的四種類型以及陌生情境實驗。並說明如何透過觀察孩子在父母離開和回歸時的反應,判斷其依附類型,以及不同依附類型對孩子發展的影響。最後也強調及時回應寶寶的需求是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關鍵。
本文探討高敏感人如何提升自我價值感,分享了八個有效的方法,包括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特質、設定健康的界限、培養自我同理、尋求支持、培養興趣愛好等。這些方法旨在幫助高敏感人更好地應對生活挑戰和壓力,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和內心平靜。希望能幫助更多高敏感人瞭解自我並提升自我價值。
「高敏感族」(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是一個由心理學家艾琳·艾倫(Elaine Aron)在1990年代提出的概念,用來描述那些具有高敏感性特徵的人群。這些人通常對外界刺激反應更強烈,對環境中的細微變化和情感訊號非常敏感。
Chess和Thomas的先天氣質(Temperament)理論發展心理學中的重要概念,對兒童行為和情緒反應模式進行研究。本文介紹他們的氣質定義、九個維度和按照氣質特徵分類的易養型、難養型和慢熟型孩子。並著重強調氣質與環境互動的影響,最後融入迪士尼動畫,以便更直觀瞭解氣質和個性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