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腸胃炎照護全攻略:嘔吐?腹瀉?這樣做就對了!

急性腸胃炎照護全攻略:嘔吐?腹瀉?這樣做就對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記得在住院醫師訓練的時候,「急性腸胃炎」是急診大夜班時,常見的主訴之一。因為頻繁嘔吐或腹瀉真的會非常難受,所以即使大半夜,依然會前來急診就診,無法忍耐到天亮再去門診或診所就醫。來到診所執業後,「急性腸胃炎」也是無論大人小孩,很常見的主訴。除了治療,其實急性腸胃炎的日常照護也是康復的過程裡,很重要的一環。 以症狀來說,可以簡單分為兩類:

以「嘔吐」為主

📌反覆嘔吐,沒吃東西也是一直吐,抱著馬桶吐

➡️依台灣的醫療可近性,趕快去看醫生吧!沒診所就去急診,沒關係的,除非你不介意躺在廁所地板上睡覺。

➡️剛好在國外或台灣偏遠區域,請參考下方的禁食禁水方式,一樣觀察記錄自己尿量。出現脫水狀況時,請務必就醫,否則會有生命危險。如果禁食禁水過後,能恢復喝水不吐,可考慮先至藥局購買益生菌補充。甚麼種類的益生菌都可以,使用方式藥盒上都有寫,也可以直接詢問藥師(在國外可利用方便的google翻譯)

⚠️⚠️⚠️體重小於20公斤的孩子不建議禁水禁奶超過8小時喔,如果禁水禁食超過8小時還是一喝水或一喝奶就吐,請務必就醫

⚠️⚠️⚠️如果禁水禁食期間仍持續腹瀉,那就還是要盡快就醫因為這樣又吐又拉,會很容易脫水導致體內電解質不平衡,會有生命危險。

📌吃東西才會吐

立即禁食2到4小時(建議連水都不要喝),讓胃可以專心和病毒戰鬥,不用再分心消化到沒力氣,只好把食物又吐出來。禁食2小時後可以嘗試喝一點水(50ml以下),如果很快又吐出來,那就再持續禁食2小時如果再喝水又再吐,那可以再禁食2小時。禁水禁食期間請患者觀察自己的尿量,至少8小時要有一次尿尿,如果禁食禁水期間超過8小時沒有尿尿,那就表示有脫水,還是要去醫療院所打止吐針拿藥,或直接吊點滴補充水分。就醫時請記得提醒醫師,已經超過8小時沒有尿尿。 如果禁水禁食期間,還是8小時仍有一次跟平常尿量差不多的尿尿,那就不用太擔心,就讓腸胃好好休息 如果禁食一段時間後喝水不會吐,但沒有胃口吃不下東西,不用擔心,持續補充清淡的米湯或電解水,除了以喝奶為主的寶寶,其他的幼兒或成人,24小時沒吃東西只喝液體是沒關係的

**禁食不禁水期間一樣要注意尿量喔**


以「腹瀉」為主

如果是以「腹瀉」為主,那飲食的選擇水份的補充就是最重要的事了。

➡️以配方奶為主的嬰幼兒

有明顯的水瀉,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急性水瀉,腸道裡消化乳糖的酵素(乳糖酶)功能都會減弱,若此時再攝取充滿乳糖的奶類,就等於是逼迫已經是殘兵弱將的乳糖酶要繼續工作,想當然消化不了這麼多的乳糖,就只好很快又變成水便排出體外了。因此無乳糖奶粉都會建議使用2至4週,腸內的乳糖酶功能也恢復的差不多了,再換回原本使用的奶粉。

➡️以母奶為主的嬰幼兒

請媽媽戒奶類和油炸類食物2-4周,也才能讓寶寶腸胃裡的乳糖酶恢復正常。

另外,還包著尿布的嬰幼兒,頻繁的腹瀉易導致尿布疹的發生,所以也要留心注意寶寶屁屁的狀況哦!

➡️幼童青少年或成人

頻繁腹瀉一樣是要特別注意尿量,至少8小時要有一次尿尿。如果沒有達到尿量標準,表示已經拉到脫水了,也是要盡速就醫。飲食方面一樣要注意戒奶類、油炸和豆類,通常至少要清淡飲食滿72小時才能再吃一點上述的禁忌食物。

如果現實生活所逼,例如腸胃炎時剛好遇上有重要聚會不得不出席吃大餐,那麼止吐止瀉藥請遵照醫師醫囑服用。如果沒有好好服用藥物,很有可能吃完大餐回家,就要開始住在廁所裡了。



拉里拉雜說了這麼多,想必能看到這裡的你,也會有一種結論,那就是——急性腸胃炎要康復,吃什麼藥不是重點,吃什麼東西才是重點囉。

avatar-img
育兒哲學家
5會員
25內容數
一個曾任NGO輔導志工的兒科醫師,分享心理學相關的親子教養與兒科專業的醫學知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育兒哲學家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透過引導式溝通、情感反映和初級與高層次同理心建立親子之間的安全依附關係,並提供實例說明與錯誤示範,幫助家長學習有效的溝通技巧,讓孩子感到被理解、被愛與安全。
依附類型並非一成不變,會因關係對象、個人經驗和壓力等因素而改變。本文探討依附類型適應性,說明內在工作模式、不同關係中依附模式的差異、壓力和環境因素的影響,以及透過健康的關係修復來改變依附類型。文章強調,成為孩子安全依附的存在,提供穩定、可預測且充滿愛的照顧,就能有效建立教養主導權。
依附理論探討幼兒與主要照顧者間的情感聯繫,如何影響其一生的情感發展、人際關係與心理健康。文中介紹依附理論的定義、依附關係的四種類型以及陌生情境實驗。並說明如何透過觀察孩子在父母離開和回歸時的反應,判斷其依附類型,以及不同依附類型對孩子發展的影響。最後也強調及時回應寶寶的需求是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關鍵。
本文探討副食品引入的時機及方法,不同孩子的發展狀況需要量身定製的餵食策略。隨著研究顯示,提前在4-6個月引入副食品可能有助於降低特定食物過敏的風險,但每位嬰兒的發展速度不同,家長需根據個體差異進行調整。此篇作者同時提供相關建議和專業諮詢服務,以解決教養與育兒問題,讓每位家庭都能獲得客製化的支持。
許多新手爸媽面對寶寶夜間睡眠不規律的挑戰,無疑是一種恐懼。本篇文章探討如何透過培養寶寶的日夜節律和規律的就寢儀式,來實現一夜好眠的目標。此外,我們也推薦了育兒書籍《超級嬰兒通》,提供實用的建議和真實案例,幫助爸媽在照顧寶寶時,建立良好的作息規律,以促進整體家庭的健康和幸福。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透過引導式溝通、情感反映和初級與高層次同理心建立親子之間的安全依附關係,並提供實例說明與錯誤示範,幫助家長學習有效的溝通技巧,讓孩子感到被理解、被愛與安全。
依附類型並非一成不變,會因關係對象、個人經驗和壓力等因素而改變。本文探討依附類型適應性,說明內在工作模式、不同關係中依附模式的差異、壓力和環境因素的影響,以及透過健康的關係修復來改變依附類型。文章強調,成為孩子安全依附的存在,提供穩定、可預測且充滿愛的照顧,就能有效建立教養主導權。
依附理論探討幼兒與主要照顧者間的情感聯繫,如何影響其一生的情感發展、人際關係與心理健康。文中介紹依附理論的定義、依附關係的四種類型以及陌生情境實驗。並說明如何透過觀察孩子在父母離開和回歸時的反應,判斷其依附類型,以及不同依附類型對孩子發展的影響。最後也強調及時回應寶寶的需求是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關鍵。
本文探討副食品引入的時機及方法,不同孩子的發展狀況需要量身定製的餵食策略。隨著研究顯示,提前在4-6個月引入副食品可能有助於降低特定食物過敏的風險,但每位嬰兒的發展速度不同,家長需根據個體差異進行調整。此篇作者同時提供相關建議和專業諮詢服務,以解決教養與育兒問題,讓每位家庭都能獲得客製化的支持。
許多新手爸媽面對寶寶夜間睡眠不規律的挑戰,無疑是一種恐懼。本篇文章探討如何透過培養寶寶的日夜節律和規律的就寢儀式,來實現一夜好眠的目標。此外,我們也推薦了育兒書籍《超級嬰兒通》,提供實用的建議和真實案例,幫助爸媽在照顧寶寶時,建立良好的作息規律,以促進整體家庭的健康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