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中達也特展《大師眼中的微型組合》創作核心,圖片自攝
前言:微型世界的無限想像
有些人用畫筆描繪世界,有些人用鏡頭捕捉瞬間,而田中達也則選擇了另一條道路——
他用攝影為日常物件賦予靈魂,讓微縮世界變得活靈活現。
他的展覽總是讓人忍不住發出驚嘆:「原來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小物件,竟然還有這樣的可能性?」如果你曾在社群平台上滑過一張用西蘭花搭建的蒼鬱森林,或是看到一群微型人物穿梭在湯匙組成的幽靜竹林,那麼你或許已經悄悄踏進了田中達也的世界。
筷子能變成跳高選手的長竿,鬆餅能成為高架道路,刮鬍刀的刀片竟是一座雪山?這些場景看似離奇,卻在他的作品中變得無比真實。
他的作品讓人駐足,驚嘆:「原來,平凡的事物,竟能以這樣的方式存在!」
然而,這樣一個看似輕盈有趣的藝術家,究竟是如何讓這些微型場景充滿生命?
2025年,《田中達也特展—大師眼中的微型組合》回歸台北,在中正紀念堂展出160組全新創作,邀請我們透過他的視角,重新發現日常物品的魔法。
這不僅僅是一場展覽,而是一場關於想像力的邀請——
當我們換個角度,世界是否能變得更豐富?
田中達也的創意核心:他試圖回答什麼問題?
田中達也的作品,總讓人會心一笑。
麵包變成沙發、釘書針成了摩天大樓、口罩變身游泳池……這些構想看似簡單,卻能精準擊中觀者內心不曾被喚醒的童心與創造力。
1. 重新定義「觀看」的方式
他並沒有創造一個完全架空的幻想世界,而是透過日常物件的巧妙轉換,讓那些習以為常的事物突然有了全新的視角與生命,讓人忍不住重新審視身邊的物件,那些我們不曾看見的小細節。
我們的世界,本身就是各式各樣的事物組成的,而我們是否真的看見了那些微小但奇妙的風景?

田中達也特展《大師眼中的微型組合》,隱形眼鏡變透明雨傘。圖片自攝
2. 探討人與物件的關係
在消費文化的洪流中,物品往往只是工具,被我們拿起、使用,毫不留戀地丟棄。
但在田中達也的世界裡,這些物件不僅有了角色,甚至擁有了自己的故事與情感。這些場景看似幽默,卻隱隱觸動了一個深層的問題——我們每天離不開的這些物品,真的只是工具嗎?
它們曾經被我們如何對待。而我們,又是否真正「正視」過它們?

田中達也特展《大師眼中的微型組合》,當迴紋針也是個瑜珈學生。圖片自攝
3. 讓「微小」成為一種美學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螢幕上的影像越來越巨大,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習慣於追逐強烈的視覺衝擊,卻往往忽略身邊微小卻充滿趣味的事物。
田中達也卻選擇了停下腳步,把視線從浩瀚的世界收縮到手掌大小的風景。
這種對「微小」的探索,讓他的作品不僅充滿創意,更帶有一種溫暖的療癒感。

田中達也特展《大師眼中的微型組合》,微縮小人物看著金屬掛鉤螺,活像小人物也對我們的世界感到好奇
創作軌跡:從攝影師到敘事者
早年背景與攝影轉折
田中達也在1981年出生於日本熊本縣——自然風光與歷史交融的地方。
熊本以火山、溫泉與傳統工藝聞名,這樣的環境影響了他的視覺感知。
「見立」轉譯成新型態
田中達也的發想方式,其實並非天外飛來一筆的靈感,而是從物體的形狀、顏色、質地中,逐層拆解、重組,最終將其轉化為全然不同的意象。
這個概念,與設計系學生在設計發想課的第一堂課中學到的基本思維如出一轍——
第一堂課通常都會給一個作業、或是現場練習:請在一小時內畫出50種圓形物件。透過腦力激盪,將相同形體的物品轉換為不同用途的發想練習。
正是因為如此,田中達也將這些最基礎的概念深化,並以日本傳統藝術手法「見立(MITATE)」的方式進行徹底的再造。
「見立」意指將某樣物品轉化為另一種意象,透過比擬與象徵,賦予物件全新的故事性。這種思維在日本繪畫、茶道、俳句甚至園林設計中皆可見。
講求不拘泥於物件的原始功能,而是用創意「重新賦形。」
這樣的視角影響了田中達也,讓他不再只是看見「物」,而是看見「可能」。
大學時期,他攻讀設計專業,畢業後進入廣告與平面設計業界,學習如何透過視覺敘事吸引目光。他逐漸發現,比起商業化的創意,他更著迷於微縮世界的無限想像。
於是他將「見立」的精神帶入攝影,讓物件跳脫既定用途,化為充滿生命力的舞台。
從個人計畫到全球巡展,來自於一點一滴的日積月累
2011年,田中達也開始「MINIATURE CALENDAR」計畫,每日創作一張微縮攝影作品,並在社群媒體分享。這個單純的興趣,因其創意性、與每日穩定的更新,意外吸引大量粉絲,至今累積6000多張作品、400萬追蹤者,從未間斷。
他的創作不僅是靈光乍現,而是對日常的持續觀察、解構與轉化。
田中達也每日一張照片提醒我們,創意並非來自偶然,而是一種對日常不斷重新觀察、解構、再創造的習慣,一種對世界永不枯竭的好奇心。
與品牌合作,延伸微型宇宙
他不僅是獨立藝術家,還與許多知名品牌合作,如無印良品、日產汽車、麥當勞等,透過微縮藝術賦予商品全新故事。
他的作品不只是擺拍,而是能夠帶著觀眾,重新思考身邊每一個物品的價值。
透過瞭解他的背景與思路,我們來分析大眾最喜愛的五大作品解析。
五件知名作品解析——從攝影技巧到產品擺拍
1. 麵包公車
作品中一塊鬆軟的麵包變成了一輛巴士,一家三口拎著行李大包小包的畫面,可以感受到準備出發的期待。
攝影上採用暖色調燈光,營造出午後的溫馨感;同時透過低角度拍攝,讓觀者彷彿也參與了這一次的等待,充滿童趣和溫暖。
2. 西蘭花森林
利用西蘭花模擬一片鬱鬱蔥蔥的森林,不管是搖擺的鞦韆,抑或穿梭的車輛與動物,彷彿可以看到大樹帶給人們穩重厚實的陪伴。
田中達也故意擺設成頂光拍攝,讓「樹葉」的紋理以及「樹頂」的形狀更為真實,彷彿是從高空中看下去一片森林。景深控制恰當,使得人物與環境完美融合在一個空間內。
3. 釘書針都市
當我們從高樓放眼望去,工業區的大樓也如同筆直的釘書針般,宛若一排排整齊的摩天大樓,冰冷的玻璃窗反光、與都市湛藍的天空形成互相呼應的色調。
田中達也利用透視法,讓釘書針的排列如被整齊規劃的工業區般節次比鄰,同時使用較白的冷色調光影、以及藍色背景來增加現代城市的工業感。
4. 口罩泳池
原本2020年的奧運應該會在日本舉辦,但時運不濟卻遇上疫情爆發期間。
長達三年陪伴大家至今的每日衛生小物——口罩,變成游泳池以及各項運動賽事的場地,兩相結合變成出富有時事和趣味的構圖。
田中達也將藍色的醫療口罩比擬成夏威夷的海面,拉開的口罩宛如陣陣海浪。巧妙地將疫情時期的焦慮轉化為一種幽默視角。 (那時候真的好想出去玩)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奧運系列的最後一張作品不就是「打著災難之皮、宣傳奧運之實」的警示動畫《日本沉沒2020》的結局畫面嗎XDD
5. 在光碟冰河上釣魚
舊式光碟比擬為結冰的冰河,穿著狀似聖誕老人服裝的大叔、與冰原狼一同靜候著光碟片中間15mm 圓孔的小池塘,伺機而動地等待著飢餓的獵物上門。
田中達也透過乾淨的燈光打在光碟上,金屬薄膜的反光營造出宛如冰面的質感。
總結:一場關於日常的微觀革命
田中達也的作品,從來不是單純的視覺享受,而是一場讓人重新思考日常世界的旅程。他提醒我們,創意不需要華麗的素材,只要換個角度,任何物品都能被賦予新生命。
他的微縮世界讓我們意識到,真正的藝術並不總是在博物館或畫廊中,而是藏在我們每日相處的物件裡。我們與物品之間的關係,不應只是使用與丟棄,而是如何賦予它們新的生命與故事。
或許,下次當你端詳一塊麵包、一張光碟,或是桌上的釘書針時,也會忍不住問自己:「這東西,還能變成什麼?」
創意無限,而答案,或許正藏在你我身邊的每一個小物件之中。
展覽資訊:
「田中達也特展 大師眼中的微型組合」MINIATURE LIFE.MITATE MIND
展覽日期:2025/1/10日(五)至2025/4/6(日)
展覽時間:10:00-17:30(17:00停止售票及入場)
展覽地點:中正紀念堂1展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休展日:1/28(除夕)、1/29(初一)、2/28
剩下兩周快去看吧!!!
【關於我-Pyris】
嗨,我是 Pyris,一個熱愛動畫、設計與影像敘事的創作者。
除了動畫影集外,我也喜歡看展,出去踏青散步,更喜歡從展覽中汲取更多養分,體驗生活的美好、藝術與世界的關係。
📌 追蹤我,一起享受藝術與生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