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首條捷運來了!藍線預計2026年動工、2031年通車!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raw-image


捷運,一直是大家關注的交通建設之一,畢竟從一座城市的發展來看,捷運具有極為重要的角色,甚至影響整個都市規劃。而台灣的六大直轄市中,目前只剩下台南,沒有任何一條路線正在施工、或是已經通車運行,不過好消息是,2024年3月傳出了捷運藍線一期通過交通部審查的好消息,讓整個進度向前邁進一大步。究竟目前藍線整體路線會怎麼走?目前版本跟之前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並且除了藍線以外,其他路線又有甚麼新進度呢?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7ml4pErWAE4


進度最快藍線

第一個就先來看台南捷運進度最快的路線—藍線第一期,整條路線從台鐵大橋站附近開始,沿著中華路往南接到平實轉運站後,再沿著中華東路設站,最後停在文化中心附近,另外從中華東路與東門路交叉口還有一條小尾巴,主要是沿著東門路往東走、到中山路的B10仁德站,並且在北邊還有一座5公頃的仁德機廠,路線全長8.39公里,主要連接永康區、東區與仁德區,預計會興建10座高架車站。

raw-image


整條路線預計會有4個轉乘點,分別是B01與台鐵大橋站、B04的綠線與平實轉運站、B10與藍線延伸段與仁德轉運站、以及B08的遠期路網紅線,加上附近原本就有許多公車路線經過,因此希望能達到不錯的轉乘效果。

raw-image


不過唯一比較可惜的是藍線通車後,B08站沒辦法跟台南鐵路地下化、所新增的林森站與南台南站連接,因為從地圖來看,各站間的距離還不是普通的遠,初步算起來應該大約都差了1公里左右,不知道在藍線完工後,會用什麼方式把站點串聯起來,有可能是接駁公車,或腳踏車步行也是個選擇,但前提是要把這裡的步道做出來,方便大眾可以使用,畢竟從2022年Google Earth的街景看起來,這裡並沒有相關建設,只希望台南鐵路地下化完工後,能趁這個機會做個完整規劃。

raw-image


再來通車後的營運模式,預計是採取台鐵大橋站至B10,以及台鐵大橋站到B08兩種路線。

raw-image


整條藍線如果跟一年前的影片內容做對比,會發現整個路線走法幾乎沒有什麼差別,不過眼尖的觀眾應該會發現,車站的規劃數量從當時的11座車站,再少掉一站變成只有10座,而少掉的那一站,主要是原本位於中華路與中華一路,但因為跟前一站過近,因此市政府依照綜合規劃交通部的審查意見,把這座車站轉成預留站址規劃。

raw-image


不過如果是從2018年行政院核定的可行性研究來看,整個藍線第一期則是從14座車站縮減成10座,而調整後的平均站距來到約762公尺,可以節省單趟行車時間約12%~14%,提升營運效率,而車站工程成本則可以減少約22%。

raw-image


另外則是要同步看一下跟藍線有關的各項開發案進度。首先第一個,是跟藍線B01做連接的台鐵大橋站,因為目前正在施工中的台南鐵路地下化範圍,只有到大橋站南邊的地方,也就是沒有包含到大橋站。

raw-image


而跟大橋站有關的工程計畫,是目前還在可行性研究階段的台南鐵路立體化延伸至永康計畫,整體路線約為6.72公里,工程內容也是把整條鐵路路線地下化,並把永康與大橋改成地下車站,以及在兩站之間,增設康橋簡易地下站,整個計畫預計可以消除3處平交道,還有3座橫交陸橋,但因為可行性研究還沒完成,跟目前藍線一期已經在綜合規劃階段尾聲,兩者有一點進度差距,而台南鐵路地下化的進度,截止至2024年3月底是來到85.85%。

raw-image


再來則是附近的轉運站工程,主要以B04旁邊的平實轉運站、以及B10旁邊的仁德轉運站為主。

raw-image


而平實轉運站第一期已經在2023年9月動工,主要以BOT的方式開發,由南仁湖集團投資約54億元,規劃興建地下6層地上13層的複合轉運大樓,其中包括大客車轉運、與小汽車與機車的停車空間,也會引入百貨、餐飲、休閒娛樂與辦公室,目前預計2025年完工,而第二期主要是以捷運車站為主,讓捷運站跟轉運站可以相互銜接,不過這部分的工程,要配合藍線的興建時程。

raw-image


另一個仁德轉運站進度則比較迷一點,也就是雖然從土地使用分區,可以看到轉運及旅遊服務專用區的規劃,以及目前是把轉運站納入B10的捷運開發區、並且應該跟平實轉運站一樣, 以BOT方式開發,但整體招商進度沒有看到太明確的消息,同時根據2月底的文件來看,只有標示都市計畫跟招商,會採階段辦理。

raw-image


當然,藍線做為台南第一條捷運,在施工跟開發上還是有些問題需要克服。包括了仁德機廠距離周遭民宅、學校與醫院距離過近,不管是施工時的空氣品質或是營運的噪音影響,都成為環評時討論焦點。

而在斷層方面,仁德機廠距離後甲里斷層為473公尺、藍線距離新化斷層最近則是約8.21公里,因此有納入防震相關設計規定,還有仁德機廠預定位置疑似存有清風莊遺址,在施工前得先進行試掘作業,並且整個計畫還牽涉到空軍第一戰鬥機聯隊台南機場禁限建範圍,不過在經過確認後,相關建物並不會超過規定高度。


最後從興建時程來看,整條藍線的工期預估,目前是以2026年開工、2031年通車營運為目標,總建設經費預估為324.37億元,自償率為25.3%,由中央分攤191.32億元,台南市政府分攤133.05億元,目前也已經同步啟動基本設計作業,環評則是在上禮拜04月24日通過,並且無須進入二階段環評,代表如果後續都相當順利,或許2031年台南第一條捷運就會誕生。

raw-image


而這個時間點跟上一支影片,市政府所預估的時間算是差不多,但我們也可以在環評資料中看到,藍線表定的完工時間是通過綜合規劃8年後完工通車,因此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或許2031年還不是個如此確定的時間點。

raw-image


優先路網的其他5路線

OK,那除了剛剛提到進度最快的藍線以外,台南捷運的6條優先路網中,還有其他也很重要的5條路線,我們就一條條來看目前進度究竟走到哪裡。


藍線第一期延伸

首先是接續藍線B10站,繼續往東邊與東南邊走的藍線第一期延伸,其中東邊延伸主要以中山路為主,沿途穿過國1與台39線,並且經過建台工業區、歸仁圓環,最後在關廟聚落的關廟國中附近設站,初步規劃共8座高架車站。而另一條路線則是在台39線轉往南邊後,最終接入台南高鐵站區附近,而這裡除了高鐵站外,還有包括三井outlet、國家地震研究中心、大台南會展中心、中研院等等商家與單位進駐,初步規劃共7座高架車站,整條路線全長暫定為14.99公里,預計共興建15座高架車站,主要連接仁德、歸仁、關廟三個行政區,並且除了車站外,也會興建1座歸仁機廠。

raw-image


而從環評文件來看,等歸仁機廠完工後會成為負責車輛大修的主機廠,仁德機廠則變成儲車跟維修的次機廠,或許可以進一步降低仁德機廠,對於鄰近醫院跟民宅所帶來的影響。目前藍線延伸段的最新進度,主要是在可行性研究階段,並且在2023年12月再度提報交通部續審,同時下一階段的綜合規劃,已經在2023年10月完成期中報告,整體內容會隨著可行性研究更動而動態調整。


紅線

再來,則是兩個都在可行性研究的綠線與紅線。先從比較簡單的紅線來看,路線主要接上第一期的藍線後,在中華東路與大同路口附近規劃第一座車站,後續往南行經台南航空站、奇美博物館等地點,最終接上高雄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第二B階段的大湖站,不過跟台鐵大湖站有一段距離,無法直接進行轉乘,路線長度暫定為11.48公里,預計興建10座車站與1座機廠,路線行經台南市東區、南區、仁德區、以及高雄市湖內區。

raw-image


另外,在上一集影片有提到,大家對於這條路線抱持著兩種不同的看法,像是贊成方主張捷運路線可以促進周遭發展,反對方則是認為,目前台鐵已經將台南與高雄串連、並且台鐵也在推動捷運化的情況下,不須再興建一條捷運。而我們可以從之前市政府所主張的,高雄市湖內區,具有高度進入台南市南端區域的需求,以及希望以TOD發展模式,帶來區域發展契機下,看來整體推動進度依然會持續往下走,也代表或許在之後的地方說明會,或是後續中央政府審查時,會再度面對到反對方的相似質疑。


綠線

而綠線則可以說是台南捷運最重要、卻又最棘手的路線,因為原本規劃主要是從平實轉運站接到台南地方法院,全長約12.6公里,總共設置18座車站,沿途串聯成功大學、赤崁樓、文創園區、億載金城、3個轉運站等重要地點,連結東區、北區、安平區與南區四個人口密集的行政區,但因為行經舊城區的關係,需要顧及包括道路狹窄、景觀衝擊、文資保存等議題,再加上周遭民意反彈等等影響,整個路線方案歷經非常多次修正,讓綠線從2020年可行性研究送交通部審議後,始終沒有個定案,也代表上面這個路線圖,其實可以直接整個刪除不用看了。

raw-image


不過好消息是,在經過多方統整跟民意匯集後,2024年2月市政府正式宣布啟動修正作業,預計年底可以完成同時提報交通部審查。而且有許多新聞媒體報導,綠線目前整個路廊組成,從台南火車站分成東段跟西段,東段以平實轉運站到台南火車站為主,這部分沒甚麼大問題,因為也沒什麼道路可以選擇。

raw-image


到了台南火車站附近,預計是會利用台南鐵路地下化後的台鐵車站專用區,設置小東站捷運節點,後續則評估要行經公園南路或是公園北路,再串接和緯路或臨安路進入安平區。但總而言之,整條路線目前都還沒正式定案,也只能等待後續修正完,再來看看綠線究竟規劃的如何、以及跟先前版本有什麼差異。

raw-image


深綠線

最後則是進度相較起來,還在初期階段的深綠線與黃線。深綠線規劃的大方向,主要從藍線延伸段的BH01站開始一路往北,經過新化、新市後進入善化,最主要目的是希望串聯台南兩大科技產業基地,南科台南園區與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期望方便的交通運輸能吸引產業群聚,並且舒緩目前上下班的交通壓力。

raw-image


而更詳細路線規劃,則是出現在2023年12月,善化區公所向民眾說明可行性研究的期末成果,整個細節規劃跟大方向是一致的,唯獨在南科附近的路線選擇上,跟先前釋出的資訊不太一樣,也就是新公布的路線是先經過南科後,再經過三民路、光復路與大成路,接上終點台鐵善化站,全長暫定為21.4公里,預計設置14座高架車站。

raw-image
raw-image


初步預估的總建設經費為793億元,完工通車後從南科到沙崙高鐵站,可以縮短至32分鐘,而南科到市區只要35分鐘、善化火車站到南科只要12分鐘。


黃線

台南捷運優先路網最後一條—黃線,到目前為止依然沒有看到確切的路線消息,只有看到「適時向交通部爭取可行性研究規劃案經費補助」的文字,並且拿先前釋出的優先路網示意圖來看的話,可以發現原本把南科,跟台鐵善化站相連的路線,其實是黃線。

raw-image


而如果前面說到的、也就是南科到台鐵善化站由深綠線接手的話,黃線整體路線走法,看來是會從台鐵林森站附近開始,向西後走台17跟台17甲,往北進入安南區,最後再往東北方進入南科並且銜接深綠線。當然,黃線走法目前真的很不確定,畢竟現在釋出的資料比日本壓縮機還稀少。

raw-image


進度統整

說完6條優先路網的進度後,這邊來稍微做個統整。首先是進度最快的藍線第一期,目前已經通過環評與綜合規劃的交通部審查,並且同步展開基本設計作業,希望可以在2026年底前開工,2031年完工通車,總建設經費預估為324.37億元。再來藍線延伸段目前在可行性研究階段,而綜合規劃已經完成期中報告,會跟著可行性研究更改進行調整。其餘的深綠線、綠線與紅線,目前都是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只差在經過台南舊城區的綠線,是經過幾年時間重新凝聚共識後,2024年2月總算宣布重啟修正作業,而黃線目前依然沒有太明確的消息。

raw-image


那如果再地圖上看這6條優先路網,依然可以發現不少規劃中的站點,周遭到現在都是沒什麼人口聚集、甚至是一片綠地,這對整體路線的運量預估、營運狀況、票箱收入等方面,都不是太好的情況,甚至依照TOD的大眾運輸導向都市發展來看,等到路線通車後,這些車站周圍一定得進行開發,而從好的方向解釋,是會出現許多又新交通又方便的土地,反面解釋則是究竟要用什麼方式,讓這些站點周圍發展起來, 是個相當難的難題,尤其現在已經通車一段時間的捷運站點周圍,依然是大片空地的也是大有人在。


單軌捷運系統

另外,對於台南捷運來說,跟其他縣市最大的不同,就是確定採用的跨座式單軌捷運系統,可說是全台第一個使用的縣市。而根據進度最快的藍線環評資料,主要是採取中運量高架單軌系統,每個列車長度小於40公尺,由2~3的車廂組成,每列車的容量為大於等於230人,最高營運速率為70公里/小時,平均營運速率則是30公里/小時,最密集的營運班距是每4分鐘1班車。

raw-image


月台則分成島式跟側式兩種,出入口則是需要跟道路兩旁的建築合體,也代表如果車站附近沒有適合的公有土地,就得對私人進行徵收、價購、設定地上權或其他程序。

raw-image


當然上面這些有點太深入,我們從最直覺的外觀來看,就是只有一條軌道供列車行駛,很多人會拿沖繩的作為參照,YAP其實是滿像的,而且這種系統的好處是,如果站在馬路往車站看去、或是本身住在車站或路線旁邊的居民,所趕到的壓迫感不會這麼重,不過用想像的會比較難理解一點拉,可以參考一下這些根據現在街景,所模擬出完工後的景觀圖片。

raw-image


那除了降低壓迫感以外,整體路線的施工時間跟經費,相對來說,也會比其他系統來的少,尤其藍線在施工時,主要採取預鑄式工法,也就是先把一些結構做好之後,再運到工區吊掛組裝,對於周圍的噪音與空氣汙染會少滿多。當然,有好處就有壞處,雖然這個系統是以膠輪為主,相較於鋼軌在行駛時的噪音與震動是比較小,但依然會出現。

raw-image


而這種程度的噪音對於周遭居民來說,究竟是覺得吵還是不吵,坦白說是個非常主觀的感受,而單軌式捷運系統因為受限於本身限制,光是路線上,就沒辦法像其他系統一樣裝設隔音板,因此雖然數據顯示營運噪音比鋼軌還低,但如果還是遇到有居民認為干擾生活,也只剩下列車在一定時間降速運行、或是補助裝設隔音更好的窗戶來因應,甚至還有高架都會碰到的居民隱私權得解決。


台南人對於捷運的兩極看法?

從上次介紹台南捷運影片的留言中,其實我自己體感發現,當地居民在「台南究竟需不需要捷運」的這個問題上,存在滿兩極的看法,贊成的一方是認為捷運可以紓解城市交通、促進都市的發展,而不贊成一方,則是覺得台南的人口,不足以支撐營運所需的運量、甚至可能會拖累縣市財政等等原因。

raw-image


當然,這集影片不是要說服任何一方,需要接受哪一邊的觀點,只是單純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目前蒐集到、關於台南捷運的推動進度,然後或許大家的各種留言,能讓抱持不同看法的人有些交流,而不是單純的對罵。


對我自己來說,還是認為一座城市,在發展到如此大規模的情況下,還是必須得引入大眾運輸系統,畢竟單從通車後,在都市間移動的效率跟方便程度來看,是絕對有加分的。而在運量上,國外其實有些人口沒這麼多的城市,養得起輕軌或是單軌系統的例子,只要路線選得好、夠多民眾搭乘,照理說是不用太擔心負擔問題,況且大眾運輸也很難單純以「獲利」作為營運目的。同時從市民的角度來看,大眾運輸對於年長者比例高的城市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畢竟相較於自己騎車開車,捷運相較起來還是安全些,並且無障礙設施與電梯動線夠好的話,行動也不會有太大問題,我自己是由衷希望人口密集的城市,未來都可以有完善、且有不少人搭乘的大眾運輸網路,當然,在路線還在規劃、或是路網還沒成型的時候,也是需要花不少時間等待。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7ml4pErWAE4

3.1K會員
52內容數
目前專注於全台灣各縣市交通建設、重大工程與區域發展的YouTube頻道,這裡是圖片與稿件的存放區,歡迎到YT觀看最新影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