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討論|男人與熊在說什麼,女權?女拳?不是所有男人?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最近在網路上尤其是在threads上,開始有大量文章在討論「男人與熊」的議題,而我自己看到的第一篇相關的文章是有位網友轉載FB中列舉為什麼女性選熊的原因合集的圖片,才開始注意到相關議題的。我看到的文章來源

▎男人與熊的討論起源

而其實這個議題的源頭是在tiktok上,帳號「screenshothq」的一位網友在做街頭訪問,問了8名女性,如果「困在森林裡寧願遇到熊還是男人?」回答很讓人驚訝的是,其中7位女性都回答熊。(影片來源) (資料參考)

而這樣的採訪內容引發了網路上熱烈討論,我個人觀察到的是多數女性對此結果感到認同,並一同分享自己對男性有的恐怖經驗或印象、亦或是對這個議題作延伸討論,仔細列出遇到男性可能會發生的風險;而網路上部分的男性卻對這樣的訪談與女性們後續的討論強烈的感受到不滿與冒犯,認為這樣的發言是歧視男性、是太過極端的女權主義(女拳),甚至有不少男性表示,因為這樣的發言,以後看到女性受害或有困難絕不伸出援手。在社群上兩派人馬展開激烈討論。


▎為什麼男性感到冒犯?

在網路上,許多女性探討選擇男性所可能遇到的風險時,讓不少男性感到被冒犯,認為女性們把所有男的都當作性犯罪者看待、預防,讓人感到非常不悅與受到歧視,並有部分的男性紛紛出來聲明「不是所有男人」,想要停止這些讓他們感到冒犯的言論、更甚者說出以後絕對不幫助女性的激烈言論,讓網路上男女關係更加緊張對立。但我認為會有這些衝突與激烈討論,很大的原因是立場與思維的角度不同。


歧視男性!「不是所有男人!」

在男性們看到女性們激烈的探討對男性的恐懼時,讓不少男性都覺得自己被女性們當作「潛在犯」來看到,明明自己不是恐怖的那群男性卻被當作變態或性犯罪者預防,感到十分委屈跟憤怒,在面對許多男性議題的討論時,為了聲明自己不是那群犯罪者,許多男性不斷的在留言、發文或互動處說出「不是所有男性」這句話,相應的也有不少支持女性討論的人提出「不是男人,但總是男人」來作反駁或解釋,而這一舉動在我的觀察感覺反而使討論激化,輿論衝突越演越烈。

我個人覺得「不是男人,但總是男人」這句話更加激化了兩性之間的誤會,其實重點問題並不是「不所有男人」或「總是男人」的問題,而是這句話背後想表的「犯罪者」與「被害經驗」的問題。


大部分女性知道不是所有男人,所以你別著急!

其實犯罪就是犯罪,不論男女都可能有犯罪者,但通常有犯罪事件發生時,若是男性,很多男性會急著說「不是所有男生」,但我個人卻很少在女性犯罪的事件看到「不是所有女生」這類詞。

我覺得因為有部分男性在看到男性犯罪者的事件後,會先著急說「不是所有男性」,但這點女生大部分的也知道,我認為女性想表達的不是「男性都是潛在犯」或是「男的都去死」(當然也有可能少數過激的女權會這樣說),而是想表達目前社會環境讓女性感到不安,甚至許多女性有過不好的遭遇。女性在探討話題時,所期望聽到的並不是「不是所有男性」這類聽起來為男性開脫的詞,而是希望有共同不好經驗的女性,一同療傷、希望正常的男性們一同預防並譴責犯罪者。

我認為男性聽到女性探討過去遇到的恐怖經驗或面對男性時需要承擔的風險時,先不要急著生氣,因為很可能你根本不在她們討論或恐懼的範圍裡,因為女性害怕的只會有「會騷擾人、帶給女性困擾的那群人」,若你不是這樣的人,請不用著急為他們發聲。


▎為什麼選熊不選男性?這是不是歧視男性?

我想不少男性在聽到「困在森林裡寧願遇到熊還是男人?」這個問題會覺拿熊跟男性是很怪異的,但更令人意外的是居然更多的女性選擇遇到熊?到底為什麼,這是不是歧視?

我覺得探討這個議題前,必須了解與定義何為「歧視」。其實在日常中「歧視」與「刻板印象」是很容易混淆的詞語。以我過去在高中公民課受到的教育,加上參考維基百科的解釋,我會將「刻板印象」與「歧視」與解釋為「偏見與對特定群體所有的既定印象」「基於不正當的理由,因偏見所對不同族群做出不同待遇的行為」。


舉例:

  • 女司機開車都很爛。→性別刻板印象(偏見/成見)
  • 女司機開車都很爛,所以我見到女司機都會按喇叭。→性別歧視
  • 女司機開車都很爛,所以要禁止女性開車。→性別歧視


而在「討論『被困在森林時寧願遇到熊還是男人?』」這件事上,我會認為這是一種「刻板印象」而非「歧視」,因為在探討這些議題時,女性的行為並沒有真實的損害男性的權利或限制其群體的自由與行為。


我以後不會幫助任何女性

若你今天因為對某個群體的刻板印象導致你對其做出不公平或特殊的待遇時,歧視就形成了。其實決定再也不幫助女性是可以的個人行為,因為幫助是一種沒有強制的道德行為,並不是義務,沒有造成歧視行為,但我個人會為社會感到可惜。

所以我想對那些因為感到冒犯而決定再也不幫女性的人說,當你會因為女性說「寧願選熊」的言論冒犯,就代表你反對以群體為單位以偏概全的發言,那為什麼要說所有女性受到困難都不幫助?這樣不是跟你所討厭的言論一樣,以群體為單位的以偏概全了?

當你明確知道「不是所有男人」,也用這句話發聲時,也代表你知道不是全體,那你也就不必再感到冒犯。

這樣的討論到底有沒有幫助到社會,我覺得重點在於大家是否嘗試同理與交流,若今天的這些討論引發的是男女更加的對立,那探討也就失去了意義,但我不會認為這是這個議題得錯,只會覺得那些不願同理探討的人的錯誤。

在討論這些議題時希望大家永遠記住,在性別之前,我們是人。不論你我是男性是女性亦或是其他性別,在那之前我們是生命,是人類。請別因為任何原因互相傷害或做出歧視行為,或是失去一些友善或是降低道德標準,這會是社會的損失。


▎真正的問題:為什麼女性對男性的恐懼大於對熊的恐懼?

刻板印象不一定都是壞的,也有好的刻板印象,像是原住民都很會唱歌、家中老大都很會照顧人等等,這些都是正面的刻板印象。

在知道刻板印象有好有壞時,那今天對這個議題要討論的不是「為什麼選熊不選男性」 而是「女性為什麼對熊的印象比對男性好?」是什麼害女性對男性刻板印象那麼惡劣?若今天不論男性或女性,願意傾聽彼此的故事,所有人都能共同來思考何面對這個問題時,這個輿論討論對社會會有很大的不同。


選熊不選男人的原因

我相信選熊不選男人的原因與相關例子,各位在社群上應該也看到很多了。但我還是想探討整理一下背後可能的原因。

從街訪影片中可以看到女性不選男性的部分原因,有些女性是直接說明認為男性就是比較可怕,也有女性是說因為熊也不一定會攻擊人,感覺存活機會大所以選熊,但因為影片長度,我們比較難深入探討為甚麼受訪者選擇熊,但從社群上觀察,我認為女性選熊很大的原因是過去個人經驗或環境訊息造成對男性的恐怖經驗與印象、或是了解動物習性,認為熊其實是不易傷害人的動物。

但不論是人還是熊,都會有好與壞。所以我認為女性會選熊是因為那些「會騷擾人、帶給女性困擾的人」比例有點高,女性不想承擔選擇男性時的風險。

(因為在選熊還是選男性這個議題沒有說明男性會是紳士還是恐怖的人、也沒有說熊會是乖乖小熊還是瘋熊,但因為很多人生活經驗對男性的恐懼比對熊深,所以選熊。)


▎這樣的討論好不好?如何改善現象?

熊跟男人的問題,應該要探討的不是熊比較可怕還是男人可怕,今天要探討的應該是「究竟是什麼讓女性會那麼害怕男性」「是什麼害男性的印象變那麼差」。所以聽到這個議題的男性其實真的沒必要動大火,我覺得比起生氣的覺得自己被罵到,不如共同唾棄譴責那些把男性名聲搞臭的噁男、騷擾人的猥褻男,這樣不只化解男女對立,還可以一起預防犯罪。


議題使男女對立?女權誰受益?

其實熊與男人的討論發展到現在,很明顯是一個女性權益、性別平等的話題,但說到女權話題,有部分男性就會感到討厭,認為是「女拳」,都是幫女性謀福利甚至會損害男性權力,但我想說不是這樣的,女權並不是只是幫助女性,女權受益的不會只有女性,更有受父權體制下,被迫迎合父權體制被刻板印象所禁錮住的所有人,父權體制下的受害者不只女性,而是所有人。像是男性也受到「必須要有男子氣概」「有淚不輕彈」「化妝打扮很娘」等刻板印象給禁錮著。討論性別議題,多多設身處地的交換視角討論,性別議題能幫助的絕不只女性。

像今日的熊與男人的議題,若大眾可以重新看待這些女性提出的處境與她們的擔憂,我們就可以共同抵制帶給社會隱患的騷擾行為或性犯罪者,而這些抵制影響受益的也不會只是女性,因為犯罪者加害的對象不會只有女性,而是整個社會大眾。

所以對於這「困在森林裡寧願遇到熊還是男人?」的議題,我認為與其將他視為「女權議題」,認為會造成男女對立,不如直接當成「社會議題」來討論。其實「女權」也是一種「社會議題」,就跟「兒童議題」、「老人議題」、「工人議題」一樣,只是議題主要的族群不同而已。討論女權受影響的不會只有女性而已,而會是整個社會環境。



參考資料

8會員
26內容數
我是一個什麼都想做的人。畢業於中文系,但除了文學也很喜歡美術、插畫、漫畫、宅文化等東東!希望我的東西有取悅到你或是對你的思考有所幫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