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舊估計變動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裡是小新讀book,我會不定期分享會計知識、閱讀心得和投資理財相關的文章。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一個「起點」,引領你進一步思考和閱讀,豐富你的思維和知識。歡迎大家按下「追蹤」按鈕,這樣就不會錯過我最新的文章啦!此外,如果你也喜歡看影片,歡迎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小新讀book」,讓我們可以一起在學習的路上成長。
另外,因為持續創作不易,方格子也推出了為創作者設計的廣告分潤計畫。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希望你能點擊一下廣告,這小小的舉動將成為支持我繼續創作的動力。當然,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也歡迎訂閱與贊助,這會讓我更有動力創作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感謝你的支持!
raw-image

公司在取得資產時,就應該對該資產的未來狀況有大概的了解。這些狀況包括:

可以使用幾年、殘值剩多少,還有最重要的是未來產生經濟效益的型態。

之所以要了解這些因子是為了要選擇一個可以合理反映資產成本消耗方式的「折舊方法」。但由於人世間有許多事物都具有「無常」的特性,也就是許多事物都不停地在改變,有些舊因素的改變或新因素的產生都可能會改變我們對資產的原本評估結論,例如:資產發生毀損、技術進步等等因素。這會讓我們修改原本選定的折舊方法、使用年限或是殘值等項目。

折舊估計變動的處理原則

至於應該多久評估一次呢?通常公司應該於「每個會計年度結束日」進行重新評估,若判斷資產狀況確實有改變,我們則應該將其視為「估計變動」,如此才能在新年度進行處理。至於以前年度所提列的折舊該如何處理呢?由於估計本來就不會完全準確,因此,以前年度已經提列的折舊就不會再動到它了。這稱為「不溯既往原則」。

折舊估計變動採不溯既往原則。

折舊估計變動採不溯既往原則。

在判斷折舊發生估計變動後,我們會採取下列步驟:

  1. 第一步要先計算當下資產的「帳面值」。
  2. 其次才是依據修正後的折舊方法、使用年限或殘值,重新計算以後年度的折舊費用。

下面透過三個例題,讓大家更熟悉折舊估計變動的計算。

例題一

A公司X1年買入機器一台,金額為15萬元,估計可用6年,殘值3萬元,採直線法提列折舊,X3年初因為外在科技環境不斷革新,估計該機器只能再用2年,殘值為2萬元,問X3年底的折舊調整分錄應借記下列何者:
(A)前期損益調整25,000。(B)前期損益調整65,000。(C)折舊費用45,000。(D)折舊費用32,500。
例題一計算圖示。

例題一計算圖示。

  • 首先,由於折舊估計變動不溯及既往,因此,並不用追溯調整前期損益,所以A與B可以直接刪除。
  • 接著,我們需要先計算X3年初發現估計變動當下的「帳面值」。機器的原始成本為15萬元,從X1年到X3年初經過了2年,因此累計折舊為(15萬-3萬)×2/6=4萬元。其中的15萬減3萬是可折舊成本、全部的使用年限為6年,並經過了2年。好,最後我們將原始成本15萬元減掉累計折舊4萬元後,就得到X3年初的帳面值為11萬元。
  • 最後,從X3年初開始,我們要適用新的估計值來計算X3年的折舊費用。帳面值11萬減掉新的殘值2萬後,除以剩下的耐用年限2年,就等於45,000元。因此,X3年的折舊分錄會借記:折舊費用45,000,答案便是C。

例題二

B公司X3年初買入一台機器,成本為12萬元,估計可用10年,無殘值。X8年初該機器的累計折舊為6萬元,當時重新評估了機器的使用年限與殘值。請依下列各種獨立情形,計算直線法下X8年應提列的折舊費用。
情形1:估計該機器共可使用15年。
情形2:估計使用年限不變,但殘值變成1萬元。
情形3:估計可再使用8年,估計殘值為12,000元。
  • 第一步我們同樣要先計算估計變動的「當下」,也就是X8年初的「帳面值」。原始成本是12萬元,由於沒有殘值,所以可折舊成本也是12萬元,另外從X3年初到X8年初共經過了5年,因此累計折舊為可折舊成本12萬×5/10=6萬元。所以帳面值就是12萬(成本)-6萬(累計折舊)=6萬元。
  • 接著,在第一種情形下,使用年數從10年變為15年,也就是從X8年初還可以使用10年,因此,X8年的折舊費用便是期初帳面值6萬除以10年等於6,000元。
  • 第二種情形則是使用年限不變,但殘值變成1萬元。既然使用年限不變,表示從X8年初還可以再用5年。因此,X8年的折舊費用便是期初帳面值6萬減掉殘值1萬,再除以5年,就等於1萬元。
  • 最後一種情形是估計可「再」使用8年,估計殘值為12,000元。因此,X8年的折舊費用便是期初帳面值6萬減掉殘值12,000,再除以8年,就等於6,000元。

例題三

C公司於X6年7月1日購買一台機器,成本為4,312,000元,採年數合計法提列折舊,估計使用年限為7年,殘值為112,000元。X9年初,該機器進行檢修,花了53,000元,使得耐用年限額外增加1.5年,殘值變為160,000元,公司並改用「倍數餘額遞減法」提列折舊,請計算X6年與X9年的折舊費用。
  • 首先,我們來計算X6年的折舊費用。其中可折舊成本為原始成本4,312,000元減掉殘值112,000元。而使用年數合計數為[7×(7+1)]/2=28年,年數合計法下第一年的分子為7,所以用可折舊成本×7/28×1/2=525,000元。因為C公司是在X6年7月1日才購買機器,所以在X6年只經過了6個月,因此最後才會×1/2。
  • 接著,我們要計算X9年的折舊費用之前,要先求得X9年初的機器帳面值。而要知道帳面值,就必須知道累計折舊,從X6年7月1日到X9年初一共過了2年半,也就是使用了兩年半,因此,這段時間的累計折舊便是可折舊成本4,312,000元減掉112,000元乘以(7/28+6/28+5/28×1/2),就等於2,325,000元。7/28是第一個使用年度的折舊率、6/28是第二個使用年度的折舊率、5/28則是第三個使用年度的折舊率,但因為只使用了一半,所以要乘上1/2。最後X9年初的帳面值就是原始成本4,312,000元減掉累計折舊2,325,000元,還有不要忘了要再加上檢修的錢53,000元,就等於2,040,000元。因為這次檢修有延長耐用年限,所以才要加上檢修的錢。
  • 然後剩餘的耐用年限為原本的7年扣掉已經過的2.5年,再加上額外增加的1.5年,就等於6年。在倍數餘額遞減法下,折舊率為直線法折舊率1/6的兩倍,所以是2/6。再乘以X9年初的帳面值後,便求得X9年的折舊費用為680,000元

好,上面就是有關折舊估計變動的例題演練,我們可以發現:

  • 透過拉長整個使用年限或是提高估計殘值,都會使得每年的折舊費用變少。
  • 改變折舊方法則會使得分配到每年折舊費用有所差異。
  • 因此,公司只要透過改變對使用年限、殘值的估計或是改變折舊方法,就會使得折舊費用發生變動。所以我們閱讀公司有關折舊政策的改變或是相關要素的變動時,都要特別注意。
以上就是有關折舊估計變動的概念與例題說明。希望有讓你聽懂。如果你有其他相關問題,歡迎在留言區一起討論。另外,如果你覺得這些內容不錯,也歡迎點愛心、追蹤和分享喔,我是小新,我們下次見!

參考資料:《會計學新論》 作者:李宗黎.林蕙真 著

我喜歡閱讀,希望可以透過這個專題,將自己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心得與想法記錄下來,因為確實寫下這些想法,才代表自己已深入理解書中的內容,此外,這些寫下來的內容也可以跟大眾分享、交流,或許也能對讀者產生小小的幫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