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自己和解是要練習的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言

聽一個刮痧的podcast,提及從出的痧可看出個人的身心狀況。有位來刮痧者刮出的痧一直有點奇特,刮者認為她情緒上或有狀況,來刮者卻一直說沒有,直到下次再來時,才提及可能和她曾發生過什麼事有關。刮者因而勸她看開,跟自己和解,然而她說自己和解了,可是情況依舊,刮者問她如何和解,但她解釋不清,刮者乾脆用實例來了解,指著她身上穿的衣服,問她為何穿這件衣服?她的回答是:「衣服已經很舊了,洗久了有些脫毛了,應該不要再穿了……」…,所說的都是負面的,刮者問她:「你之所以會穿,一定有會穿它的理由吧?」她說:「穿起來舒服,好搭配……」刮者告訴她:「妳看到了嗎?每樣東西都有好的一面,可是你之前所提到的、所看到的,都是負面的一面,難怪情緒上會如此緊繃,以後請妳每天練習說下妳今天碰到的三件好事…,先練習一個月看看」一個月後,她身上刮不出原先消不去的怪痧了。刮痧者的朋友說:「她怎麼能堅持如此久?」刮痧者的回答有意思:「如果她不是能堅持,也不會出那種痧了。」


觀點決定心態

不知你是否碰過專往負面去看、去想的人?不管是遭遇到什麼人,從他的嘴裡出來的一定都是負面的;不管是什麼事,他一定往負面去解讀,而且錯的一定是別人。自己如果有錯一定是不小心或不得已的;別人有錯一定是故意的或者能力不足、智力不高的關係。跟這種人聊個幾句,就覺得沈重、難受,厭煩。(碰過老是抱怨老公的朋友,別人說你們相處那麼久,總有一兩個優點吧?她竟然說不出一個來。問題是雙方卻都又極為關心對方…)


旁觀易,當局難

只是旁觀別人容易,冷觀自己則不容易。上面的刮痧應答值得參考,不管對人或對事,注意一下自己的說詞,內中是否有正面的、欣賞或讚美的語句,還是都只是負面的、指責或批評的語句?

最近稍稍注意了一下自己的用詞,嗯,好像偏前者較多喔,而且出口前會遲疑一下,如是惡口就乾脆收回了,因此和人的相處較前輕鬆自然。對自己也是如此,討厭的人事物發生了,不會再一昩的指責或批評自己,而是以「塞翁失馬」來自我解嘲或自我安慰,不會再耿耿於懷,而有點像笑看風雲;當然也會生氣,但一小段時間後,過去就過去了。


小結

刮痧竟然也能跟情感處理扯上關係,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深夜食堂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梅干與梅酒>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初聽”阮壐"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事"上修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協助"頒發獎金"有感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廟裡見聞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