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戲劇是「喚起」,讓記憶與生活持續流動──「唯,劇場」團長張庭溦專訪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首發於《中市青年》336 期,圖/「唯,劇場」提供

視訊內,真誠的笑容,聲音頓挫有致,答覆條理分明,時不搭配手勢,她是演員、老師,更是領導者,她是「唯,劇場」團長暨藝術總監──張庭溦。

2019年,張庭溦在台中創立了「唯,劇場」,以「戲劇走入生活,人群走進劇場」為目標,致力戲劇製作及教育,創作結合在地文史及議題。曾推出《哪吒城市》、《未盡之地》等作品,曾獲2022年文化部青年文化村落獎等獎項。

拆除前的記得:《轉身轉生­_菜市場藝術節》

2023年,「唯,劇場」更是籌辦《轉身轉生­_菜市場藝術節》,與台中在地劇團合作,從戲劇、偶戲、馬戲到舞蹈,一同於新民街、第四市場進行演出,引發熱烈迴響。

然而,這是一個即將被拆的市場。

張庭溦分享,演出前,製作團隊深入田調,當地居民因突然接收需提前撤離的指令,加上火災發生,從開放願意受訪,轉為對外界有很重的防衛性。

即便演出最後順利結束,原先預計為在地居民舉辦公益場,也因此無疾而終。

「那時候蠻心碎的。感謝幫忙我們普聖宮的大哥、竹筍攤的大哥和他老婆,偷偷跟著團隊走了看戲的路線,最後推了兩箱礦泉水,說要給辛苦的表演者喝。祝福他們生活都平平安安的。」張庭溦語重心長地說。

戲劇是發現、提醒及思考的入口

雖然市場確定要拆,一切看似無力無效。

對張庭溦而言,藝術家的工作,是去發現、提醒,讓觀眾藉由戲劇共感,看見、思考議題,並得到心靈上的撫慰。她也希望能透過《轉身轉生­_菜市場藝術節》,「喚起」民眾,正視有人需要更多時間、關注,慢慢過渡、改變,才能離開過往的生活模式,也記得台中曾有新民街。

談及為何需要過去,張庭溦表示:「我們需要用過去借鏡現在。提醒這些事情為甚麼重要?從舊的事物(歷史、傳統習俗、跟人相處的方式等),思考、轉化和提煉,舊要怎麼變成新的?不只是丟棄他。」

《轉身轉生­_菜市場藝術節》不僅傳遞記憶,更呈現「唯,劇場」,「現地創作」、「戲劇導覽交錯」和「草根生活歷史」的創作特色。

都市快速成長、人口組成複雜,台中戲劇如何在地?

「唯,劇場」最初設立,並不像多數劇團,由三五好友組成起步。

「我回國後,突然不認識台中,發現路名變了,喜歡吃的、去的地方都消失了。瞬間意會到,如果再不去認識,這些東西就會『完全』消失殆盡。你不認識家鄉,會不認識你自己是誰。我想要做這類型的創作。」張庭溦繪聲繪影地描述當初的心情。

原先在新加坡實踐劇團工作的張庭溦,因家人關係回國,誤打誤撞,在人力銀行找到行政,就這樣開始了「唯,劇場」。

深入社區、田調、收集素材,以集體即興抓出脈絡,轉化成劇本,邊排練邊製作,同步行銷宣傳,售票演出,問卷回收等,是「唯,劇場」繁忙的創作日常。

扎根在地五年,談及台中與創作,張庭溦指出,台中是都市化、人口、建設快速成長、轉變的城市,同時又有地方勢力和大量外縣市移民。

身為創作者,張庭溦分析:「在由舊轉新的過程,我們需要不斷篩選、檢視,我們要留下甚麼?站在哪個位置?生活裡最重要的是甚麼?創作者需要用更周密的角度,挑選素材。」

對「唯,劇場」來說,除移動式劇場、文史轉譯,張庭溦也預計嘗試「經典文本在地化改編」相關創作。雖然今年不會有藝術節,「唯,劇場」也製作「懷舊小戲」,試圖在談本土、在地化之前談「懷舊」,以「小製作」巡演的方式,收集民眾對此事的看法。

戲劇教育:體會美、練習愛,發現多元特質

除戲劇製作,「唯,劇場」也深耕戲劇教育。

張庭溦認為,藝術教育是在面對重大改變前(如:離別),潛移默化地累積,教會人去體會「美」與跟人相處的能力,學著去「愛」,是人可以好好活著的重要元件。張庭溦自身,便是在創作中,不斷去愛這座城市及記憶,即便一路困難重重,仍難以動搖。

張庭溦進一步回憶:「之前在新加坡實踐劇團藝術學校,有一個進教室會『滿天飛』的過動小朋友,第三年已經可以在圓圈內牽手站好。我要離開的時候,設計教案讓小朋友體驗離別。最後大家理解要離別的是老師,開始哭,這個小朋友,站出來安慰大家:『我知道老師住哪裡,坐船就可以找到她,我們來摺紙船。』並要大家把聯繫方式寫在紙船上,小朋友們突然不哭了。他在那個瞬間展現出超然的情緒協調能力,這是一般學科課程不會看到的。我也藉機教會小朋友,離別是要找到跟這個人新的連結方式。」

這也是「唯,劇場」之所以堅持創作加上教育,雙軌並行的原因。

張庭溦也期盼,台中能夠設立戲劇相關大學科系,建立更完整的戲劇教育體制,也快速累積藝文觀眾群,提升關注度。

「唯,劇場」,用故事「喚起」共感

「每次田調跟製作,即便是在資源缺乏的地方,不習慣的環境,他們(受訪者)真的打開,講出很多生命的經歷,都會給我很大的回饋力量,覺得自己有使命把這些事情講出去。」張庭溦娓娓道來。

「唯,劇場」今年也擴點新竹,以戲劇製作及教育,作為「入口」,期待能夠「喚起」更多共感與思考,擁抱舊和新,讓生活、記憶持續流動,讓城市與人,成為更完滿的樣子。

專訪、文學創作和藝文活動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