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投資《持續買進》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一開始想要讀《持續買進》是因為我想要了解更多有關於個人理財事務的東西,以便幫助未來的自己提早享受財富帶來的快樂。


在本書中,給出了很多以資料佐證的投資理財建議,這些包含什麼時候該儲蓄,甚麼時候該投資、如何挑選要投資的生財工具、為何不該選個股以及投資的資產該置於何處等。


這本書中,也將主題分成了兩大部分:儲蓄以及投資。在一開始的章節中,作者先回答了什麼時候該儲蓄,甚麼時候該投資?的難題,並且給出一個方法讓讀者判斷目前的財務狀況,也讓讀者可以先跳到與需求相應的章節。


但是不僅僅如何處理錢的方法,作者還提到投資的最終目的:過上想要的生活。文中也提到了除了錢以外的案例,例如有很多人的目標是財務自由,為了提早退休做準備,但為了規避朝九晚五的生活,提早退休是否就一定是好的?有甚麼是比財富更重要而且沒有回頭路的?


想要入門個人理財的人,可以透過閱讀這一本書瞭解一些有關財務、持有正反兩派立場的日常議題,也可以獲得一些有關投資的合理建議。筆者也會在接下來分享讀到的重點及啟發。


該投資還是該儲蓄


該投資還是該存錢?相信這一直是個爭論很大的問題,但在書中,作者用科學的角度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兩個直白名詞,一個叫做「期望儲蓄值」,一個叫做「期望投資成長」。期望儲蓄意指一段時間內你想要存多少錢,也可以做得到的數目。而期望投資成長則是你投資的錢一段時間可以增長幾個百分比。


如果期望儲蓄大於期望投資成長,那就應該努力儲蓄,反之則否。如果兩者接近,就應該投入相近的金錢。


但是,隨著時間漸漸變長,作者認為應該要將重心慢慢轉移到投資上,因為投資有三大好處,分別是為了未來的自己儲蓄、可以抗通膨以及用財務資本取代人力資本。不過要特別注意的就是投資組合以及相對的風險管控。


關於投資

為何不該選個股:財務論證與存在論證


有很多人都會開玩笑的說,投資股票簡直就跟賭博一樣,而事實上如果沒有好的選股能力,確實就只能讓運氣決定錢財的去向。


那我們要怎麼看待選個股這件事呢?作者以基金表現為例,說明了他為甚麼不建議選股這件事。主動型基金,通常是由專業經理人團隊挑選股票,而投資人則將錢交給這些人,讓專業的為他們選股。這看起來是個很理想的投資,但事實上,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基金,輸給了大盤的表現。而且,只有鮮少(百分之四)的股票表現的很優秀,而且這是會無常變換的。


另外,投資是一件長期的事情,比較難用回饋衡量個人選擇的價值,因為有可能第五年還是獲利的,但第六年就崩盤了。作者並沒有了當地反對選個股,而是提出一個方法讓我們試試看,投注少量的錢去嘗試選股,可以透過此了解自己的選股績效,就算虧了也是無傷大雅。


最後,作者還是不建議散戶選個股,因為財務上,就連專業經理人都無法長期贏過大盤,而我們也無法證明優秀的選股能力是存在的,且不會墮入低潮表現。


持續買進:平均成本法


作者做了一個實驗,對S&P 500進行了投資策略的分析,條件是要一直持股直到最後。第一個方法是人人都想要做的逢低買進,等待到兩個歷史新高點的最大下跌時買入,將錢全部花光,而其他時候則存起來。第二個策略則是平均成本法:定期定量買入。最後到底是哪個方案勝出了呢?


最後的結果顯示,平均成本法贏過逢低買進法的時間更久,並且在最後是勝者。基本上平均成本法會勝出的原因是投資的複利效應,越早開始投資雪球就滾得越大。但是有趣的是,投資的時機也很重要,熊市或牛市會大大影響結果。


總而言之,平均成本法是個較簡單可以獲利的方法,這個案例中就算擁有了上帝視角,也無法贏過簡單易懂的定期定額,更何況在現實中,我們根本無法預測何時是低點,因此在沒有明顯徵兆股市崩盤時,持續買進是個更好的策略。


超越金錢的層面


有的錢越多就越少,如何感到滿足?


你覺得自己有錢嗎?大部分人認為自己的財富都比不上別人,會以一種「謙虛」的方式估計自己的財富,特別是擁有財產在50%以上的家庭,總會低估自己的收入百分位。用社交關係的來看待這件事情,就像是自己的朋友大概率有比你多的朋友一樣,一定會有財富比我們多的人出現在自己的身邊,要不然就是以某個名人為比較基準,總之錢彷彿永遠不夠一樣。


由於錢是一種比較值,我們可能永遠無法丟掉「我不富有」這種想法,如果你就此感到煩惱,可以藉由感受幸福,減少一些焦慮。其實有時候[[想要的早已擁有]],回頭去檢視一下生活中那些東西會令人感到滿足、那些事情可以感到小小的快樂,把這些東西跟之前,或者跟那些無法感受到平靜幸福的人比,就會發現自己已經擁有的很多了。


比退休更重要的事


許多人把提早退休當作人生目標,可是退休之後要做甚麼?在書中作者就有提到一個案例,主角是財務自主,已經有能力遊歷世界的泰倫斯,然而經過幾個月獨自游牧世界各地的旅程,他開始感到自己變得介於存在於不存在之間。


雖然我並沒有經歷過退休,但是我知道有些人,過如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與人接觸機會很渺茫,就會像失去了自我一樣。除了沒有人際連結個孤獨,也有人如果甚麼事都不做,就感受不到自己活在世界上的價值,就像是一個生活的旁觀者一樣。


所以無論有沒有實質上的退休,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為他人創造價值的事情,可以幫助是社會性動物的人,活的有意義。

後記

讀完此書後,收穫不僅僅是學到了一個經由科學認證有效的懶人投資法,還有從時間複利的概念到時間的重要性,最後到幸福快樂這樣哲學的問題。作者用股票比喻了一生

我們都是以成長股展開人生,以價值股終結人生


內容總結
持續買進
4
/5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