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自己的目標?目標的層次、時間與範疇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閱讀後你將學會:

  1. 理解目標的分類:分辨不同層次和類型的目標。
  2. 建立個人目標體系:如何組織和優化你的目標結構。
  3. 實際探索和設定目標:有效找出和設定個人目標的策略。
只有清晰定義的目標,才能引導人們走向卓越。
Well-defined goals are the stepping stones to achieving excellence.
 — Anonymous

設定目標是成為高效能人士的第一步

在現代職場和個人生活中,除了效率之外,「高效能」更是指有效達成目標的能力。想要成為一名高效能人士,首先必須明確自己的目標,但如何找到這些目標,並有效地實現它們呢?

本文將探討如何釐清目標類型,建立個人目標體系,以及透過探索來明確並達成這些目標。

高效能人士知道,目標設定不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藝術。首先,理解目標的類型對於設定實際可行的目標至關重要。目標的類型分類眾多,以下就層次、時間和範疇來分類介紹。

(一)釐清目標的類型

1.層次:策略目標和作業目標。

  • 策略目標屬於:高階、宏觀、長期的目標。例如,人生的職涯定位或生活願景。
  • 作業目標屬於:低階、微觀、短期的目標。例如,明年考上理想的MBA、達到某個專業資格。

作業目標的設定,會根據策略目標而來。以筆者為例,為了在達成「理論與實務兼具的老師」這個職涯定位(策略目標),完成輔導學生學涯規劃、職涯規劃、生涯規劃的任務,背後需要累積不同的資歷,如拿到博士學位、擔任老師、經歷員工、自雇者、企業家、投資者等不同角色(作業目標)。

2.時間:長期目標、短期目標

設定目標時考慮其時間範疇也非常關鍵,這有助於確保目標的實時性和可實現性。

  • 長期目標:這些目標的實現期限通常設定為一年以上、或是3年、5年,甚至是10年、30年以上…的目標,長期目標提供了方向和最終成就的視野,是策略目標的一部分。例如,一個長期目標可能是在五年內達到某個行業的頂峰;或是李時珍花30年完成《本草綱目》。
  • 短期目標:這些目標通常設定在一年或更短如日、週、月的時間內完成,有助於推進長期目標的實現。例如,在3個月內學習一門新技能;或是筆者與另一位夥伴完成「100天閱讀100篇paper寫完100篇短文」的專案。

在規劃時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需要有序結合。長期目標如同遠航的航標,而短期目標則是達到這些遠大目標的逐步進程。設定短期目標時,應該是具體且有助於推動你接近長期目標的步驟。例如,40歲時想成為某領域中的其中一號人物,回推到35歲,這時該做什麼?為了達成35歲的目標,30歲時又該做什麼?以此類推。

 3.範疇:個人目標、團隊目標、組織目標

最後,目標的範疇定義了目標所影響的群體大小,不同的範疇影響著目標設定的具體性和策略。

  • 個人目標:這些目標專注於個人發展,如學習新技能或達成個人職業里程碑。
  • 團隊目標:團隊目標則為團隊領導者所肩負的目標,其涉及到整個團隊,旨在提升團隊協作和效率,例如完成一個團隊項目或改善團隊工作流程。
  • 組織目標:則為組織領導者所擔負的目標。這些目標為整個組織設定,若是用一個企業的角度可能包含盈利目標、市場擴張或其他宏觀經濟目標。

在管理學裡,管理就是「藉由他人的手完成事情」。要成為高效能人士,除了讓自己成為高效能者,也可以藉由團隊(與組織)的力量,讓團隊(與組織)成為高效能團隊(與組織)。

(二)建立自己的目標體系

 當釐清了不同類型的目標後,接下來就是建構自己的目標體系。目標體系就好像建築大樓的鋼骨結構,當整體架構搭起來後,就可以開始進行整體大樓的建設。

(三)探索出目標體系背後的各種目標

探索自己目標的方法很多,透過廣泛閱讀相關書籍、參加研討會、進行深入的對話都是有益的方法。以閱讀相關書籍為例,哈佛大學「創業管理之父」霍華‧史蒂文森(Howard H. Stevenson)所寫的《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天下文化出版),就是一本很不錯的書。

 該書鼓勵讀者藉由「深刻思考」、「誠實的自我對話」進行自我剖析,進而勾勒出自己的終身願景。有興趣的夥伴不妨參考一下。

筆者應用範例

以下以筆者個人為例,列出精簡版的目標體系:

1.層次

(1)策略目標:理論實務兼具的老師(輔導學生學涯規劃、職涯規劃、生涯規劃)

(2)作業目標:拿到博士學位、擔任老師、經歷員工、自雇者、企業家、投資者等不同角色

2.時間

(1)長期目標:人生第一曲線(博班、老師)、人生第二曲線(經理人、老師)、人生第三曲線(投資者、老師)

(2)短期目標:如何在2年內修完博士班課程、取得博士候選人的資格;如何在3年內取得博士學位;如何讓接手的單位第一年就獲利……

認知差異對目標設定的影響

並提醒你在設定目標過程中,個人的認知和經驗在決定目標的性質和期限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同人對於「策略」與「作業」目標的理解可能大相逕庭,這種差異主要源於個人的職業背景、經驗豐富程度以及對未來的規劃。同樣,對於目標的時間框架(如何判斷長期和短期)的認知也會因人而異,這直接影響了他們設定和追求目標的方式。

策略與作業目標的認知差異

對於一位剛步入職場的年輕專業人士來說,獲得某個專業認證可能被視為一個策略性目標,因為它對其整個職業生涯發展具有長遠的影響。然而,對於資深的業界人士來說,同樣的認證可能只是一個作業性目標,用以補充其已有的廣泛技能集或滿足持續教育的要求。

長期與短期目標的相對性

時間感知的差異也對目標設定產生影響。例如,對創業者來說,三年可能是一個短期目標,足夠讓他們從零開始建立一個新公司並達到市場穩定;而對於大學教授來說,三年可能只是完成一個研究項目的初期階段。這種對時間的不同理解可能會影響目標的設定和預期的成就時間。

這種認知上的差異強調了在設定目標時進行清晰溝通的重要性,確保所有參與者都對目標的性質和期限有共同的理解。這不僅有助於個人清楚自己的職業發展階段,也有助於團隊和組織在追求共同目標時保持同步。

開始邁向高效能人士

設定目標是達成高效能的第一步。邀請你現在就開始進行自我探索,設定屬於自己的策略目標和作業目標。從今天開始,每天或每周至少花十分鐘來思考和策劃自己的目標,並將其記錄下來。記住,一個清晰的目標不僅能指引你的行動方向,更是驅動你持續前進的力量。

找到並設定清晰的目標,讓你的每一步都充滿意義,朝著成為一名真正高效能人士的目標邁進。

作者:黃博駿(臺灣高效能創新研究公司創辦人、中華高效能研究學會理事長)、羅凱揚(台科大企管博士)


歡迎加入 Line@ 學習提高效能的技巧、方法與AI工具!https://their.pse.is/5lkfga

raw-image

協助你培養好習慣、達成目標創造高效生活的習慣養成課程教學

LINK:https://hahow.in/cr/yeasthabi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