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不夠善良嗎?人生的選擇不能只想著要贏過誰。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熱播時,我的臉書被眾多婆媳、婚姻討論文洗板,就連預告、正片一秒都沒看過的我大概也知道這部戲在演什麼。

原本我對這類婚姻劇提不起興趣的,但連朋友Line群組也在討論,因此我順手看了朋友轉發的數分鐘看完一部戲的解說,也大約瞭解劇情。

(因為我沒有打算看正片,也許針對角色也有錯誤的理解,如果有說錯的部分,歡迎在留言指正。)

人生的選擇不能只想著要贏過誰

我認為女主角簡慶芬在面臨感情、婚姻最大的問題是,她做選擇的底層邏輯是要贏過女二Rebacca。

她做出人生抉擇的底層邏輯都是把Rebacca當假想敵,例如還沒結婚即搬進未來婆家照顧未來婆婆,她的底層考量就是想在未來婆婆心底更承認她。她不時都在懷疑老公是不是更愛前女友,時常都在比較老公在乎她還是前女友更多,看著單身更亮麗的Rebacca,很多人以為是踏入婚姻才是人生灰暗的原因。

我認為,錯的不是婚姻,而是簡慶芬只想贏過Rebacca一事。

她以為能被準婆婆、老公認可,獲得結婚證書,就是贏了,以這樣的思維進入婚姻其實很可悲。

照顧婆婆的艱辛、老公的漠然,讓她疲倦,而看到光鮮亮麗的Rebacca,她也覺得痛苦,我認為簡慶芬此時痛苦更多是來自於輸給Rebacca的不甘。

若是劇情改成當年結婚的人是Rebacca,簡慶芬則是單身再加上事業有成,簡慶芬還是覺得自己輸了,她仍然會為自己沒有,而Rebacca有的項目而感覺沮喪和挫敗。


不是善良的問題,是選擇的底層邏輯。

進入婚姻的抉擇點是什麼呢?

以前就曾聽過一個有點可笑但好像有點道理的論述,為什麼好女人都結不了婚,反而愛錢的“壞”女人都結婚了?

因為好女人總是挑男人的條件要帥、要有錢、要溫柔、要體貼等,族繁不及備載。

但,壞女人只要男人有錢,其他不重要也不在乎,只要有錢就嫁了,其他條件都無所謂,即使沒有也不會抱怨,有就當賺到,沒有當作正常。總之,錢是一切,她只要有錢,一切都好談。


也是有聽過女生進入的婚姻的條件就只有老公要愛我,其他不重要,所以她不介意對方不帥、不有錢、身高不夠高等。

選項是什麼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選擇的底層邏輯不能是為了贏過誰,或和誰比較。

比較,只會徒增痛苦。

人永遠只看到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部分。

感情,從來就不是能夠比較的,也不是付出就能得到等量回報。


認識自己,搞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如果一個女人進入婚姻,第一條件就是老公要愛她,那她絕對不該選擇心裡總惦記著前任女友的男人。


我其實很不想看多少討論結婚多慘、單身多棒的文章或影片(這也是我根本不想看這部戲的原因)。

人,只要懂的自己要的是什麼,不管做什麼選擇,都有機會活成自己理想的樣子。

成年人都應該知道無論做出什麼選擇,即使有享受到權利,也要知道有必需承擔的後果和代價。

總之,如果選擇的邏輯就是要比某人幸福、要贏過某人,而忽略自己內心真實要的東西,痛苦是必然發生的。

92會員
309內容數
雖然才短短三十載的平順人生, 但確有許多煩惱。 如果的事,如果當年怎麼做,當年怎麼想, 可以造就今日不同的我嗎? 無論如何,明天依舊會吹著明日的風。過去的我,無論再細小的事,都形成今日的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