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文章
【一個分析師的養成】投資分析的基本邏輯:供需,還有聊一下 Uber Eats + Foodpanda 台灣合併

今天 (5/14) Uber Eats 收購 Foodpanda (都是在講台灣事業) 的消息是不意外,資本市場傳了好一陣子,不過倒是讓我有機會練習用供需的角度去思考台灣零售產業的變化。近年找股票滿喜歡用「供需有沒有出現失衡」這點來系統性地挖挖挖,it works, honestly。

週期性且成長速度沒那麼快的產業不難,供需變化總會一陣又一陣地出現,但通常這也只能賺到 sector Beta;有趣的地方是拿供需失衡的想法檢視(被媒體定義的)「成長型產業」,例如軟體網路,總會挖到一些後來報酬率不錯的東西。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06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那些我在券商工作時學到的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那些我在券商工作時學到的事,紀錄一個投資分析師參與台灣新創公司 IPO 過程中,看到那些值得學習的人事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