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泡沫化?科技七雄高管落跑 瘋狂套現51億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raw-image

豬養肥就該殺!美股泡沫化?科技七雄高管落跑 瘋狂套現51億

美股道瓊指數連續八個交易日走揚,周五(10日)收紅逾125點,標普指數也連續三周上漲,然而美股科技巨頭高管們卻陸續拋售自家股票,無獨有偶,市場也出現消費支出放緩下,通膨卻持續走揚的情況恐對企業財報帶來負面影響,科技巨擘高管們的動作似乎有跡可循。

繼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和Meta執行長祖克伯(Mark Zuckerberg)陸續減持自家股後,美股七巨頭內部高管也傳出紛紛拋售自家公司股票,綜合外媒報導,美股科技七巨頭高管近期總計拋售價持超過1.6億美元(約台幣51.8億元)的持股。

事實上,美股七巨頭自去年年初以來股價飆漲近150%,這與AI熱潮息息相關,但凡與AI掛勾,都成為投資人鎖定的標的。其中最大贏家就是貝佐斯,他在今年2月2周內賣出大約85億美元持股,這也是2021年以來貝佐斯首度出脫自家股票。

Meta執行長祖克伯也逢高獲利,其信託基金及所屬慈善和政治捐贈實體於去年11月開始通過交易計劃拋售股票,此後他們已申請賣出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股票。最近的一次拋售時機恰到好處,因爲自那時以來,Meta的股價已下跌約5%。

值得注意的是,Google母公司Alphabet執行長皮查伊(Sundar Pichai)今年以來出售持股規模已經超越2023年全年,截至本月,他從近20筆出售中總共獲利3,000萬美元。而自去年年初以來,Alphabet股價已上漲逾90%。

這也反映出科技股從2022年因通膨加速和利率上升而導致的暴跌反彈後,矽谷內部人士正在將他們的持股變現。輝達今年在七巨頭中表現最好,在標普指數排名第三,年初至今的漲幅達83%。

洛杉磯投資銀行Greif & Co.的創始人勞埃德·格雷夫(Lloyd Greif)表示:他們都知道,豬長肥了就會被宰殺。沒有人能夠完美地把握股市見頂的時機,而現在股市確實看上去相當泡沫化。

高盛首席美股策略師柯斯汀(David Kostin)表示,美股今年漲勢恐怕已經見頂,下半年走勢恐怕陷入停滯,聯準會理事鮑曼(Michelle Bowman)認為今年沒有降息的理由,指出前幾個月的數據顯示美國通膨仍持續承壓,美股漲勢恐線變數。

以上來源: 工商時報


前言:

近期美股持續走揚,道瓊工業指數連續8個交易日上漲,標普500指數也連續3週呈現上漲走勢。然而,科技巨頭高管們卻頻頻拋售自家公司股票,這一現象值得投資人高度重視和審慎思考。我們將探討美股高點的投資風險和潛在策略。

美股高點資風險分析:

1. 內部人士拋售訊號

多位科技巨頭如亞馬遜、Meta、Alphabet等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在股價飆升之際大舉拋售自家公司股票,總計拋售價值高達1.6億美元。這往往被視為內部人士對公司前景不太樂觀的信號。

2. 基本面承壓

當前美國通膨持續走高,聯準會官員認為今年不會降息,這將持續對企業利潤造成壓力。同時消費支出放緩,也可能導致企業財報承壓。基本面趨弱令股價高點難以為繼。

3. 估值過高風險

自2022年年初以來,美股七大科技巨頭股價飆漲近150%,主因與AI熱潮有關。但高估值水平存在一定泡沫風險。洛杉磯投資銀行Greif & Co.創始人指出,現在美股確實看上去泡沫化程度較高。

投資策略建議:

1. 獲利了結

對於已持有較長時間的科技股,可考慮適度了結獲利,控制風險。畢竟高點之後,回檔調整的機率較大。

2. 防禦性輪動

資金可適度轉向防禦性板塊,如公用事業、必需品等。這些板塊在經濟放緩時往往表現相對良好。

3. 尋覓確定性

重點關注基本面穩健、估值合理的個股,降低投資組合整體風險。

4. 保持耐心

對於長期投資者,可暫時持有現金,靜待調整後的良機再進場。試圖完美打蛇隨棍上並非明智之舉。

總結:

當前美股確實存在一些高點警訊,內部人士拋售、基本面承壓、估值過高等,都是不容忽視的風險因素。投資人應當審慎評估風險,適度控制倉位,同時保持耐心等待調整後的良機。因時制宜的投資策略,或可讓投資組合遠離高位風險。


針對目前還沒有入場的投資人,以及持有大量現金的投資者,可以給予以下建議:

1. 保持耐心,靜候時機

目前美股處於歷史高位,風險加大,例如巴菲特長期以來就秉持"懷抱大量現金,靜候良機"的投資理念。對於未入場者,可以先不貿然部署資金,耐心等待回檔調整後的良機。

2.分批建倉

即使看好長期前景,也可以分批分次建立頭寸,避免一次買入風險過高。當市場出現震盪或調整時,可以適當加碼,將成本價逐步降低。

3. 關注防禦性板塊

例如消費必需品、公用事業、醫療保健等防禦類股,在經濟放緩時相對抗跌。未入場者可優先考慮這些板塊,風險會相對有限。

4. 嚴格把關個股

對於個股的選擇需嚴格篩選,重點關注基本面良好、現金流穩健、具有確定性增長的公司,估值也不宜過高。從長期發展前景出發進行篩選。

5. 靈活使用衍生工具

適度使用衍生品工具如買入認購期權等,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獲取一定的參與度。但操作風險也需控制。

6. 保持部分現金

即使已逐步入場,也需保留一定現金持有量,以防後市進一步回檔時可加碼買進。應適度控制整體倉位風險。

總之,對於現金持有者來說,當前時點並非完全被動規避,而是要靜待時機,同時做好充分準備,嚴格篩選優質個股,分散風險,靈活運用各種工具,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尋找合適的入場時機和節奏。審慎的投資操作將更有利於在未來波動中賺取收益。


人類的認知能力是進化的結晶, 但僅僅依賴漫長的生物進化已經不能滿足我們對更高層次認知的渴望。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 為拓展人類認知邁開了新的里程碑, 讓寶吉拉和諸位一起, 超越常規, 開啟認知的嶄新領域, 攀登認知進化的王者高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