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劑

#安慰劑含有「安慰劑」共 1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I feel better:不僅僅是「安慰劑」  「安慰劑效應」聽上去很神奇。在通俗的表述下,它被理解為「只要患者相信治療有效,即便是本應無效的治療也會變得有效」。但這樣的理解本身便蘊含了弔詭的地方,如果安慰劑效應為真,那麼,那些「本應該無效的治療」就不是本應該無效,它們「本來」就會有效。
2024-04-18
1
EMPACT-MI研究:使用Empagliflozin治療並不能顯著降低急性心肌梗塞後心臟衰竭的首次住院風險或全因死亡率EMPACT-MI研究結果顯示,使用Empagliflozin治療不能顯著降低AMI患者心臟衰竭住院或全因死亡的風險。這項研究在ACC科學會議上發布。研究者表示,Empagliflozin未能降低AMI患者心臟衰竭住院或全因死亡的風險。
[文獻整理] 5種抗皮膚老化的保健食品本文總結了關於口服膠原蛋白、碧容健、蝦紅素、玻尿酸及輔酶Q10對皮膚保健的研究。研究分別介紹了不同保健食品在增加皮膚含水度、彈性度、減少皺紋和提高真皮層膠原蛋白密度的效果,為想要改善皮膚狀況的人提供了參考。
Thumbnail
發佈在
喃喃自語
2024-03-14
3
價格的安慰劑與錨定效應在談定價策略時,有兩個利用人類不理性的定價策略,分別是安慰劑效應與錨定效應。 所謂的安慰劑,在醫學上是指醫師給與病人不具療效的藥物,但病人服用後仍覺得有治療效果。這在醫學上很常見,例如有些人長期依賴止痛藥,有時候醫師將止痛藥更換成外觀一模一樣的維他命,但病人吃了之後還是有效果。而價格的安慰劑效應也
2023-11-04
5
【心理文章】商家打造的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效應是指人們心理會影響我們對於某物品對我們影響的看法,外國曾經有不同實驗證明,不少病人被注入聲稱能針對治理他們正面對疾病的「安慰劑」(這些安慰劑在醫學角度根本和那些疾病沒有半點關系),這些病人會認為自己的疾病因此得到好轉。說穿了,安慰劑效應是利用我們的心理弱點,蒙騙我們的感覺。大家可能會想
Thumbnail
2023-10-24
0
讀|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思考不過是一場即興演出|「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 作者是美國的一位醫生,從專業角度切入幾個重要的醫療保健相關議題,像是吃維生素有沒有用?是不是真的要每天8杯水?如何均衡飲食? 「思考不過是一場即興演出」獻給每一位想太多的你和你跟你。
Thumbnail
發佈在
Lily的沙龍
2023-08-16
4
西班牙專利番紅花萃取affron ®一種新型番紅花萃取 (Crocus sativus L.) 可改善情緒、減少焦慮、管理壓力    在這項研究中,121 名,18-77歲(62%女性,38%男性)情緒低落但未被診斷出患有憂鬱症的測試者 接受了 28 毫克/天的 affron ® 或安慰劑治療4週。在基線和研
Thumbnail
發現吃堅果可以改善健康的非老年成年人的認知功能最近發表在《營養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報告稱,連續 4 週食用混合樹堅果對健康的非老年成年人的認知能力以及與腸道健康相關的微生物類別的上調具有積極影響。 隨著人口老齡化,認知障礙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全球健康問題。在缺乏有效藥物治療的情況下,可改變的生活方式因素(如營養)是預防認知能力下降的關鍵目標。堅果有
Thumbnail
發佈在
露小西Lucy
2023-04-25
1
宗教語彙造成的安心與不安心之前上一堂關於道教喪禮習俗的課,老師是一位學有專精的道教界人士。 因為是專業的,老實說反倒有點難懂,專業術語不少,雖說很多部份都對應到台灣民間傳統習俗,但很可惜的沒有介紹這些習俗的由來,只是介紹流程。 但反正是簡介,尤其對我而言就只是補充文化知識而已,倒也還好就是了,只是很多習俗其實是有文化來源的,
Thumbnail
2023-02-14
7
你很想問,但是精神科醫師不想回答的30個疑惑 Ch.9 ─ 為什麼醫師沒辦法清楚告訴我生病的「原因」?本章接續上一章內容,討論其他幾個與「診斷」相關的常見問題。 ★我的診斷為什麼很奇怪? 下載「健保行動快易通」App以後,我發現自己的診斷很奇怪。明明只告訴醫師我睡不著,為什麼診斷卻是憂鬱症? 除了上一章「為什麼不同醫師給我的診斷不同?」提過的原因以外,另一個常見理由是「健保考量」:
Thumbnail
2022-11-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