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兒女

#江湖兒女含有「江湖兒女」共 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江湖兒女,你的情不是我的義 (有劇透)人心從來就是很難測透,巧巧必須透過"做"來說服無形中被江湖概念制約的自己,當這個"做"的對象消失了,她無可避免地要面對自己壓抑的情感或者說是更深層的內心。
Thumbnail
2024-05-10
57
《江湖兒女》|長江後浪推前浪「對你無情了,也就不恨了。」巧巧的所作所為,不過是為了江湖上的一個「義」字,我不認為巧巧說的這個「義」是巧奪名目或矯揉造作的愛,它確實是徹徹底底的心如死灰,留下的餘灰都化作了「義」。正如片名,這樣的灰是最純白無瑕的,沒有其他參雜雜質,像是愛情,像是親情,而是純淨的「義」。
Thumbnail
2023-01-06
2
釀短評|《江湖兒女》關於「江湖」獨特又深刻的電影。什麼是江湖?如何是進入江湖?又如何是退出江湖?愛情與江湖鞏固也辯證彼此的韌度,而當時間過了,怎樣是它們退潮後的原型?賈樟柯的電影裡永遠有「錢」所帶來的重量和迷霧,在這部亦是微妙無比。趙濤的演技沒話說的厲害。
Thumbnail
2020-11-05
5
江湖兒女:逝者如斯夫賈樟柯的新作《江湖兒女》在今年的坎城影展儘管未能獲獎,但卻在頒獎典禮前獲得了極高的評價,有些評價甚至盛讚這或許是他到目前為止最好的一部作品。那麼,為何會有這樣場內場外評價不一的落差?或許就和他在中國上映宣傳時所提到的,他想把「屬於中國自己的江湖拍出來」有關。
Thumbnail
《江湖兒女》:沒有信仰,我們都是精神上的流民無論是「孝」也好,「忠」也好,還是「義」也好,都是將自身的價值依附到他人身上,自己缺乏獨立的價值中國人的價值一直被社會關係所定義和限定。這種價值缺乏精神上的自足性,必須處於與他人的緊密聯繫中才會有安全感和意義感。不論飄在江湖,還是身處宗族或體制之內,沒有信仰,我們都是精神上的流民。
Thumbnail
2018-10-02
0
《江湖兒女》:江湖義氣是儒家「悌」的外推江湖之「義」應該來自於儒家的「悌」,是「悌」的外推。將親兄弟之間的「悌」擴大到異性兄弟之間的「義」。「悌」要求幼服從長,兄提攜弟。「義」也類似,大哥說一不二,小弟必須服從,大哥也要罩著小弟。
Thumbnail
2018-09-26
0
中秋節看了賈樟柯的《江湖兒女》:江湖即是「失家園」 江湖即是「失家園」。像電影中的男女主人公,被國企拋棄,失去了歸宿。只得自尋出路。三峽庫區的移民,江水淹沒了他們的土地房屋,也失去了家園。土地被徵用,房屋被拆遷,同樣失去了家園。男女主人公漂泊一生,卻始終渴望擁有家園和得到歸宿。
Thumbnail
2018-09-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