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泰美術館

#忠泰美術館含有「忠泰美術館」共 1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3/5· 未來的生命,未來的你
《未來的生命,未來的你》:技術導向的生命辯論這裡不是技術或人工智能的展示會,此種粗暴地將不同技術處理自然和人類的作品並製的結果,使整個展場像大企業的產品發佈會,充斥新奇的機器人和虛擬影像,卻缺乏除形式和媒材外的深度。分明論述中提到要思考生命問題,但展覽中的作品,大多在意的都不是生命,而是技術的改良和創新。
Thumbnail
2024-06-05
7
5/5· 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
《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警惕的未來破繭而出的蝴蝶像標本般被永恆地固定於展牆上,似乎印證了人類文明的短瞬即逝,又象徵自然生命的循環,當代文明中,所有個體都週而復始地重道覆轍。此展作為一個「啟示錄」,通過紀錄當下,向所有觀眾警惕未來。
Thumbnail
2024-04-05
4
忠泰美術館《未來的生命,未來的你——數位,機器與賽博格》:可不可以在數位熱炒鍋中,當顆半生不熟的甜玉米?這裡有賽博格,可並沒有賽博龐克(Cyber Punk)。這檔舉重若輕的展覽中,藝術家、機器共創的明日,猶如一場愉悅至上的想像力習作,絕美、詩意、明燦,大抵上隔絕了賽博龐克作品中一貫暗黑的「High Tech, Low Life」,卻也像泡泡一樣讓我好想拿針刺破。感覺就像遇上一隻河豚,很美也很致命。
Thumbnail
2024-01-19
5
生而為人的意義探討 /《亻 ─ 生而為人》觀展筆記看到「生而為人」這四個字時,我想到的是「自己生而為人的意義是什麼?」再白話一點的說法是「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在觀看展覽時我在內心反覆的向自己提問著。
Thumbnail
2023-07-18
3
從《亻─ 生而為人》看人的異化問題當代藝術受到布萊希特極深的影響,誠如這次展覽中所展現的,藝術家直接去到斗居的現場,或是親身體驗泰國漁民的苦,在這種以創作為名的轉化之下,藝術為資本社會不斷加重的異化現象提供了解方。
Thumbnail
2023-05-27
7
《感知現場》:製造展覽的另一種可能這個展覽中的細節大多由周遭人們的互動而來,卻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忠泰美術館本身的建築構造。王德瑜的巧思和整座美術館融為一體,將整座建築物的細節都無疑地表露,觀眾得以最直觀地感受整個現場,感受發生中的知覺。
Thumbnail
2023-04-28
4
沒有一幅畫的的美術館,只能用感知體會_觀展忠泰美術館《感知現場》在入口處脫去鞋子,登上白色天梯,從這裡開始與現實分界。進入真正的入口,身體必須承受擠壓、捲俯、侵入,這是進入空間的犧牲與規則。 這次忠泰美術館的展覽《感知現場》邀請藝術家王德瑜與建築師林伯陽將美術館的場域空間,完整化作一件作品,能排除更多的干擾,更乾淨簡單的體驗。
Thumbnail
2023-01-15
20
✾ 忠泰美術館X感知現場 ✾ ▻ 超越語言的感受與察覺 ◅ 在展覽裡面,以此句話作為序言: 由藝術家王德瑜與建築師林柏陽共同解放「忠泰美術館」這個場域, 讓其從原先承載物件的載體與展覽配角,轉換為另一種觀看可能。 ▻ 解放觀展路徑,從中試錯與重新感受 ◅ 展覽的開始,從脫鞋並走上陡峭且近乎看不見盡頭的樓梯開始。 樓梯一次僅能承載
Thumbnail
2022-12-12
3
【臺灣旅遊・展覽】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 一場令人極度缺氧的展覽。 一件由美術館變身的巨型作品。 藝術家王德瑜與建築師林柏陽,以忠泰美術館的空間為基礎共同創造,企圖打破框架,藉由樓梯、天井、氣囊、木作等裝置,將美術館變身為巨型作品,呈現建築與藝術融合的可能性。 進入「現場」,從大廳盤旋而上的天井階梯開始,通往
Thumbnail
發佈在
偶希都理
2022-12-07
15
【悅展|建築】挑戰—安藤忠雄展我自己第一次知道安藤忠雄,是因為梁靜茹《崇拜》的MV,就是在他的知名作品・「水之教堂」中拍攝的。清水模的牆面色調冷淡卻舒適,而牆上均勻排列的洞口,則成為MV中梁靜茹傾述自我祕密之處。
Thumbnail
2022-10-0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