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

#新浪潮含有「新浪潮」共 1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舊文)從台灣對照香港──《小畢的故事》以至台灣新電影的想像 (原文於2015年在《映畫手民》刊登) 早前《筆記電影會》舉行了電影《小畢的故事》的放映會,《小畢的故事》(以下簡稱為《小》片)乃為「台灣新電影」早期名作之一,講述一名男孩成長的歷程。 這樣的簡介,看似普通,不過,放諸於當時台灣社會變遷,卻會對《小》片有更多的聯想。1979年,台灣發生「美麗島事
Thumbnail
2024-02-02
1
書介|龍冠志《早操》「『想要聽到每一張唱片』,這種波赫士巴別塔圖書館式的幻想,使得這趟旅程,使得這本書成為可能。在全球化把每個人的耳朵變成差不多的樣子的時候,在全球化的另一條路上,靠著網路資訊、廉價航空、青年旅館,去尋找不同的歌不同的人們,把那些原本散落在各個城市的唱片,各式各樣的記憶與故事,終於地,全部聚集起來。」
Thumbnail
2023-06-05
8
悲情命運共同體身為挑戰政治禁忌的作品,悲情城市很容易讓人們期待落空。 侯導說過他只是想「拍出自然法底下人們的活動」,不帶批判的用上帝視角發出一聲嘆息,力道絕對比直接拍攝血腥場面來得強烈,暴力屠殺的影響到偏遠山區還有聾啞人士、家庭主婦、沒有政治意識的小老百姓,像是龍捲風這樣的物理力量將人裹挾進去,流氓和文人以為能夠
Thumbnail
2023-03-20
4
馬戲之餘 x小丑之於我的電影印象在馬戲當中有一個很經典的角色,他叫做小丑,通常小丑的身上會安上這樣一個紅鼻子,很像是他的註冊標籤。小丑總會讓我一再地想到候孝賢導演的電影:兒子的大玩偶。這系列影片也同時被視為「台灣電影新浪潮」的開端。
Thumbnail
緊縛的花房:蒲公英盛開的食色他們說,當你死時,你會看到電影一樣的東西。像幾秒內看完人生的萬花筒,我很期望那個電影,一個人最後的電影。 — — 伊丹十三,蒲公英
Thumbnail
2023-02-17
6
【人物談】高橋幸宏(上)|追訪傳奇的軌跡——溫柔與尖銳並存的樂壇時尚教主一個月前,曾任Yellow Magic Orchestra (YMO)樂團鼓手兼主唱的日本樂壇傳奇高橋幸宏因病離開了我們(1月11日),享壽70歲。在人們印象中他總是位打扮得體面時髦的紳士,終生擴展自身的創作邊界從未停歇,這樣一位擁有不老靈魂的人物,辭世也就格外令人難以置信。
Thumbnail
2023-02-16
15
被緊縛的花房·那顆叫靚妹仔的流星[1]-碧琪青春永遠是難言的殘酷物語。你想反叛,但最終發現,你越掙紮,你身上的枷鎖越沉重。 — — 繁花走線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3-02-09
2
《竹劍少年》新電影的少年仔電影《竹劍少年》,是一部很典型青少年成長與混亂逆行的疼痛物語。主角麥子因憧憬人在美國的父親常常寫信給爸爸,與嚮往世界的叛逆少女珊妮常常玩在一塊。有天他們認識年輕的水手丁由,而體驗了不一樣的少年風景,此時他們生活中常被些不良少年騷擾,少年們決心練劍道,以可教訓這群欺負人的不良份子。
Thumbnail
2022-10-08
8
《散文》緬懷誰的黃金年代近年來,有很多影視作品。 在劇中常常緬懷80年代。 無論是背景故事,還是配樂插曲, 都向1980大量取經。 很多跟我差不多年紀的朋友, 都說那個時代, 真的好難忘好美好,但是回不去了。 80年代是很多國家輝煌的時代, 二次嬰兒潮(1946-1964)逐漸投入就職市場, 為各國奉獻漂亮的GDP。
Thumbnail
2022-06-0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