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活認識微積分(八)「瞬時」與「平均」變化率

2018/08/1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前幾篇文章中,透過許多生活例子,如:經過幾分後,計算火鍋湯溫度對時間的平均變化率;又或者計算植物的平均生長速度,讓讀者了解,斜率是由兩個變量相除計算而來,對於「斜率」有深刻了解。此篇文章則將帶領讀者,由生活中的時間間隔,進一步思考「瞬時」與「平均」變化率之間的差異。
  變化率絕非一成不變,以最常見的變化率:「速度」為例。所有動物、人、交通工具的速度,都在運動中不斷改變,利用先前變化率的公式,所算出來的平均變化率,如五分鐘的平均速度、七天的平均植物成長速度等,不能看出過程中的細微變化,本文將從生活中時間間隔談起,說明物理、化學中「瞬時速度」、「瞬時加速度」,與「瞬時反應速率」的意義。
作者:Marco Nürnberger,圖片來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mnuernberger/21080094622,授權方式:CC 2.0

一、生活中時間間隔的差異

  在生活中誰能了解一個小孩最細微的變化、成長速度?是無時無刻與他相處的父母、同學能夠了解;還是幾年才看到到小孩的遠房親戚了解呢?答案是顯而意見的,因為在小孩身邊的人,能無時無刻緊密的觀察他,在醒著時,他們每一次觀察小孩的間隔幾乎為零,所以能察覺到小孩最細微的變化。而那些很少與小孩相處的人,因為每一次見面、相處間隔很久,他們所能掌握的變化,只能說是長時間的「平均」變化,他們能知道這次與上次和小孩見面的差異,卻說不清小孩成長歷程。
  在生活裡我們也時常需集中注意力,來擷取最重要的訊息,在認真與人溝通時,眼神經常接觸,彼此交流的時間間隔極小,為要隨時確認對方的反應。人類能看到生活周遭的動態畫面,也正因為眼睛短時間內,視神經不斷接收周遭更新的影像、光訊,一張一張的靜態畫面經映入眼底,再由大腦彙整處理,才能形成動畫。
  在生活中尚且如此,回到較為抽象的例子,不論是物理學家、化學家、數學家,不只關心平均變化率,也關心瞬時變化率。

二、物理中的「瞬時速度」

  在物理中,一樣物體位置對時間的變化率稱為速度,而速度對時間的變化率則稱加速度。若隔了五分鐘才觀察物體的位置變化,此時將位置除以時間變化,得到的速度稱為這五分鐘的平均速度;若每隔一分鐘就觀察物體的位置變化,所得到的速度稱為這一分鐘的平均速度。
  但物體的速度並非都均勻不變,舉個例子:在五分鐘內,有個人總共慢走了300公尺,由於速度就是位置對時間的變化率,其結果應為:
300/5
=60 (公尺/分鐘)
  但人的力氣、快慢不斷改變,不能保證自己的速度統一一致,若用以上算法,用總位置變化除以時間變化,只是將所有的變化量平均分到5分鐘的時間間隔裡。這個計算假設每一分、每一秒、無時無刻速度都是不變的。但實際情況卻是,一開始散步可能速度較快,超過每分60公尺,中途慢下來低於此平均速度,最後再加速,整體來說平均速度為60(m/min)。
  就像前文所述生活中觀察人的變化一樣,若觀察隔了太久,你就察覺不到,在長時間裡很多細微的變化過程,例如一位小孩不會突然長高,但你若隔了太久才看到他,便會覺得他的升高突然改變;若眼睛截取新影像的時間太長,就會覺得物體瞬間移動,看不到物體的移動軌跡。當觀察物體的時間間隔不斷縮短,方能了解每個瞬間的細微變化,想像每次觀察的時間間隔,先從每五分鐘一次、縮到每分鐘一次,再縮短到每隔一秒一次,最終間隔逐漸靠近零,但卻永遠不為零。相信許多讀者,此時已發現這是數學中,極限趨近的概念。這也是物理學家對「瞬時」速度的定義,利用先前極限的寫法,我們可以寫下:
瞬時速度=位置P變化/時間t間隔(變化)的極限值
  在物理學中,加速度也有重要意義,加速度是速度對時間的變化率,本文利用不斷縮短時間間隔,定義出瞬時速度,可再仿照上文定義瞬時加速度:
瞬時加速度=速度V變化/時間t間隔(變化)的極限值
  「瞬時速度」可以決定物體的「動量」,進一步使用總動量守恆,則可以計算兩物體碰撞前、後之速度;瞬時加速度(速度的瞬時變化)則決定了該物體的「總和力」,可用來近一步分析物體的靜力平衡、與功等,在工程學中十分有用;由於接近地表的物體的加速度為定值,我們還能預測物體的拋射軌跡。了解瞬時變化率,能精準描述物體的運動狀態,並作延伸計算。在馬路旁的超速照相機,也是透過壓縮時間間隔,來偵測車的瞬時速度是否有超速,所以只要某個時刻超速,就算超速。並不因後來減速,而拉低整體速度的平均。在日後文章,還會說明透過微分、積分方式,轉換這三種物理量。

二、化學中的「瞬時」反應速率

  物理學家關心運動學,化學家則關心反應速率,化學反應的速率各不相同。有長達數百萬年才能完成的石油,需各種原料在地底長期遭受高溫高壓,引發長時間變質的化學反應;但也有快速就能完成的化學變化,例如製作氣泡水,是將二氧化碳打到水裡,使水與二氧化碳結合,形成碳酸水。觀察化學變化的化學家,可透過產物的濃度變化、氣體體積變化,除以經過時間,就能計算出平均反應速率
  與物理現象相同,在整個反應過程裡,化學反應可能是慢慢加速,接近尾聲時減速,而不會在一段時間內等速進行,縮短觀察時間的間隔,使間格趨近於零,才能觀察到化學反應的瞬時速率,並能看出過程裡每個時刻的速率變化,而不是一個粗略的平均數字。以上觀念,可以用數學式記載如下:
瞬時反應速率=濃度C變化/時間t間格(變化)之極限值

三、小結

  先前文章計算的變化率都是「平均變化率」,平均變化率無法看出完整的過程變化五分鐘的平均速度,無法看出中途物體是否加速減速,也無法看出化學反應速率在過程中的改變。就像若讀者和某位朋友見面的間隔太久,拿現在朋友的容貌,比較你上一次見面的記憶,只能看出長時間內,他總共有了哪些變化,你卻不得而知這段時間間隔中,他是如何改變的。回到較抽象的幾何觀念,斜率是將高度變化除以水平變化,得出陡峭程度的平均值,實際上斜坡可能凹凸不平,時陡時緩。因此本文初步引進物理學家、化學家關心的「瞬時」觀念,下文則回到數學觀念,說明瞬時變化率即是微分的觀念。


文章難度: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Caspar
Caspar
大學時專攻生命科學與數學,對於科學教育富有熱誠,時常感嘆台灣的科學教育抹滅學生的興趣,期望藉由文章讓讀者了解科學的學習方法與精神。我也熱衷於研究親子教育、心理學、哲學、語文等,希望能在文章中提供讀者教育孩童的方法,並定期分享語言的學習文章,期望讓讀者們的生活更加充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