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是他自己的北韓人 -- 《北韓搖滾解放日》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所有藝術都是政治宣傳。」-- 喬治歐威爾
「所有政治宣傳都是藝術。」-- Laibach

早在2015年當工業龐克舞曲團體Laibach被邀請造訪北韓時,還曾小小的關心一陣,覺得Laibach是否有可能如當年的西方搖滾樂手如Bruce Springsteen影響東柏林圍牆的倒塌抑或其它曾影響共產極權的西方樂手一般,能為這個地表最後的「純」家族式領導的極權專制國家帶來一絲新氣息。但這事直到今天看了試片才大致知道這整個事情過程。

其實片子一開始還有點抱著到底Laibach他們想併蝦吂(台語)的心態看,但從一開始的標語到影像的展開,立刻發覺導演Morten Traavik 真的很懂什麼是真正的戲謔,就如同他所說的,不是去批評,而是重新將宣傳工具再複製後還給當局者。說穿了,打從一開始,這就是Morten一場早就計畫好的製作大戲。

Morten真的是一位聰明的傢伙,整個電影製作各方面相當熟練就不談了,他深知影像訊息傳遞的核心本質,知道如何跟不同政權當局打交道,從檢查制度、跟監、去除敏感影像等等,他都有一套心中的盤算。

真的很喜歡他片中那句經典:「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是自己的北韓人。」完全打中當今世界各地新興的新保守主義勢力。尤其對照台灣的社會保守氛圍,恰當不過,我們自以為比北韓優越,但其實整個台灣就是一個大大小小、無所不在的大北韓當局及兩千多萬的大小北韓人。不僅自我篩檢還不夠,還要藉著公共場所、BBS、網路及各大小社群去糾舉別人符不符合自己的道德行為舉止標準。

有一小段片刻,我彷彿真的以為他們其實就在台灣或中國,四十年前的台灣,或者五十年前的破舊中國。一個凡是皆服膺黨國指示的國家。共同分享責任,共同分享過失。

問題是,這現象在台灣其實沒改進多少,凡待過公家單位或一些私人大企業就知道我在說什麼。所以片中改來改去變成常態,這也怕那也怕成了思維慣性,一切都只求安全,只差在他們揣測、擔心上級長官的上意,在台灣則換成社會觀感及輿論。

所以我不會說他是喜劇片,雖然大多數時候這部片隱隱約約總含著某些喜感趣味,也大幅提高本片的娛樂效果,然而本片高明之處即在於,它就像是導演Morten個人的《王牌大賤諜》北韓版。所有的真實事件與過程都像是一場再真實不過的現實,但Morten也深知當他們一踏入北韓那一剎那,所有的真實立刻變成一場夢境,不論好或壞,他們就在夢境裡演出所有的事情,也無須多作詮釋,因為畫面本身的剪接安排就會說話。

煞有其事的反串才是最高明的反串。

PS:終於有相關文本可以正大光明的放上北韓金氏家族雕像了,哈哈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胡子平 (Ricardo)的沙龍
38會員
43內容數
<p>從青年次文化、類型歷史、設備器材等不同觀點切入西洋音樂發展史,讓你鑑古知今,完整掌握千禧年後的音樂脈動。</p>
2018/09/27
搖滾樂歷史上有許多黑歷史的存在,但這些黑歷史往往是一般傳媒不太會去提起,而假若要提的話,少數黑之又黑的傳聞秘辛當屬這位被許多人視之為洪水猛獸,邪教大魔王的查爾斯曼森(Charles Manson)。
Thumbnail
2018/09/27
搖滾樂歷史上有許多黑歷史的存在,但這些黑歷史往往是一般傳媒不太會去提起,而假若要提的話,少數黑之又黑的傳聞秘辛當屬這位被許多人視之為洪水猛獸,邪教大魔王的查爾斯曼森(Charles Manson)。
Thumbnail
2018/09/26
《Dead Magic》是瑞典女作曲家兼歌手Anna von Hausswolff的第四張專輯,是她與樂團在哥本哈根一間洛可可樣式的大理石教堂裡花了九天時間錄製完成,教堂中有一座在20世紀完成但卻頗為龐大的管風琴則成了她最主要的演奏樂器。
Thumbnail
2018/09/26
《Dead Magic》是瑞典女作曲家兼歌手Anna von Hausswolff的第四張專輯,是她與樂團在哥本哈根一間洛可可樣式的大理石教堂裡花了九天時間錄製完成,教堂中有一座在20世紀完成但卻頗為龐大的管風琴則成了她最主要的演奏樂器。
Thumbnail
2018/09/24
有的人喜歡傳達正面的能量,讓自己看起來很美好;有的人選擇黑暗的世界,揭露現實的猙獰。由Kevin Starrs化身Uncle Acid一手領導的Uncle Acid&The Deadbeats便是選擇了這類的題材方向,他們樂團組成的前三年有意識地避免採訪,發宣傳照片,或任何其他可能揭開樂隊神秘面紗的
Thumbnail
2018/09/24
有的人喜歡傳達正面的能量,讓自己看起來很美好;有的人選擇黑暗的世界,揭露現實的猙獰。由Kevin Starrs化身Uncle Acid一手領導的Uncle Acid&The Deadbeats便是選擇了這類的題材方向,他們樂團組成的前三年有意識地避免採訪,發宣傳照片,或任何其他可能揭開樂隊神秘面紗的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