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教育的情緒— 你是否也只剩軀殼地活著?

2020/04/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A下班回到家,家人問他,今天過得如何?A聳聳肩,不曉得要說什麼,於是他說「好累,今天又加班。」或者「跟平常差不多啊,就那樣。」結束這回合。其實他知道,今天的加班並不算特別晚,其實也沒有特別累的感覺,只是日子過得平淡又麻木,突然被問到這樣的問題,根本不知道怎麼回答,只好草草帶過。
他最近和一個女子走得很近,朋友說,「這個妹子很可以啊,長得不錯,對你也好,你到底在猶豫什麼?」其實A自己也說不上來,每一次一起相處,他都不討厭,但他不知道這樣算不算喜歡,是不是愛,所以也不知道到底該不該牽起她的手。
A想起了他的上司B,在職場上爬到了呼風喚雨、人人稱羨的職位,後來在學術上也獲得該領域至高的認可,A一直以為他應該要很快樂。直到他退休後,某次A又遇見了他,發現他並不如A預期的快樂,他後悔沒有花時間經營家庭,覺得需要家庭和諧才會快樂。A很困惑,他以為他如果能達到財富自由,應該就會很快樂,但上司B顯然擁有了比財富自由更多的東西。
上面的情境,是否有些部分感覺很熟悉?
情緒,是一種體驗,每個人遇到同一件事的感受,應該不一樣。
然而,我們從很小的時候,情緒就開始無形中被教育著:成績好是榮耀的;說謊是羞恥的;得不到想要的玩具不能大哭;看到討厭的玩伴哭而感到快樂是不可以的;沒有朋友是有問題的;孝順長輩是賢良的...。
我們還沒學會感受自己的情緒,就先被教育了什麼樣的情境,應該產生哪個對應的情緒。
就連第一次有了喜歡的人,開始懂得心動的感覺,都被大人調侃「哎呀~小孩子哪懂愛啊!長大回頭看,你就知道當初那個根本不是愛了。」初開的情竇,就此不見天日,枯萎消亡。
喜愛該是一種主觀的感受,感受無關人生閱歷、無關聰明才智。這一刻,感受到的情緒,喜愛,就是真的喜愛;憤怒,就是真的憤怒;傷心,也是真實的傷心。
進了職場後,教育情緒的權杖,從長輩手中落到了社會觀感。於是我們無形中告訴自己:受上司肯定是榮耀;受異性歡迎值得炫耀;結婚會幸福;擁有地位就不會空虛;生氣是不好的情緒;財富自由從此快樂;家人生病或亡故只能有悲傷的情緒...
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不同的情緒,是非常正常的事。也許當下的條件和場合,不適合表達出來,但請不要否定真實感受到的情緒的存在。因為持續模仿"被教育出來與情境相符的情緒"的結果就是——失去感受情緒的能力。久而久之,如同情境裡的A一樣,一整天發生的所有事,居然沒有一件可以讓他深刻地感受,甚至無法清楚自己的內心是否喜歡眼前的女子。
被教育的情緒,不是真實的,我們的內心,是感受不到的。
因為沒有真實體驗到快樂,所以一直努力追尋被教育的、所謂帶來快樂的外在條件。於是變成上司B,以財富為目標,得到了財富,卻還是無法快樂。於是轉而尋求權力,能力很好的他也得到了權力,但他的情緒的需求仍然沒有一絲被填補的跡象,所以他追求學術地位。直到最後,他還不懂自己沒有體驗到快樂的原因,於是怪給了家庭。其實就算讓他擁有和諧的家庭,他也會有新的追求事物的。沒有體驗到快樂又不得要領的人,一生都汲汲營營於豎立目標→追求→達成(就再豎立新目標)或不達成(就把不快樂的原因歸咎於沒有擁有目標)。
A和B需要的,其實是一樣的東西——誠實感受自己的情緒。在每天的生活中,試著屏除外界的聲音,好好感受自己真實的情緒。一開始肯定很難,畢竟我們從來沒有好好學習過感受它這麼久了,但透過一點一滴的努力,總是會慢慢感受到那就在你軀殼裡,獨一無二的靈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DingDongSay 說叮咚
DingDongSay 說叮咚
曾經被文章說中心裡的委屈而得到解救,於是希望透過文字能幫有共鳴的人發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