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路線才是真賣台只嘆國民黨看不穿

2020/06/2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撰寫:楊騰凱
國民黨改革委員會對兩岸論述提出的報吿內容,諸如加強台灣的國際參與,以及洽談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確實都是值得推展的政策,不過整體看來,這些事項仍停留在「術」的層面,不僅旁人看不清國民黨想帶領枱灣「去向何方」?甚至連國民黨「從何而來」,也近乎一筆釐不清的爛賬。
國民黨長期以來便以「缺乏中心思想」為人所詬病,當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的主要議題攻防是圍繞著「抗中」而來,國民黨便以為自己僅存的兩岸和平之「道」,已不再有吸引力。顯然,這個百年老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老毛病,並未因一連串選舉失利而獲得正視。反而基於選舉考慮,在兩岸論述上美其名是改革,實則僅是以長篇大論言詞堆棧,以求閃躲迴避。
說穿了,不過就是國民黨想從「抗中」的817萬票中撒網撈魚,卻又沒有勇氣徹底拋下以「和陸」所緊握的550萬票,才造成今天國民黨兩岸論述「似綠非綠」,又不敢堂堂正正自詡為追求國家統一的正藍,如此這般包藏選舉算計的結果。
倘若國民黨有意師法民進黨「抗中保台」路線,不妨冷靜思索民進黨路線給台灣主體性帶來的傷害。回顧馬英九任內憑著「九二共識」,不僅兩岸存有互信,也令台灣取得實質參與國際組織的機會,例如民進黨本次敲鑼打鼓也不得其門而入的世界衛生大會(WHA ),台灣在馬時期便能實質參與。

更不用說,近期日本方面片面更改釣魚島行政區名稱,令台灣宜蘭漁民大為不滿,民進黨雖說好聽,是要「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但看清這些話術後不難發現,不過就是因民進黨大搞「抗中」,在東亞地緣更對日本存有依求,進而無能擺脫對日本忍讓的現實,導致對日爭取權益的表現,遠不如馬英九任內敲定的《台日漁業協議》。
說到這裏,反對與北京打好關係的人或許會認為,馬英九不過是把忍讓的對象從美日換成中國大陸,甚至對北京談判若進了一步,反而會在其他地方被要求退個三步。倘若真是如此,那麼蔡英文對中國大陸的態度比誰都硬,怎麼台灣的國際實質參與表現,卻與蔡英文的硬度成反比?如果馬英九取得以觀察員的身分進入WHA是退三步,那蔡英文任內台灣連在國際組織說話的機會都沒有,恐怕不只退個七步、八步,而是直接退到跌入馬裏亞納海溝的深淵了。
這也難怪,有人會開玩笑說,假如中國大陸要拿下台灣,民進黨才是「最優賣家」,這麼說的原因包括,北京方面若能在「象徵本土」的民進黨政府任內搞定兩岸問題,意義與價值也遠比國民黨任內更高。甚至,在民進黨正大光明撕裂兩岸關係後,北京更能名正言順的掐住台灣所有國際參與空間,並且收回「中華民國邦交國」,蔡英文任內台灣已經痛失七個邦交國,令「中華民國」、「台灣」在國際社會不見天日。

要知道,馬英九任內「中華民國」、「台灣」並未因兩岸問題而損失邦交,就算岡比亞在2013年與台灣斷交,北京方面也依照兩岸外交休兵的默契,而遲遲未與岡比亞建交。

歸根究底,過去秉持著九二共識的國民黨,實際上確實是走出了「不統」、「不獨」,又能確保「台灣主體性」的第三條路,民進黨路線才是出賣台灣「主體性」的一方。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期間,由於美中對抗的影響,雖給了台灣人「美國撐台獨」的想像,但倘若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於新書中的爆料為真,「美國撐台獨」的想像也將隨之不攻自破。
北京方面對於追求國家統一的決心,絲毫不必懷疑。民進黨的台獨底色,也始終都在。當兩方因目標對立而產生衝突時,國民黨假如還要與民進黨路線分一杯羹,那麼台灣的主體性又還有誰可以確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多維TW
    多維TW
    以時政評論、國際新聞資訊搭建溝通橋樑 突破地域主張以『多維觀點』提供『寰球視野』 全方位解讀和剖析中國政治、兩岸關係、以及國際現勢牽動下的全球局勢發展與影響。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