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的人》懂了是同理,不懂才歧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劇)《做工的人》(2020) [9/10]


其實很早就看完《做工的人》,也想好好寫一篇文來推薦,但看到網路上有一篇文章,標題是「做工的人:藏在感動下的歧視」(取標題最後兩字,以下簡稱歧視文),看完之後心中有太多忿忿不平,所以決定先把原著看完,再來好好針對歧視文發表一下意見,才拖了很久才寫下這一篇。
先說一下看完書的想法:電視劇改編的太好了啊!書本身就很棒了,而劇用一個劇情把各個短篇的精神串起來,同時把書中對於做工環境的描寫都沒有突兀的放入細節中,"忠於原作"可以說是沒什麼問題的讚揚。

再回到歧視文的討論。歧視文筆者覺得「用收入去衡量尊嚴一點都不正確」,提到他在30多年前看到的工人大多有房有車還開雙B,並找出像「找嘸做工的人,工資六年漲五成」這種新聞標題來印證工人的收入並不低。首先,他看到的是30年前的工地環境,那時候經濟正起飛、仰賴硬體發展,在那樣的年代工人們的確“愛拼就會贏“。但到了現代,外勞的引進、勞檢的嚴格執行、建商的萬惡成本觀念、甚至是氣候的極端轉變,都讓工人們的工作環境越來越惡劣。另外原著中也有針對那些「工人薪資高」的新聞標題做討論,作者和工人同事們都對這種新聞嗤之以鼻,甚至還認真的去算媒體是用什麼標準去算出這樣離奇的標題。
歧視文筆者還拿自己待過的新聞業起薪不到28K做比較,我想他應該是搞錯了什麼,因為真的沒有人在跟你比薪水。我沒有看過哪個工人是因為薪水少才覺得沒尊嚴的,會有那樣的感受是來自社會觀感以及工作環境,還有教育普及化之後越來越少人走進工地有關。拿白領工作來和工人比,這樣的邏輯大概就像郭董罵博士怎麼跑去炸雞排一樣,炸雞排收入可能不錯但還不是會被那些自以為的白領歧視。也想試問歧視文筆者,要是在烈陽或寒風下的工作環境可以領到較高薪水,你願意去嗎?要是不想就不要比較薪水,人家這是血汗錢,是有什麼好比。

再來歧視文筆者認為,《做工的人》打著要讓大家對工人改觀的口號,但反倒加深了歧視,並寫下「當所謂知識分子自以為天龍國白領,用這角度看做工的人、觀賞劇情,笑過、哭過,就會給予工人該有的尊敬?」。說真的,我沒有感受到原著作者或導演編劇有在唱這樣的高調,原著作者非常鉅細靡遺的描寫工人的環境,而編劇則是盡可能的把書中的細節用戲劇呈現。如果你還要求這部劇必須要有讓社會對工人改觀的社會責任,那未免也太追求政治正確了。當什麼都想要追求政治正確,可以想像拍出來的劇就會像迪士尼出品的電影一樣,是一個勵志但不切實際的夢幻泡泡。若照歧視文筆者的說法,那劇中的工人就不能不守交通規則、不能吃檳榔、不能整天做發財夢,因為這些都會造成觀眾的偏見,但如果這樣的話,我想就偏離原著想要讓大家看見這個生活環境的原意了吧。

最後歧視文筆者下了一個註解:「這個社會最可怕的不是沒有文化,而是充斥歧視文化而不自覺;最可怕的也不是歧視,而是不知覺就在歧視,並視為理所當然。」、「所以當大家認為工人是『社會底層』、『需要關懷』時,就已經是歧視,更難以平等角度去看待對待。」其實他的這篇文我覺得就是建立在某種歧視、或是錯誤認知下的工人世界所寫出來的,早已經陷入他自己所說的「歧視而不自覺」。但他說的也沒錯,用關懷的眼光來看工人階級實在沒必要,他們需要的是同理心,所以原著才寫了這本書,想要讓大家用同理心的角度,看看這個一般人不太會接觸到的世界觀吧,畢竟知道了這些人的辛苦與背景,或許就不會覺得他們是活該了。因為沒有理財觀念而導致突發事件發生時周轉不過來,負債好像是活該,但其實是因為他們沒有很好的教育背景,不會有這樣的理財觀念。一直吃檳榔喝酒甚至吸毒而搞壞身體好像是活該,其實是因為他們必須在艱困的工作環境撐下來,所以靠這些來麻痺自己的知覺。整天做著不切實際的發財夢,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永遠發不了財所以才拿來嘴砲消遣,同時也是他們知道自己總有一天身體會受不了,靠著如此不穩定的收入,未來的生活該怎麼辦?在高風險的工作環境下,有一個三長兩短的話,家裡該怎麼辦?
我覺得這篇歧視文切入的觀點很不錯,他想讓這個社會不存在歧視,也希望透過影視作品可以分擔一些社會責任。但這種過於理論派的論調,有點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空口白說,而且他離工人的世界太遠,所以只能吊書袋的用知識份子的角度做評論,但身為做工的人的後代,看了實在無法苟同。最近對於"台北本位思考"非常感冒,當眼中只有忠孝東路的台北,就算用力走了九遍,漏看那些巷弄間努力和生存搏鬥的背影,其實也只是選擇性關注的目光如豆。從小被教育要向上看,看那些成功人士所描繪的大餅,那是我們嚮往的世界。和同樣的社群相處、選擇性視聽,在沒意識的情況下,思想在同溫層深了根,那是我們身處的世界。但從沒有人告訴我們要向下看,在我們的"正常"生活之外還有另一個世界值得我們去同理,用「那不是我會有的處境」的心態看世界只會導致偏見和歧視,甚至加害。如果你願意看看那個你很難想像但的確存在的世界(甚至它就發生在台北),那做工人的兒子推薦《做工的人》給你,書和劇都推。
劇中演員、製作團隊都值得在金鐘拿獎啦!
附上引用的歧視文連結>>>https://udn.com/news/story/7339/4634204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9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llen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片名的原文是「清白」,但我覺得台灣的片名「翻供」特別好,兩個字就串起了所有重要角色在整部片中所經歷的過程,同時符合律師這個職業的形象用詞,以及主角對工作的信念轉變,並在觀眾心裡下了個定錨,帶點誤導作用,讓結局的安排遠比片名的表面意義來的深奧。
美好的想像終究動人心弦,如同好萊塢的形象,這邊是完成夢想的Dreamland,雖然這世界並不完美,但我們仍然可以追尋自己想要的,並堅持做正確的事,看完有了正向的希望,才是《好萊塢》想帶給我們的。
《金都》可以看成一段簡單的婚姻故事,但其實還可以看得更多,導演在一段小故事中,放入了香港人...不,是全世界的人都嚮往的大命題:自由。
網路的好評看現場觀眾反應就知道,在關鍵劇情倒抽一口氣、之後此起彼落的啜泣聲和面紙塑膠包裝的摩擦聲,我想沒什麼反應比這還誠實了。
從這部片上映以來,一直都有人在討論夏天和湯姆究竟誰對誰錯,吵到在去年電影十周年時,娛樂周刊直接請兩位主角出來現身說法,並討論續集的可能性。演員本人對劇本的解讀,加上網路各方論戰,我想各種說法在眾多文章中都已經有非常完整的解釋。但對於事隔多年再重看一次的我來說還是有好多感觸想講,所以就當我的碎碎念吧。
其實當時看到《火口的二人》的預告時,這種有限自由中的放蕩不羈、突破世俗眼光的歧異愛情,還有加上預告的調性,不知道為何一直聯想到李滄東的《燃燒烈愛》,而透過聊天聊出愛情哲學則讓我想到洪常秀的作品,但這兩位導演我都怕爆,身為假文青的我實在無法招架,結果看完意外的有對到一點頻率...
片名的原文是「清白」,但我覺得台灣的片名「翻供」特別好,兩個字就串起了所有重要角色在整部片中所經歷的過程,同時符合律師這個職業的形象用詞,以及主角對工作的信念轉變,並在觀眾心裡下了個定錨,帶點誤導作用,讓結局的安排遠比片名的表面意義來的深奧。
美好的想像終究動人心弦,如同好萊塢的形象,這邊是完成夢想的Dreamland,雖然這世界並不完美,但我們仍然可以追尋自己想要的,並堅持做正確的事,看完有了正向的希望,才是《好萊塢》想帶給我們的。
《金都》可以看成一段簡單的婚姻故事,但其實還可以看得更多,導演在一段小故事中,放入了香港人...不,是全世界的人都嚮往的大命題:自由。
網路的好評看現場觀眾反應就知道,在關鍵劇情倒抽一口氣、之後此起彼落的啜泣聲和面紙塑膠包裝的摩擦聲,我想沒什麼反應比這還誠實了。
從這部片上映以來,一直都有人在討論夏天和湯姆究竟誰對誰錯,吵到在去年電影十周年時,娛樂周刊直接請兩位主角出來現身說法,並討論續集的可能性。演員本人對劇本的解讀,加上網路各方論戰,我想各種說法在眾多文章中都已經有非常完整的解釋。但對於事隔多年再重看一次的我來說還是有好多感觸想講,所以就當我的碎碎念吧。
其實當時看到《火口的二人》的預告時,這種有限自由中的放蕩不羈、突破世俗眼光的歧異愛情,還有加上預告的調性,不知道為何一直聯想到李滄東的《燃燒烈愛》,而透過聊天聊出愛情哲學則讓我想到洪常秀的作品,但這兩位導演我都怕爆,身為假文青的我實在無法招架,結果看完意外的有對到一點頻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工地上遇到的工人,以及他們的態度和價值觀。透過和師父的互動,作者分享了對工作和生活的感悟。文章中處處透露著樸實和簡單的人生態度,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感慨。
Thumbnail
  本劇經同名原著改編後,更加深理解了做工的人的工地環境(取景自位於台南正在興建中的29層樓建物)、工地食物鏈(環保局>工地主任>承包商=工頭=包頭>大師>小工>臨時工)、工種(噗嚨共三人組:鐵工阿祈、模板工阿昌和怪手司機阿全)、工地術語(「上手」:氧氣乙炔、「外事仔」:下班兼差、「41仔」
Thumbnail
─ 寫在工廠氣爆後的勞資心態 對新世代工作者 隨工作者認知成長,「我有多少能力是我的本事,我願意為你付出多少能力是你的本事。」的觀念逐漸成熟。當工作者在衡量薪酬與去留時,逐漸改變為,除了實質金錢回饋,這份工作所提供的尊重也是重要平衡點,包含「對我的生命的尊重」、「對我的價值的尊重」。 對領
我也知道書店不賺錢的,但是如果你要找人打工一定要事先講清楚是免費的還是有時薪的,我自己也錯在沒有先問清楚,覺得跟文青談錢就是俗。我一直活在工作就有時薪跟勞健保是正常的,原來之前得到的那些理所當然的福利,現在都是必須要靠自己去爭取才有的。
Thumbnail
昨晚在YouTube看到一部紀錄片「如此打工30年」,11分鐘的影片,沒有主持人,沒有旁白,掌鏡人靜靜的跟拍著中國農工搶工的一天。作者反思自己對於大陸人的偏見,從家族的故事到親身的遭遇,發覺自己其實和那些所謂的不好的人沒有什麼不同,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人本來就是相同的。
現在的社會,好像很容易用輕蔑來展現自己的高人一等。有時候你根本不知道是為了什麼?然後自己就如此被對待了! 也許輕蔑是不需要成本的!他根本不用証明自己是什麼,只要嘰嘰呱呱的說你不是什麼就好了!而自己確實也是平凡人群中的一階而已。雖然比對方要好上很多,但是還沒有好到令對方閉嘴的程度!所以你就只有兩個選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Thumbnail
打工者必須釐清打工不是打雜,而是培養職場競爭力的過程。對工作的態度決定生活質量和人生的層次,隧道視野效應理論描述視野越小,能力提升越受限。
Thumbnail
是否你也曾在找某些職位工作時,下意識避開某些行業別或職務內容呢? 這樣表示有歧視的意味存在嗎🤔️? 歡迎一起討論!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工地上遇到的工人,以及他們的態度和價值觀。透過和師父的互動,作者分享了對工作和生活的感悟。文章中處處透露著樸實和簡單的人生態度,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感慨。
Thumbnail
  本劇經同名原著改編後,更加深理解了做工的人的工地環境(取景自位於台南正在興建中的29層樓建物)、工地食物鏈(環保局>工地主任>承包商=工頭=包頭>大師>小工>臨時工)、工種(噗嚨共三人組:鐵工阿祈、模板工阿昌和怪手司機阿全)、工地術語(「上手」:氧氣乙炔、「外事仔」:下班兼差、「41仔」
Thumbnail
─ 寫在工廠氣爆後的勞資心態 對新世代工作者 隨工作者認知成長,「我有多少能力是我的本事,我願意為你付出多少能力是你的本事。」的觀念逐漸成熟。當工作者在衡量薪酬與去留時,逐漸改變為,除了實質金錢回饋,這份工作所提供的尊重也是重要平衡點,包含「對我的生命的尊重」、「對我的價值的尊重」。 對領
我也知道書店不賺錢的,但是如果你要找人打工一定要事先講清楚是免費的還是有時薪的,我自己也錯在沒有先問清楚,覺得跟文青談錢就是俗。我一直活在工作就有時薪跟勞健保是正常的,原來之前得到的那些理所當然的福利,現在都是必須要靠自己去爭取才有的。
Thumbnail
昨晚在YouTube看到一部紀錄片「如此打工30年」,11分鐘的影片,沒有主持人,沒有旁白,掌鏡人靜靜的跟拍著中國農工搶工的一天。作者反思自己對於大陸人的偏見,從家族的故事到親身的遭遇,發覺自己其實和那些所謂的不好的人沒有什麼不同,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人本來就是相同的。
現在的社會,好像很容易用輕蔑來展現自己的高人一等。有時候你根本不知道是為了什麼?然後自己就如此被對待了! 也許輕蔑是不需要成本的!他根本不用証明自己是什麼,只要嘰嘰呱呱的說你不是什麼就好了!而自己確實也是平凡人群中的一階而已。雖然比對方要好上很多,但是還沒有好到令對方閉嘴的程度!所以你就只有兩個選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Thumbnail
打工者必須釐清打工不是打雜,而是培養職場競爭力的過程。對工作的態度決定生活質量和人生的層次,隧道視野效應理論描述視野越小,能力提升越受限。
Thumbnail
是否你也曾在找某些職位工作時,下意識避開某些行業別或職務內容呢? 這樣表示有歧視的意味存在嗎🤔️? 歡迎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