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的牢籠

#習慣的牢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依稀記得有一段漫畫情節是這樣的:

年輕的天才籃球手加入球隊,隊中老資格的隊員不想失去自己的位置,就跟他胡扯,說他的射球姿勢有點怪,天才球手以為自己的射球姿勢有問題,陷入「要改正姿勢」的深淵,狀態越來越差⋯⋯

我之前寫過一篇名為《世代之間 - 再也負擔不起的失去》的文章,提及世代之間的角力。不過,原來不單如此。一個堂會的信徒,有時都會各自有自己的地盤。這件事情,可以是不知不覺就會發生的。

誠如 #哥林多教會,#保羅 在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也提及這樣的事情:

「弟兄們,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因為革來氏家裡的人曾對我提起弟兄們來,說你們中間有紛爭。我的意思就是,你們各人說『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亞波羅的』、『我是屬磯法的』、『我是屬基督的』。基督是分開的嗎?保羅為你們釘了十字架嗎?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洗嗎?」(#哥林多前書 1:10-13)

哥林多教會是如此,換成今天的話可能會是這樣子:

  • 「我是屬於某某堂的。」
  • 「我是屬於青少年事工的。」
  • 「我只會聽某某傳道人的講道。」

更甚者,這些弟兄姊妹可能不肯接受其他新來的信徒。雖然口頭上沒有說明排擠,但待久了就會明白,大家不期然就只接受自己身處的環境和做事方式,而不接受其他人的意見,把這些都視為干擾。

這些堂會的小圈子,正是讓堂會(甚至是教會)裹足不前的癥結所在。

試想一下,一個新來到堂會的信徒,未有適應堂會的各樣習慣,然後堂會的弟兄姊妹就跟他說:「你怎樣怎樣不好,我們這裡不是這樣子的。」甚至暗暗地不讓新來信徒服事,也不關心他。

這樣,不就會毀了一個好端端的信徒嗎?

不,這可是毀壞基督身體的的行為。

堂會們,小組們,你們願意打破這些小圈子,接納其他與自己不一樣的弟兄姊妹,竭力建立耶穌基督的身體,為主作見證嗎?

avatar-img
Patrick Chan的沙龍
7會員
55內容數
新的一波移民潮又來了,美國是其中一個熱門的理想地方。可能大家有很多問題,也預計不到會有什麼挑戰。 作為移民美國二十多年的先鋒,站在美國與香港中間,可能可以幫到大家解答一些了解美國生活上的一些問題,或者是為移民這個題目提供一些思考方向。 Let's do this! 移民美國,的確 #像極了愛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Patrick Ch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是 #棕枝主日,也就是復活節前一週、耶穌基督進耶路撒冷城的紀念主日。早上牧師講道,選了路加福音19:37-41進城的一段聖經,以「#耶穌基督 #哭了」為題,講論為什麼耶穌基督進城後會看著耶路撒冷而哭⋯⋯
與人相處真的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總覺得很吃力,是我的死穴。
如果沒有生命當中沒有「慢跑」(#屬靈操練)的過程,在屬靈生命上準備充足,當風浪來到的時候,大概就會吃不消了。
今天是 #棕枝主日,也就是復活節前一週、耶穌基督進耶路撒冷城的紀念主日。早上牧師講道,選了路加福音19:37-41進城的一段聖經,以「#耶穌基督 #哭了」為題,講論為什麼耶穌基督進城後會看著耶路撒冷而哭⋯⋯
與人相處真的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總覺得很吃力,是我的死穴。
如果沒有生命當中沒有「慢跑」(#屬靈操練)的過程,在屬靈生命上準備充足,當風浪來到的時候,大概就會吃不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