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劉備統治蜀漢,酒要專賣,不准民間私釀。有一天,他出來巡視,發現有個人家有釀酒的器具,便下令把那家人抓起來。在旁跟隨的簡雍便問劉備為何抓人?
劉備說:「他們有酒具,必有私釀,自然該抓。」
簡雍這時突然叫士兵把路邊一個人抓過來,說這人有罪。
劉備問:「他有何罪?」
簡雍答:「他犯淫罪。」
「怎麼說他犯淫罪,可有證據?」
「有,他有淫具。」
劉備聽了,哈哈一笑,把人全放了。
國際知名的心理學教授洪蘭說過一個她親身的經歷,她有一回坐火車,在月台剪票口,一個手撐拐杖的小兒麻痺症女孩,因為沒帶證件而不准用殘障票,和收票員爭論起來。最後,火車來了,女孩只好悻悻然補票。洪蘭對收票員說:「你難道看不出她是個殘障者嗎?」
收票員說得很無奈:「規定就是規定,沒有證件就不能打折,不然萬一被抓到我要自己賠。」他很無奈,你很無言。
而理想的教育,是要因材施教,因時施教。
論語先進篇,子路問:「聽到事理,可以立刻去做嗎?」
子曰:「尚有父兄在,怎麼可以呢?」
冉有也問:「聽到事理,可以立刻去做嗎?」
子曰:「立刻去做。」
公西華在旁邊聽糊塗了,問孔子為什麼沒有標準答案?
子曰:「冉有做事慢,所以催促;子路太性急,所以讓他緩一緩。」
釋迦牟尼也碰過同樣的事。有一次,弟子問他,為什麼同一個問題,早上來問的人,跟傍晚來問的人,得到的卻是不同的答案呢?
如是我聞,佛陀指著太陽說:「早上的太陽和下午的太陽,位置也不一樣啊!」
張不三搭火車,到站後走下火車,張不三臉色發白。朋友李不四來接他便問:
「你怎麼啦?不舒服嗎?」
「暈車,我每次搭火車,只要反方向靠背坐車,就暈得厲害!」
「那你為什麼不跟對面的人換座位呢?」李不四說。
「我也想換啊,但我找不到人換。」
「為什麼?」
「我對面沒有坐人啊!」
笑完以後,我們可得到三個概念:
一、標準答案死得快,跳脫框框能解開。
二、大腦喜歡標準答案,習慣「聚斂式思考」。
三、要有創意思維,必須給大腦加掛另一個「擴散式思考」的習慣。
掌握這些概念,你在思考創意時,冒出第一個答案要先放一邊,去尋找第二、三、四、五、六、七……更多答案,這樣你就步步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