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派與保守主義是什麼(三)

2020/09/2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上次提到的封建多元權力體系繼續談起。
因為封建體系,小邦林立,各地貴族武士雖然會有互相征伐的時候,但發生糾紛需要協調的時候,各方勢力包含民眾或各個生產性團體(農人、工人、漁夫等),申訴管道很多並不被壟斷。
在這裡我們可以把生產性團體(民間)與消耗性團體(封建貴族武士)拆分開來看。
封建貴族武士所形成的政府,本身是不事生產的,那麼在戰爭代價高昂的時候,他們是憑藉由什麼仲裁的呢?自然就是憑藉著貴族武士自身以威望所建立的規則,這些規則留在負責記錄的單位,漸漸地就會演化出習慣法法庭。
未來如果遇到類似的糾紛時,就可以利用習慣法進行審判,而免去糾紛雙方所付出的成本。而審判的依據,經常就是各方所簽署的契約。
這些契約可以決定的事情很廣很多,小到某某莊園裡面所生產的酒,每年應該要送幾桶給某某公爵;大到決定一個公國的王位應該由誰繼承等等,都是由雙方或者是多方所簽訂的契約所決定。
要是今天有人不高興要上法庭打官司,就必須拿出當時的契約,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讓習慣法法庭的法官進行審判。當然,習慣法法庭每次判決之後,原初的契約可能就要經過修改,甚至是重新簽訂。
但整體來說,因為沒有一個壟斷性的暴力團體,可以任意撕毀契約而不受到多方勢力懲罰,反而形成了一種較為穩健的社會系統。因此,封建體系是由「契約」與「習慣法判例」所構成的。
習慣法判例並不是死的東西,隨著時間,有很多顯然與當代風俗習慣違背的老舊判例,會因為漸漸地不被新的法官引用而退出歷史舞台。某些新而合宜的判例則會因為經常被法官引用而增強增廣,到最後甚至變成廣為人所接受的風俗習慣,進而影響人們的普遍價值觀念。
例如:婚姻與財產繼承制度,不但成為了廣為周知生活習慣,到現在也還影響著人類社會本身。
總之,封建體系是權力分散的,相對來說,消耗性組織(政府)對於生產性組織(民間)的干涉也少,民間因而可以有許多彈性,研發出新的工藝技術、組職、規章、甚至是革命性的觀念。現在的歷史教科書,經常把中世紀(5C-15C)敘述為黑暗的,混亂的,壓迫與奴役的時代。
史學家們不願意正視的是,他們所歌頌珍視的政府官僚體系,本身毫無生產力可言。當政府官僚體系陷入衰弱與黑暗的同時,民間也正在這些歷史學家無法理解的地方成長茁壯。中世紀西歐封建體系所孕育的巨大社會潛能,為文藝復興與大航海時代奠定了基礎。事實上黑暗時代毫不黑暗,而是燦爛輝煌的時代,西方秩序輸出的高峰。
圖為巴黎聖母院,建造時間為1163~1250年。你能想像那是個社會只有破敗與毀滅的黑暗時代嗎?
延伸閱讀:黑暗時代有多黑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qzq01i2O3U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常山七次郎
    常山七次郎
    自由言論就是自由言論,對於流行觀點和非流行觀點都是一樣的。我們不可能一邊宣稱這是一個自由的國家,一邊又把言論劃為可接受的和不可接受的兩部分。 如果有一種檢查制度可以把3K黨從電視裡剔出去,那麼,同樣的制度也許早就把馬丁‧路德‧金恩的講話從阿拉巴馬州剔出去了。必須聽那些聽不下去的話,這正是我們必須為自由支付的代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