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從生態女性主義的視角思考人類世

2020/10/1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源: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人類世(the Anthropocene)一詞是由希臘文的人類(anthropo)和地質學的年代單位(-cene)所組合而成的新詞彙。在這個世紀初Paul J. Crutzen和Eugene F. Stoermer認為人類在地表上的活動已經影響地球的運作,且足以使用一個新的地質時代來代表,因此他們提出人類世這個概念,來指稱我們這個時代所處的地質時期(Crutzen and Stoermer 2000: 17-18)。然而,在人類世一詞被提出之後,許多學者反對以及質疑其精確性。爭議的字眼立馬引發了各個領域學科的積極介入與討論,如化學、地質學、物理學、環境科學、人類學、歷史學、社會學等。事實上,語言的命名政治,從來都不是價值中立的,而是涉及到思考的曲徑和提問的方式。如同「火燒世」(Pyrocene)、「資本世」(Capitalocene)、「蘇魯世」(Chthulucene)、「塑膠世」(Plasticocene)等具爭議性的概念,都是擁有不同的理論論述,以及在特定立足點的物質與符號基礎上,所建立而成的概念組。學者張君玫認為,我們應該視人類世為一組新的問題意識,它彰顯且揭示了數百年來人類危機意識的延續與斷裂:
延續的是人類身為人類的危機,包括外部和內部的危機,亦即人和人的階序差異, 以及人和非人的階序差異。…… 斷裂的則是,在人類世的意識中,人類歷史很顯然並不僅是人類的歷史,而早已是地球的歷史,或「『非人』的歷史」。換言之,這種人類歷史獨特性的斷裂本身恰好是另一種延續或扣連。(張君玫 2020: 16)
在這個時代下,我們所要關注的不僅僅是「人」對「人」的壓迫關係,也得包括「人」對「非人」或「地球」的自然剝削。因此,二十一世紀是一個重要的歷史分野點,生態的轉向(ecological turn)強調「人」與「非人」之間的動態交互構成,以及批判人類中心主義(Anthropocentrism)的階層世界觀。同時,這樣的批判也必然牽涉到各種層面和向度的多重緊密交織的壓迫、剝削和排除——性別、族群、種族、階級、性傾向(Crenshaw 1991)。我認為,如果我們從生態女性主義(Ecofeminism或Ecological feminism)的觀點出發來重新思考「環境」、「自然」與「女人」的身份認同與界線,會擁有不同的行動方向及思考模式。在過去,生態女性主義時常被批評為一種二元論(dualism)或本質主義(essentialism),然而這是一大誤解。舉例來說,澳洲的生態女性主義者Val Plumwood(1996)認為,人類中心主義的地位,如同男性中心主義(Androcentrism)在女性主義中的地位一樣,都是關於「他者」如何被宰制、壓迫與殖民。此外,在父權體制(patriarchy)下,「女性被自然化」、「自然被女性化」,這兩者被看待的方式皆是基於一個社會建構的事實:「男性優於女性」以及「文化優於自然」的層級支配邏輯(Warren 1990)。因此,藉由上述兩個例子,我們能看出生態女性主義的理論主張並非是強化、僵化與本質化「自然/文化」或「男性/女性」之間的二元對立;相反地,生態女性主義試圖凸顯出各種支配的邏輯,以及不同支配關係中的關聯性,尋求一個更有力的抵抗方法(紀駿傑 2003)。
人類世的來臨,揭示著種種氣候極端的惡況以及生態系統不平衡的狀態——在這之中,也參雜了各種權力體制的壓制。倘若我們能更動態的理解到:生態不同於「自然」(nature)或「環境」(environment),因為生態的意義本身就是「家」;那麼,我們可以重新思考一個生態或一個家,是如何、是什麼、有誰、有什麼。事實上,種種的討論都是圍繞著「我們如何共同生活」的一大政治命題。本文是一個起點。藉由以上的閱讀,期望讀者能夠了解我們所面臨的危機,並共同挑戰各種權力體制。往後的文章也會有更深層的內容與批判。
參考文獻:
  1. Crutzen, Paul J. and Eugene F. Stoermer, 2000, “The Anthropocene.” IGBP Newsletter 41: 17–18.
  2. 張君玫,2020,〈人類世中的女性主義:立足點、地方與實踐〉。《中外文學》49(1): 13-60。
  3. Crenshaw, Kimberle, 1991, "Mapping the Margins: Intersectionality, Identity Politics, and Violence against Women of Color." Stanford Law Review 43(6): 1241-1299.
  4. Plumwood, Val, 1996, "Androcentrism and Anthrocentrism: Parallels and Politics." Ethics and the Environment 1(2): 119-152.
  5. Warren, Karen J., 1990, "The Power and the Promise of Ecological Feminism." Environmental ethics 12: 126-146.
  6. 紀駿傑,2003,〈生態女性主義:連結性別壓迫和物種壓迫女性主義的觀點〉。《女學學誌》16: 295-321。
Wei
Wei
不僅僅是人類的,後人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