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的精神。
方格精選

台灣人的精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果二十年後我回想起2020這一年,那武漢肺炎奪走全世界一百多萬人的生命這件事,一定是我怎樣的忘不了的慘痛回憶,不過這是屬於全球人類的悲痛,對於台灣人來說,我想最不該遺忘的一件事就是:屈服只會帶來屈辱。


還記得年初時,武漢肺炎剛爆發,全球的人包括世界衛生組織,都不重視這個疫情,連美國總統都戲稱這只是一場小感冒,不會影響任何事情。唯獨曾遭受過SARS的台灣戰戰競競的面對件事,當時因為封鎖航班,暫時不讓某些人回國的新聞還鬧得沸沸揚揚,但此時的中國並沒有給予台灣任何援助,甚至是在國際上完全封鎖疫情的消息,讓那時的台灣在國際上看起來就像是慮病症患者,如驚弓之鳥般四處衝撞,讓不少翻牆過來的中國人還不停恥笑「灣灣」們的無知膽小。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照片和影片被公民記者們拚死命的的流傳出來,世界上的人才漸漸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這後面的各國利益糾葛導致防疫不慎等等的後果大家也都知道,我不須再贅述,只是到這時的中共都還用一種強盜的語氣譴責台灣,甚至聯合WTO裡早就被買通的官員們對台灣霸凌,讓台灣有一度還被推到刀口上去混淆視聽,藉此推卸官員包庇中國掩蓋疫情資訊的錯誤。


當一件又一件的國際事件發生在台灣身上,我常會站在執政在野雙方的中間去看兩方的意見和立場,大部分時間我都很贊同執政黨的魄力和政策,也確實因為當局對疫情的防範又快又全面,讓僅有一海峽之隔的台灣面對這樣恐怖的疫情能安然度過,不讓國民天天活在生離死別的恐懼之中。


但有時我又會害怕,某些政策或發言會不會導致台灣和中國之間的關係惡化到不可回頭的局面,這樣的方向真的是台灣人要的嗎?在野黨提出的和中國和平相處,難道真的毫無參考價值可言?就如同以往那樣對中國採取友好的政策,今天又會是怎樣的局面呢?


然而當香港的革命事件演變成一樁樁政治迫害和流血衝突,看見只有十幾歲的孩子在街上被武警打的頭破血流,絲毫沒有反抗能力卻依然不被饒過,還有新疆的再教育營、內蒙古的抗議衝突等等情況讓我意識到,即使俯首,也不會換來和平,只會被壓在地上打,看著家人朋友被迫害卻無法替他們發生,等到那時候想要再改變已經來不及了!


我想多數台灣人之所以會選擇較為激進的路線也是因為意識到這一點,再加上在野黨如變形蟲般的政策改變,和他們在台灣人心中製造的陰影揮之不去,因此目前的台灣,選擇自己的路走,不趨附中共,不受言語暴力和武力威脅,這一年的每個政策,每次抉擇,都不該被世世代代的台灣人給遺忘。

回首台灣自荷蘭人招募漢人來台後的歷史,每一代台灣人都經歷過流血鎮壓,每一代祖先都曾挺身而出捍衛家鄉,即使造成了數次人才斷層,即使死傷無數,但從未敢遺忘自己身為台灣人一天。不論是哪個族群,只要在台灣紮根了,心裡愛著這塊土地的都是台灣人,然而身為台灣人,我們永遠不該遺忘的就是對這塊寶島給予我們的自然資源和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以及先人為了後代的安樂所流的血和汗。


如果有一天,再也沒有人記得台灣曾經走過的歷史,和這塊土地的脈絡,我想這會是這塊土地最大的悲哀。希望世世代代的台灣人能記得這一年來中國對台灣毫不掩飾的文攻武嚇,不要被某些過於理想化的言語所蒙蔽,記得邱吉爾說過的:「在戰爭與屈辱面前,你選擇了屈辱!可是,屈辱過後,你仍得面對戰爭!」唯有保存台灣政權的完整性,幾百年來的台灣歷史才能永遠被世人記得。

avatar-img
金的日常隨筆
50會員
127內容數
我會在這裡放一些閱讀隨筆和日常散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金的日常隨筆 的其他內容
做完減重手術之後,我躺在病床上一邊忍著各種身體疼痛,一邊幻想著自己會像氣球消風那樣很快就會瘦到理想的體重,一開始也的確因為幾乎無法進食,體重掉的飛快,但直到滿兩週後我開始意識到,這不是我減重旅程的結束,而是開始。 到開始可以吃流質食物後,我替自己準備了米湯、蒸蛋、蛋白飲等等的餐點,但這
作為一個比起小說更愛讀散文的讀者,我評價散文的標準就是日不日常,對我來說比起文字拗口、矯情造作的主題式散文,我更喜歡讀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小事或是一些很細膩的情感,相信受過國高中國文教育的人都聽得懂我的意思,那些在課本裡無聊至極的散文根本打壞了「散文」的名聲,以至於有些學生一聽到散文兩個字就兩眼無
前一陣子聽Podcast時,偶然聽到主持人提到一種主義——斯多噶主義,起因是她正在分享自己得乳癌的整個就醫過程和心情,節目中的另一位主持人邊聽她的經歷忍不住問她為什麼明明得了癌症還可以那麼樂觀面對? (59:55開始提到斯多噶學派) 她解釋道因為她奉行斯多噶主義,認為已經發生的事情她控制不了
做完減重手術之後,我躺在病床上一邊忍著各種身體疼痛,一邊幻想著自己會像氣球消風那樣很快就會瘦到理想的體重,一開始也的確因為幾乎無法進食,體重掉的飛快,但直到滿兩週後我開始意識到,這不是我減重旅程的結束,而是開始。 到開始可以吃流質食物後,我替自己準備了米湯、蒸蛋、蛋白飲等等的餐點,但這
作為一個比起小說更愛讀散文的讀者,我評價散文的標準就是日不日常,對我來說比起文字拗口、矯情造作的主題式散文,我更喜歡讀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小事或是一些很細膩的情感,相信受過國高中國文教育的人都聽得懂我的意思,那些在課本裡無聊至極的散文根本打壞了「散文」的名聲,以至於有些學生一聽到散文兩個字就兩眼無
前一陣子聽Podcast時,偶然聽到主持人提到一種主義——斯多噶主義,起因是她正在分享自己得乳癌的整個就醫過程和心情,節目中的另一位主持人邊聽她的經歷忍不住問她為什麼明明得了癌症還可以那麼樂觀面對? (59:55開始提到斯多噶學派) 她解釋道因為她奉行斯多噶主義,認為已經發生的事情她控制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