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做好的網頁在自己的電腦上看,真心覺得自己怎麼可以做的這麼完美!!
當你丟了網址給朋友看時,他卻說 : 你做的跟你說的好像不太一樣
你愣了愣看了朋友傳給你的截圖,這才發現網頁整個大跑版......
究竟,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呢?
RWD & AWD
由於每支手機的解析度不一樣就連螢幕也分了不同尺寸,因此同一個網頁在不同設備中所展現出來的樣子也會不一樣
所以有了 RWD 與 AWD
RWD
響應式網頁設計(Responsive web design,RWD)
是一套 CSS ( 可以設定包括桌機手機等不同的樣式 ) 適用於各種裝置,根據設備大小流暢縮放去決定呈現在該設備出來的樣子,這是目前最常見的網頁設計方式,也是趨勢
但是 RWD 如果寫法不夠謹慎、設計複雜,破版、跑版的情況是很有可能發生
- 優點 ── 一致的介面體驗,解決佈局上的管理以因應不同的裝置,而且有著單一 URL 網址能增進 SEO 的效果
- 缺點 ── 考量結構上的變動,當層級和資訊量很多的時候,呈現的東西有限
AWD
自適式網頁設計( Adaptive Web Design,AWD )
針對不同裝置有相對應獨立的 CSS ( 有設計多少的設備就有多少個 CSS ),程式端會明確的判斷使用者裝置,並導入相對應的 CSS 檔案,在響應式網站尚未如此盛行的時,主要以此種技術為大
- 優點 ── 專門為手機等各設備而設計,充分優化功能
- 缺點 ── 維護要花兩倍工,無法完全符合到各種瑩幕大小,所以在一定範圍內還是要有一點響應式的設計。而因為有不同尺寸的網站,在網址上就會需要做特別的管理
其實 RWD 或 AWD 沒有絕對的好或壞,雖然 RWD 是現在流行的方式但不代表網站使用 RWD 就一定是好的,要根據開發網站時的需求去選擇適合的方法
無論使用那一種,RWD & AWD 都有優化過的使用體驗、讓使用者能專注、讓網站速度變快這些共同的優點
RWD 的使用
要使用 RWD 要了解以下幾個重點 :
- 設定檢視區 / 可視區域 ─ Meta Tag Viewport
- CSS3 Media Queries
- 流動性 / 比例式網格系統
- 自適應的圖片、影片
- 不同設備上的內容
設定檢視區 / 可視區域
在 Html5 時,引入了一種通過標籤控制用戶的 viewport 的方法
viewport 的作用是告訴瀏覽器,目前裝置有多寬 / 多高,當頁面寬度需自動調整時,以便在縮放時有基準
CSS3 Media Queries
Media Queries 代表網頁會先詢問 ( query ) 媒體 ( media ) 的屬性,再根據這些屬性去帶入對應的樣式
通常在 CSS 裡大多是權重大小「覆蓋」的方式,但 Media Queries 本身帶「邏輯」的概念,透過邏輯的寫法,如果媒體條件符合就會套用樣式,反之則不會套用樣式
流動性 / 比例式網格系統
這個部分我在網路上看到很多不同的做法,大多都是使用 CSS 的框架( FrameWork ),Bootstrap 是最廣為人知的
如果是用手動去刻的話,應該是屬於布局( Layout ),比較常看到是用 Flex 去刻畫面,另外還有 Grid 的方式
所以這裡的做法好像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因此不在這裡多著墨
自適應的圖片、影片
為了使網頁上的圖片或影片根據設備去縮放大小,CSS 單位的盡量都使用相對單位
- 絕對單位 ── in、pt、mm、cm
- 相對單位 ── %、px、em、rem、vh、vw
不同設備上的內容
根據不同的設備顯示不同的內容,桌機的電腦螢幕比較大,網站內容較多容易從眾多訊息中抓取自己要的重點
然而手機就不一樣了,手機螢幕較小,網頁盡量不要顯示太多雜亂多餘的東 ( 廣 ) 西 ( 告 ),要讓使用者清楚明瞭的看到網站想要傳達得內容
因此透過響應式的方法,我們可以滿足不同設備的使用者需求
重點懶人包 :
- RWD 一套 CSS適用於各種裝置,根據設備大小流暢縮放去決定呈現在該設備出來的樣子
- AWD 針對不同裝置有相對應獨立的 CSS
- RWD 使用要點 ── 設定可視區域、Media Queries、自適應網格 / 圖片 / 影片、不同設備上的內容
參考與引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