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寫哲學

2021/05/13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7)儘管自己看
 前幾天在一個華文創作論壇閱讀到一篇小說,作者在故事中歷數近二十年來的世界大事如緬甸與羅興雅人的種族悲劇、阿布格萊與關達那摩的照片、佔領華爾街,雷曼兄弟金融海嘯〔這件事情倒常在cable台的電影裡作為故事背景出現〕、巴布迪倫得了諾貝爾文學獎、anders behriing Brerik 大屠殺,科索沃戰爭,王寶強事件和吳宗憲偷腥的花邊我都不知道,還有好幾場世界杯精彩賽事¼¼土耳其政變,阿拉伯之春,賓拉登被狙殺、北韓現在由金小胖當家〔上網google想暸解金小胖是誰?好人還壞人?不小心多看到一則新聞,中國大陸發現一位從年輕時候就進入深山修行一人自給自足的老人竟然連毛澤東和現時國家的國號都沒聽過,遑論文化大革命和改革開放,最高領導人都換了好幾任,拿中小學教科書核心政治教材給他看,大吃一驚。可能嗎?〕這些與我活著同時期發生的事情我都尚且不知那些在我出生之前的歷史事件呢?〔比如此刻有線電視緯來綜合台正在重播近四十年前的連續劇阿信,上星期演到東京大地震,快速敘完這一件大事前後始末在螢幕上僅花不到1分半鐘而已〕我一直想到那天下雨昏睡醒來在破爛賓館按遙控器來來回回交叉觀看定點攝影機拍攝街上密密麻麻穿著紅色上衣緩慢移動的螞蟻人潮,缺少旁白提供的資訊,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感到陣陣惶恐襲來,隨著每一次轉台去極限體王,很快又忍不住轉回來盯著外面我不了解的世界因而體認到自己無知的惶恐,就像雨滴打出的漣漪一圈圈擴大。懷疑自己受矇魅籠罩,正如此時頭頂一朵朵飄來的烏雲,垂降下來將我包覆。〕又該如何理解眼前的畫面?〔一個相似的經驗是去語言完全不通的國家旅行,晚上窩在旅館床上看當地電視;又或者是直接捧讀原典,對比專研學者注釋依傍在手的隱喻。再不然認為所有知識觀點背後暗地都有預設事項,遂學笛卡兒那樣一直後退一直後退一直後退到最極限的meta處......假設沒有注釋、說明、與公眾形象良好可信賴的導讀者為你鋪設導覽前視野,有可能看懂任何一個文本——不管是書寫文本、自然文本或社會文本——嗎?最後考慮一個採自高中夏令營盲讀遊戲的哲學化版本,隨便從古今哲學家的任一本書中抽取數頁,遮去頁眉上的書名、篇名後影印下來,發給學員閱讀——其實錯了,若要更能體現這個遊戲的宗旨,就應該召集一群老少哲學教師讓他們下場玩給大家看——30分鐘後捱個兒進行即席心得報告。學員們能——或有勇氣——對沒頭沒尾不知作者誰人也不知座落在什麼脈絡的文字斷片做出「儘管自己看」的解釋嗎?又或者忌憚有所謂「正確解讀」,不經意限制了真正靠自己的勇氣......〕
 又比如天生眼盲的人聽你描述天空之藍,其深邃如何療癒人心,玫瑰之紅,又是怎麼如愛情般熾烈,他可能獲得關於顏色的概念嗎?這個看起頗像庸人自擾的討論,纏訟數百年未有定論,直到幾年前某神經外科名醫宣稱遇上萬載難逢的機會,一名天生盲人經手術後可以視物了,拆下蒙著眼的紗布他之沒有任何先前經驗傳遞,純粹屬於他自己的第一眼所見......
 前幾年以紀錄片形式的劇情電影在各大影展出過一陣風頭,引發諸多討論的Wolfpack,一大家子兄弟姐妹自出生就被父親鎖在一間大樓公寓內不淮外出,與世界的接觸只能憑靠窗口俯瞰外面的街景,還有日以繼夜看DVD、cable電影台。電影看太多了,孩子們唯一的遊戲娛樂就是依樣畫葫蘆自製服裝道具記誦台詞把喜歡的電影情節照樣搬演一遍,直到有一天趁機跑了出去,在街上蹓躂達了幾天¼¼我把它看成柏拉圖洞中映畫的當代科技與影視版本〔以前哲學家總是由人是被丟到一個如何如何的生存環境下這樣子的還原性預設開始思考,但從當前的文化實踐看來,現代人=被丟在充滿影像和螢幕的地界,一個遍布螢幕的存在之林。存在被扔到螢幕之林,面對螢幕,並以螢幕建構自身。甚至,每個人也都是螢幕式的存在——從FB大廈玻璃帷幕的窗口探頭向世界打招呼——螢幕是一扇開向世界的視窗,只是從這個窗口看出去,世界同時也是一項影音產品。reality在螢幕之後,或者如有些人做的特別解釋,reality正在螢幕之後消失。這就是我輩存在史詩的起始篇章,除此不再另有鄉愁,或其他歸向之所。〕正統哲學史拿柏拉圖洞穴中的燭影映畫比喻真實與虛幻,仔細想想,對於21st-century screen man來說,未脫刻板印象與簡單二分法,這其實是好人與壞人的預置判斷法在知識論上的套用,可是仍有不少人提到柏拉圖時並未意識到自己正好站在真實與虛幻二分對待那條線上。
  〔剛剛休息去看了一會兒電視,a.只有影視小說裡才有好人和壞人,現實上每個人都只是普通人,不會有什麼事物一定有益,什麼事物一定是帶來害處。b.新上檔一個台灣農業鏈結全世界的形象廣告,製作團隊把畫面拍得多情而美麗,不輸日本映畫。然而有旅行經驗的人都知道,平均而論,往來日本各地的實景與畫面落差不大,甚至旅人迭有實景比畫面更美的經驗,而台灣往往到了現場才發現實景跟攝影高手美拍的畫面不是同一回事,常有受騙之嘆。但是以拍攝的畫面為標準,我們的環境美學不是一天一天在進步嗎?要不了幾年,實景自會追上畫面。現實總是跟在擬像後面,亦步亦趨,所謂時代的車輪,是擬像拉著現實往前跑,而不是相反。〕
        (8)
 結束流浪童工生涯返家後我有了自己的第一個書架——父親把房間中唯一的窗戶從外面堵起來,在我書桌前方的白牆上形成一個60 x 60 cm的正方形凹洞,我利用原來窗戶的窗檯置放自己購買的第一批書籍〔一直去舊書店而不是新書店買書回來迫切想把那個窗洞填滿......〕

  插入檔案,信件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浮生 電<[email protected]> 2015年4月7日 週二 於 下午10:02
收件者:vanny姊姊
> 今日我的洗衣機運轉了三次
> 怎麼夏天要來了 但明天似乎又下雨了
> 而且明天要去公司
> 如果還下雨
> 一切就更顯得憂傷了
 正在看一部黑白電影被打斷,誤闖舊書店的非專業讀書者;任你流連天氣又還說三道四,假期前我衣櫥裡的季節提早更替完畢。
     (1)你曉得我寫每一封信都很專心
 2007年初夏那次重新聯絡,是我修業期限屆滿遲未繳出論文受到退學處分的時候〔好像連學分都沒修夠〕,父親也差不多同時間去世;還有感情糾葛,不合法的創傷。我依MSN上的約定〔刻意約得很模糊,讓你以為我不是認真的〕,做了義式燉飯和濃湯〔應該是海鮮南瓜口味〕,在夜間的市區繞圈子,故意白費力氣撥打幾十通電話〔訊號由未接轉為關機,我想為通話記錄留下一筆自動累加儲存的記錄〕,最後車子停在光點,〔不確定是柏格曼或費里尼,得去翻舊筆記本。〕默默吃完食物,進去看了最後一場電影。
 在故意編織錯亂的印象裡又彷彿那天已是九月,颳颱風,強勁的斜雨,我將借來未歸還的摩托車停在騎樓,全身濕淋淋進去看熱情馬祖卡午夜場。中途發現鑰匙插在車上忘了取下,也不覺得有什麼所謂。散場出來車仍孤單停在整夜照明的服飾店櫥窗前,和打扮成熟亮眼的塑膠假人形影相伴,我騎上高架橋被半夜漸息的風雨一下翻倒。
 心裡一直固執以為以上兩件不同的事實同樣都是真的。
   (2)可能此正俗語所云:雖初夏不欲遠行,但陽光已然熾熱。
 美麗的塔什庫爾干。我小時候喜歡的曲子,自從那卷盜版錄音帶遺失之後,再怎麼樣都找不到同一首曲子。後來透過網路從匈牙利買來一張大陸的舊唱片,其中有一首〈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聽起來與我心中留存那曲子的記憶頗多相似,由寫在封套上的說明知道這是中國現代民族音樂中的一首名曲,有多種改寫流傳,但沒提到〈美麗的塔什庫爾干〉。我把〈陽光照耀著〉錄進電腦,曲名改做〈美麗的〉,上傳網路混淆視聽,撥弄歷史。我曉得人的記憶常會有錯,但這次……
    (3)隨機播放的歌聲要我們在記憶裡畫一個X
 常常凌晨三點去便利商店拿網路買的書,街口二樓通宵營業的飛鏢輕食店陽台吸菸區總還有人聊興高昂,跟著手機撥放的mp3一起歡樂。我聽到歌詞唱:從今以後請你一定要忘了我的名字……擔心以後總有一天我會忘記所有人的名字……於是就試著檢查自己的記憶,看看是否忘了誰的名字……一個一個往前追朔……
       (4)生活裡總還是會有些聲音
很少〔像以前那樣〕聽音樂了,若是把唱片放上半壞的唱盤轉上幾分鐘,就會有因自覺時間來不及而肇生的焦慮感……偶而不小心打開itunes 聽見以前從唱片轉錄的聲音¼¼旋律與音符,歌詞或談吐,現在對我都只是聲音而己了……
 我想你是世界上第二個始終在心裡真正看重那些由過去的自己寫下的BBS信件的人〔以寫信維生,最初還是我從你信上學來的說法〕,第一個當然是我自己。
vanny姊姊<[email protected]>於2015/4/6(週一)12:03AM寫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電子浮生
    電子浮生
    彷佛那天在高空飛的時候一個不小心墜落下來使得高中生涯成為他人生中念念不忘唯一的高峰……〔星期天早上一個大叔背書包出門一直走一直走,街坊瞧他神色怪異攔下來問他去哪裡?他很堅定說要轉學去電影我的少女時代裡面的學校重新讀高中,云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