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熊回家-南安小熊教我們的事》小感

讀《小熊回家-南安小熊教我們的事》小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小熊回家-南安小熊教我們的事》是台灣首度送野生小熊回山林的故事,2018年在花蓮南安瀑布步道發現一隻和熊媽媽分開的小黑熊妹妹,約3-4月大,身體虛弱。最後由林務局和台灣黑熊保育協會收養訓練協助其回歸大自然。野訓團隊幫南安小黑熊成立臉書粉絲團,讓大眾能看見小熊成長訓練的過程,並且向社會大眾發起募資,短短40天就超過新台幣453萬元,還有小學生發起義賣將所得捐出,還有為了讓小熊能認識並習慣山林的野味蔬果,發起募野果計畫,民眾熱心響應,還不時追加贈送給工作人員加菜的好味。看到這些愛心的集結真的相當感動。


而小熊的故事也讓我們對台灣黑熊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伸出小小的熊掌折樹枝做窩的畫面,台灣黑熊是世界唯一會築巢的熊類,許多人工飼養的黑熊沒有此項技能,但小熊大概是從媽媽身上學習到的,看著牠躺在自己在樹上做的窩內伸展四肢,望向星空,好像有點孤單又有些自得其樂的模樣,真是又討喜又可愛。


另外,小熊與原本要做為獵物的母雞「熊麻雞」跨種族有同伴之情,也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小熊野放的訓練,與人切斷連結是重要的一課,要教導牠怕人不要主動親近,雖然不捨,卻是必要。


也許我們一般人的生活距離黑熊有點遙遠,但是台灣黑熊常被用於推廣台灣意象的吉祥物,像是觀光局吉祥物「喔熊」、世大運的「熊讚」、高雄熊、Taiwanbar的「黑啤」等。對於台灣黑熊本尊的認識與保護實應更加普及。


《小熊回家》這是本簡易的科普書,用實際動人的故事來傳達保育的可能性與重要性。特別是台灣黑熊常有斷掌的悲劇,過了數十年問題仍在,讓人心疼。台灣黑熊為台灣陸域生態系統中食物鏈的最上層,雜食性的黑熊對於動植物生態的平衡扮演重要角色。很佩服像「黑熊媽媽」黃美秀教授等,長年來翻山越嶺,不單單是身體勞力的艱辛,更要忍受無數的挫敗,這些動物研究請命奔走。當然,除了黑熊以外還有許多生物值得我們認識與關注。


生物展現出的多樣性及行為樣態,常常打破我們人類的思維與眼界,有時候用我們慣有的標準去視之可能難以理解,但也讓我們了解到不同生命的生存策略與方式,而同物種間不同個體也各具差異,每多認識一分都不禁感嘆生命之奇妙,也提醒的人類多一分謙卑與尊重。


地球的孤兒~熊的國度,台灣黑熊生存保衛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Lnq12avSr8


【青春名人堂】黃美秀/南安小熊返家周年紀念有感:更嚴峻的明日?

https://udn.com/news/story/12663/4541460


https://readmoo.com/book/210112195000101

avatar-img
小鈍鸚的沙龍
2會員
3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鈍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4TIFA 青春版《牡丹亭》二十週年慶演,以創新思維透過文學、音樂、演出、美術、舞臺等方式呈現崑曲藝術唯美細膩,開拓新世代觀眾,期待持續引入新血及新意,延續「崑曲文藝復興運動」。演出由衷感謝能再次回味少女時期的青春夢,呼籲珍惜每一次演出,懷念美好時光。
週末前夕夜晚與好友欣賞了電影《我的完美日常》,內心激起層層漣漪,直到坐在桌前的此刻仍餘波未歇。尤為震撼我的,莫過於役所廣司在電影末尾的演出,這是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演技」既純粹又深邃的力量
今年臺北時裝週的《當代工藝 時尚跨界》,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再度策劃,串聯6組當代工藝家與服裝設計師,以金工(蘇小夢X黃薇)、竹藝(林靖格 X ALLENKO3 柯瑋倫)、複合編織(康雅筑 X TANGTSUNGCHIEN 唐宗謙)、纖維編織(鍾瓊儀 X 8=D 張亞詰+李嘉泉)、石藝鑲嵌(邱
2024TIFA 青春版《牡丹亭》二十週年慶演,以創新思維透過文學、音樂、演出、美術、舞臺等方式呈現崑曲藝術唯美細膩,開拓新世代觀眾,期待持續引入新血及新意,延續「崑曲文藝復興運動」。演出由衷感謝能再次回味少女時期的青春夢,呼籲珍惜每一次演出,懷念美好時光。
週末前夕夜晚與好友欣賞了電影《我的完美日常》,內心激起層層漣漪,直到坐在桌前的此刻仍餘波未歇。尤為震撼我的,莫過於役所廣司在電影末尾的演出,這是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演技」既純粹又深邃的力量
今年臺北時裝週的《當代工藝 時尚跨界》,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再度策劃,串聯6組當代工藝家與服裝設計師,以金工(蘇小夢X黃薇)、竹藝(林靖格 X ALLENKO3 柯瑋倫)、複合編織(康雅筑 X TANGTSUNGCHIEN 唐宗謙)、纖維編織(鍾瓊儀 X 8=D 張亞詰+李嘉泉)、石藝鑲嵌(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