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目所及 25,推動的那個瞬間

2021/06/0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年365天,每天在IG限動連載的雜談(IG帳號「壹肆說」@es_es_say)。
2021/06/01-2021/06/07
我很喜歡的一個物理特性,是動摩擦力小於最大靜摩擦力。
在推東西的時候(想像大一點、重一點的箱子放在地上,不然推起來沒感覺),推力越大,接觸面的阻力-靜摩擦力越大,在推動的那個瞬間,突破最大靜摩擦力,接着維持大於動摩擦力的推力,便能持續前進。
從示意圖來看,推力是一條往右斜上方前進的直線,在從靜到動的那個臨界點,會垂直往下掉落,再一路向右到盡頭。
生活有很多相關經驗,為了移動東西而持續增加力道,忽然手底下鬆了一下,東西動了,就是這樣的物理特性。
也有怎麼樣都推不動、總之今天不想推的時候,覺得自己像是推石頭上山的薛西弗斯,比起徒勞無功,更多的是在日復一日中忘記重複去做某件事的意義,可能本來就沒什麼特殊價值,或是已經成為日常裡稀鬆平常的循環。
雖然這樣的類比沒有很精準,有點像是洗澡,用途是保持身體清潔,是相當普通的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有各自習慣的盥洗時間和模式,不過當冬天寒流很冷整天待在家裡沒動沒流汗的時候,會有個念頭出現,今天是不是可以不用洗。
至於最後到底有沒有洗,自己心裡知道就好。
猶豫糾結其實是很消耗的,像是尚未突破的靜摩擦力,怎麼施力都無動於衷,於是讓人更加質疑自己,陷入原地踏步的虛耗循環輪迴。
就算理智上知道是這樣,還是會在起床的時候想著再睡一下就好,在天冷的時候想著反正很乾淨,在每個準備要做事的時候想著,要不晚點再說。
先去喝杯水,泡杯咖啡,瀏覽社群平台,回覆電子郵件,整理房間,打掃家裡,有很多沒那麼重要又不緊急的事情可以做。
真的開始動起來之後,反而沒這麼多阻礙,萬事起頭難,過了最大靜摩擦力的坎,就能持續前進。
市面上有各種工作教戰守則,耳熟能詳、我也有在使用變體版本的是番茄鐘,用定時器規定放鬆的休息時間和專注的工作時間,一個「時間到了就去做,不要囉嗦」的概念。
標準的做法是工作二十五分鐘、休息五分鐘,每跑四次番茄要有一次比較長的休息,大約十五分鐘到半個小時。
我的寬鬆做法是先稍微滑一輪手機,讓自己知道現在世界上沒有其他需要關注的事情,再設鬧鐘開始工作五十分鐘,時間到就開始新的回合,或是剛好寫或讀到興頭上,也可能會按掉鬧鐘卻沒有休息,直到想到為止。
這樣的執行方式以績效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啟動前的休息時間很容易不小心太長,當剛好和朋友的對話搭上線、或是遊戲操作次數稍微多的時候,我就會花比較多的時間「開機」。
因此雖然這樣的方式適合我,目前看來還不是個完美做法,雖然我替自己制定了規則,但很顯然地,是需要再更嚴格一些。
自由和自律是背靠背的正反兩面,分析之後就要修正,明天開始幫休息時間設鬧鐘,希望可以順利地消化完待辦清單。
要不然每天都被自己的石頭追著跑,久了也是會感到疲倦,現在已經略有跡象。
即使疲倦還是會繼續去做,人類就是這麼神奇的生物,看看鐵人三項,還有馬拉松,以及更極限的極地馬拉松,無論是超越自我或是持之以恆,人們喜歡這樣的事蹟。
說回我普通的小石頭,經過半天的測試,充電十五分鐘,工作五十分鐘,這個比較大顆的番茄,使用起來感覺良好,我應該會長治久安地維持下去,直到再次需要調整的時候。
早上的時間很長,只是得從六、七點開始,而不是十點,這麼做中午前的時間會變成原本的三倍。
不過六點是真的有點太早,以前可以,現在好像已經做不到。
要是能輕鬆地完成工作、輕鬆地過日子,聽起來很棒,不過肯定沒有這麼好的事情,別想太多。
從最大靜摩擦力到動摩擦力的那個力道落差、那個手底鬆了一下,在每個推動的歷程裡,只會發生一次,僅有的一瞬間,過後還是要維持大於動摩擦力的推力,才會持續前進。
完全停下來之後,想要再次啟動,得從增加力道直到突破最大靜摩擦力的步驟開始,感受前期那怎麼推都沒有反應,像是出拳卻打不到東西的失落。
明白物理特性是這樣運作,就能決定自己要用什麼樣的狀態,去面對地上的箱子。

我是壹肆說,用散文寫故事的人,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歡迎追蹤、留下愛心,支持我繼續寫作。我們下篇文章再會。
245會員
339內容數
用散文寫故事,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在現實的縫隙書寫真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