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目所及 29,和自己的心溝通

2021/07/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年365天,每天在IG限動連載的雜談(IG帳號「壹肆說」@es_es_say)。
2021/07/01-2021/07/07
有時候好像整天沒做什麼,卻不由自主地覺得好累,有果通常有因,若不是籤運不佳被疲倦之神眷顧,那就是有些特別消耗的事情在發生,就連自己都沒察覺,下意識地認為那樣並不算是問題。
可能是天氣太熱、濕度太高、空氣太悶,可能是水喝太少、飯吃太多、甜食沒有節制(或是太過節制),可能是出門太有壓力、新的東西太未知,諸如此類。
要是以上都沒有,也許不擅長的是其他項目,我寫的是我的狀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觸發機率未必百分之百,卻總是比其他情境來得容易睏乏。
有些現實光是存在就足以讓人疲勞,像是上班,有些情況則是無法自主迴避,像是女性每個月的生理週期。
至於兩者同時發生的厭世是什麼感受,我一律建議不知情者不要在不恰當的時機提問。
這些年習慣將一切用文字拆解分析,就連輕微的身體不適,都要掘土深究,將思考得到的可能都列出來,發現原來題目其實是多選,答案是多重原因的疊加效果。
將起司片疊成起司塊,將火腿片疊成厚切火腿,加法算是最簡單又沒那麼簡單的操作,偶爾會出現相乘、甚至次方的運算,當累積足夠多的條件。
疲憊會累積,生理和心理的都是如此,只要開啟運轉就會產生廢物,只要活著就不能把新陳代謝關掉。
毒素經過淋巴系統和血液系統,去到肝臟和腎臟,最後的終點是馬桶,按下沖水,謝謝不聯絡。
淋巴和靜脈沒有動力來源(動脈是由心臟出貨血液),收貨回心臟才能完成的循環必須仰賴肌肉收縮,因此雖然躺著可以一定程度地恢復心靈,還是不能真的完全不動。
大腦就比較麻煩,他泡在腦脊髓液裡,僅有熟睡的時候才會代謝腦細胞產生的廢物,這樣的打掃非常重要,囤積會造成大腦功能受損。
像是澱粉蛋白之類的沉澱物,必須被適當地清除,再怎麼有條件限制,有形的物質還是比較好處理。
如何面對非物質型態的情緒和想法,是另一門課題,光是探討的角度就博大精深。
很多時候,身體累和心累會同時出現,兩者相輔相成,互相影響,要是在吃飽、睡飽、滿足生理條件之後仍然覺得累,如果不是長期熬夜造成的過度傷害需要時間回復,那就是該和自己的心溝通了。
說是心,其實是腦,說是溝通,未必理性的論述能派上用場,連思考都習慣文字化的我,也時常參不透自己的情緒波動。
與人相處(包括自己)就是情緒的製造機。
情緒是一種勞動,一種沒有薪水加給的勞動,有些職業非常強調和講究,那些必須和人面對面的工作,餐飲業、零售業、醫療業,就這麼被當成服務業,在這個沒有小費文化的社會。
(餐廳的服務費不會直接給服務生,比較像是把定價寫得比實際低的手法)
其他行業的工作也有機會出現情緒勞動,總是會有需要管理自身情緒的時候,必須端出可以見人的表情和表現,無論遇到多荒謬的事情,通常來說是不能真實地對客人破口大罵,或是對老闆破口大罵。
是人都會有情緒,是人都不該對人破口大罵,或是其他過度激烈的情緒表達,在不想撕毀關係、製造麻煩的時候。如果那是任務目標,可以考慮採取更冷靜有效、沒那麼辛勞的方法。
拿情緒來醍醐灌頂,無論灌的是別人還是自己,時常會意外又不太意外地發現,完全沒有打包垃圾丟掉的效果,反倒是越釀越大缸,原本只是一口咽不下去的氣,來回發酵個幾次就多得氾濫成災。
把不好的情緒拿來亂丟亂扔,就會複製出更多,要是想消化處理,得動刀剖析出最源頭的原因,為什麼自己有這樣的情緒。
每個自我詰問都像是自我質疑,即使並不那麼想,沒有人喜歡被追問難以回答的問題,就算對自己這麼做的人就是自己。
覺得累,是對什麼覺得累?是工作的哪個部分?是相處的哪個細節?還是環境的哪個氛圍?
覺得這裡不對、那裡不好,要怎麼做才對?怎麼做才好?
覺得身體狀況不佳,是該休息?該調整作息?改變飲食習慣?或是去看醫生?
不用追究到把砂鍋打破,至少刷乾淨是必須的,處理掉擋在眼前的堆積,太久沒關心的灰塵或是之前沒洗掉的鍋底,好好問問自己,下一道要煮什麼料理。

我是壹肆說,用散文寫故事的人,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歡迎追蹤、留下愛心,支持我繼續寫作。我們下篇文章再會。
245會員
339內容數
用散文寫故事,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在現實的縫隙書寫真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