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憐憫與牧養

2021/08/2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馬太福音 9:35-38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
———
先從 38 節開始看:「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這一句話若真的明白,就可以避免很多地誤解~
莊稼是無主之物嗎?經文很明顯,這些莊稼是有人種植的,早已種在主人的地裡,只是缺乏工人去收割。換言之,不是主人差遣工人跑去其他無主之地,去找沒有主人的莊稼來收割。這觀念很重要,因為有些基要派會把這一段解釋成「領人歸主」,但這一段經文其實跟「領人歸主」完全無關。
在耶穌的年代,每一個猶太人生來就是猶太教徒,耶穌的事工不是讓他們重新皈依到基督教,而是讓他們重新認識律法,讓他們知道律法可以使人得自由,而不是限制他們的生活樣態,什麼可做、什麼不能做。因此,這一段經文,不是叫讀者突然被聖靈感動,然後被呼召跑去叫「領人歸主」,而是叫讀者認識,耶穌的事工是出於憐憫。
36:「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牧人的事工,就是,憐憫的事工。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對於耶穌的憐憫缺乏真正地了解,這也難怪東正教的靈修系統,一句「主耶穌,憐憫我」就操練了 2000 年,實在是人類的理性無法理解憐憫的奧秘。
也因為我們無法碰觸到上帝的憐憫,我們總是用自己的經驗去建構教會的運作系統,表面上雖然挪用了企業管理、NGO 等概念,但其實每個身處在權力樞紐的人都知道,他們只不過是穿戴著自義與自憐,去維持堂會的運作。我們這個世代,真的可以不在乎聚會人數、不在乎奉獻金額、不在乎教堂的外觀是否宏偉嗎?把這三點換成信仰術語,也只不過是「傳福音」的潛在意圖而已,不是嗎?
可是耶穌的憐憫不是這樣,祂走遍各城各鄉,所以祂不需要堂會,而是去每個會堂去分享。祂不在乎人數,因為祂知道人群不會跟著他來移動,而是去憐憫那些有需要的人;而等到時間一到,就彼此分開,也唯有門徒才會僅僅跟隨祂。祂更不倚靠他的群眾魅力去收取奉獻,因為祂已在 40 天的曠野勝過試探。
如果今天牧者的培訓在讀完神學院後,一律先送去禱告山禁食 40 天,還真的不曉得有多少人能平安下山;如果禁食太恐怖,改成閉關也可以。如果我們覺得這一切還是很難想像,那「耶穌會」直到今天,一入會就還是要有 30 天的神操,除了與神師每天一小時的對談外,幾乎都是個人的獨處。所有的核心點都在於,我們是否能真正的面對那內在的自我狀態?
去分辨自己的內在狀態很重要,要不然,我們總是用上帝的話語去包裝自己的潛在意圖,但那不是耶穌的事工。人心會被冠冕堂皇的話混淆,但是聖靈不會。
合祂心意的牧人真的太少,求主憐憫這個世代。我們不缺乏知識,但卻缺乏帶著祂憐憫之心的牧人~
    林風伴我行
    林風伴我行
    身為基督新教自由派人士(ecumenicalism), 在摸索靈修傳統的心得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